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立于礼”。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对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对于身处农村的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对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心中最神圣的形象,老师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因此,在課堂上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虽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课堂活动之一,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教师在让某个学生回答时应该使用“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礼貌用语。在学生发言时老师应该眼睛注视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告诉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有助于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在与学生交流时,亲切随和,循循善诱,不使用诸如“你真是太笨了”之类侮辱性的话语。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都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机会。
二、强化课堂常规,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宣布课堂常规,上好第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加强教学常规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一条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声音洪亮,坐姿站势、说话有礼貌等,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文明素养。文明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明礼仪渗透的前提,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课堂上听课坐有坐相、站起来回答问题站有站相,课堂上不玩东西、不睡觉,这些小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参与、体验和感悟。其核心价值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也为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文明素养带来了契机。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以古诗《游子吟》为引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说说自己的体会等方式调动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继而过渡到对老师、社会的感激,为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打下了情感的铺垫。与此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非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结构之外,而是完全融入情感铺垫环节之中。教育于无形,自然而顺畅,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来源,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文明礼仪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利用日常节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我还利用一些节日、谚语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比如:对于节假日来说,新年要求家人团圆、吃饺子;“三八”妇女节要给妈妈说声节日快乐;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先祖,教育小学生要尊重长辈,缅怀革命先烈;教师节要祝福教师节日快乐,学会尊重教师。我利用这些重要的节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通过我国流传下来的格言俗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的心灵。如利用“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一俗语告诉学生,大家属于一个班集体,要相互团结。当学习动物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掌握一些在公共场所的温馨提示语,如不要摘花、不要扔垃圾等,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小学生对公共场所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见,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教师利用这些朗朗上口、包含生活智慧的谚语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教育家汪广仁说过:“在学生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讲文明、懂礼貌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明礼仪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教师任重道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心中最神圣的形象,老师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因此,在課堂上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虽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课堂活动之一,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教师在让某个学生回答时应该使用“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礼貌用语。在学生发言时老师应该眼睛注视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告诉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有助于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在与学生交流时,亲切随和,循循善诱,不使用诸如“你真是太笨了”之类侮辱性的话语。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都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机会。
二、强化课堂常规,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宣布课堂常规,上好第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加强教学常规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一条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声音洪亮,坐姿站势、说话有礼貌等,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文明素养。文明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明礼仪渗透的前提,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课堂上听课坐有坐相、站起来回答问题站有站相,课堂上不玩东西、不睡觉,这些小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参与、体验和感悟。其核心价值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也为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文明素养带来了契机。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以古诗《游子吟》为引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说说自己的体会等方式调动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继而过渡到对老师、社会的感激,为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打下了情感的铺垫。与此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非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结构之外,而是完全融入情感铺垫环节之中。教育于无形,自然而顺畅,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来源,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文明礼仪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利用日常节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我还利用一些节日、谚语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比如:对于节假日来说,新年要求家人团圆、吃饺子;“三八”妇女节要给妈妈说声节日快乐;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先祖,教育小学生要尊重长辈,缅怀革命先烈;教师节要祝福教师节日快乐,学会尊重教师。我利用这些重要的节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通过我国流传下来的格言俗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的心灵。如利用“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一俗语告诉学生,大家属于一个班集体,要相互团结。当学习动物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掌握一些在公共场所的温馨提示语,如不要摘花、不要扔垃圾等,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小学生对公共场所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见,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教师利用这些朗朗上口、包含生活智慧的谚语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教育家汪广仁说过:“在学生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讲文明、懂礼貌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明礼仪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教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