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立于礼”。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对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对于身处农村的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对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心中最神圣的形象,老师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因此,在課堂上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虽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课堂活动之一,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教师在让某个学生回答时应该使用“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礼貌用语。在学生发言时老师应该眼睛注视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告诉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有助于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在与学生交流时,亲切随和,循循善诱,不使用诸如“你真是太笨了”之类侮辱性的话语。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都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机会。
  二、强化课堂常规,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宣布课堂常规,上好第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加强教学常规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一条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声音洪亮,坐姿站势、说话有礼貌等,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文明素养。文明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明礼仪渗透的前提,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课堂上听课坐有坐相、站起来回答问题站有站相,课堂上不玩东西、不睡觉,这些小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参与、体验和感悟。其核心价值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也为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文明素养带来了契机。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以古诗《游子吟》为引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说说自己的体会等方式调动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继而过渡到对老师、社会的感激,为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打下了情感的铺垫。与此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非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结构之外,而是完全融入情感铺垫环节之中。教育于无形,自然而顺畅,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来源,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文明礼仪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利用日常节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我还利用一些节日、谚语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比如:对于节假日来说,新年要求家人团圆、吃饺子;“三八”妇女节要给妈妈说声节日快乐;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先祖,教育小学生要尊重长辈,缅怀革命先烈;教师节要祝福教师节日快乐,学会尊重教师。我利用这些重要的节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通过我国流传下来的格言俗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的心灵。如利用“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一俗语告诉学生,大家属于一个班集体,要相互团结。当学习动物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掌握一些在公共场所的温馨提示语,如不要摘花、不要扔垃圾等,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小学生对公共场所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见,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教师利用这些朗朗上口、包含生活智慧的谚语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教育家汪广仁说过:“在学生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讲文明、懂礼貌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明礼仪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教师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取决于与生物学的、认知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第八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学校有二千多名小学生。我所教学的环境里,小学生主要有苗族、侗族,而我本人是土家族。学生在家里很多都是说本族语,在学校上语文课学普通话,下课和同学还要说地方汉语。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语言的环境中要学习英语,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在学第二语言,而是第三甚至第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疆域辽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尤其是不同区域均有各自不同的方言,语言上的障碍将会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是国人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结合本地的习惯性方言 ,谈谈对方言音的一些了解及解决的办法。  我们这个地区属于所谓的“官话语言区”,大
高家岭中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  “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对我校办学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在办学实践中,几任校长都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放在了首位,要求学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关注社会,参与社会。  “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借鉴,是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全新理解和认识。“全人教育”
【摘要】开展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责之一,非学历培训是今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高校从事非学历培训工作具有品牌优势、学科与师资优势、教学设施与文化氛围优势、平台与资源优势等,但在观念和定位、体制与机制、人员素质与结构、校内外竞争等方面存在名校局限。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从事非学历培训的具体工作实践中,成功引入合作办学模式,开创了自营办学与合作办学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两翼齐飞”局面
【摘要】常州市孟河镇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教育,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下属村委成立了社区教育站,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选择在常州市孟河镇东陆村开展调查问卷与走访了解相结合的农村社区教育现状调研,发现社区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方联动发展,结合自身需求,突显自身特色,加大农村社区教育投入。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古语说:“字如其人”, 意谓人与字, 字与人, 二而一, 一而二, 如鱼水相融, 见字如见人。近年来,书法教育在全国各地的方兴未艾, 犹如为教育长河里镶嵌更多的璀璨明珠。说起书法, 《兰亭序》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都浮现眼前, 可见古人的书法教育已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因此我们学校更应该大力推广和发展书法教育,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修习氛围。  随着2011年国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三为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落实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高效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和谐的课堂就是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它充满着爱,涌动着追求,喷发着灵性与生机、宽松与自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健康必须包括“身”与“心”两个方面的健康,躯体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躯体健康,现在对于心理上的健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生物知识中包括“人体生理卫生”知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结构、心理状况将会发生一系列非常显著的变
魏书生,男,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自1978年任中学教师,至今已30多年,因他在教育改革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57年就读于沈阳和
【摘要】嵊州市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预备制培训、成人“双证制”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培训教材跟不上、办学不平衡、职工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今后,要着重做好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培育、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争创、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扫盲教育等工作。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