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三盏灯,让作文亮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目标方面,除了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性化的东西,是不可“仿”而得之的,而方法是可以借鉴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写作是“巧妇”可为有“米”之炊的。只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巧点三盏灯——标题、开头和结尾,就可以让作文亮起来,焕发迷人的光彩;就可以使之轻松跨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门槛;就可以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不才,尝试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归纳总结而敷衍成文,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与诸位同仁共同求索作文成功之路。
   第一盏灯:标题
   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也可成全一篇好的文章。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读者第一眼留意的地方。人常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往往一个人只因为有一双美丽的、富于表现的眼睛,而在我们看来就是美的。”其实在应试中,题目的制作也与此同理,假如考生能为文章拟出一个新鲜传神的标题,就如同为美人画出一个明眸善睐,脉脉含情的眼睛,自然能使文章生辉,从而产生 “一见钟情”的魅力。反之,题目拟得不好,平庸无奇,或陈旧死板,哪怕文章里面是花团锦簇,但初看之下,也不能轻易获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题目拟得好,能招人喜爱,而要制作好的题目,则必须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的实际出发,题目的含义和风格都要与正文丝丝相扣。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明、突出、醒目,又要具有独创风格,力争使文题确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而又富有文采,这样才能让读者一见钟情,激发阅读的冲动和欲望。
   第二盏灯:开头
   大凡做任何事情,开头往往给人的印象最深,俗话说“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以及“头好一半文”,讲得都是这个道理。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因为开头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即前面没有其他材料干扰),所以记忆最清楚,印象最深刻。每位考生要想使自己的文章给人以美感,就必须开好头。
   在考场上,好的开头大多是高瞻远瞩,言简意明,设置悬念,催人思索的。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逼出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但由于写考场作文,时间紧迫,篇幅短小,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要能够“一棒打出佛祖来”使人一读开头,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情感。但这里的问题是,考生要尽量使这个门开得正,这个题要入得巧,这样才能给人以“解渴的蜜橘”,起到“先发制人”之功。
   第三盏灯:结尾
   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那么好的结尾更有“后发制人”之威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没有倒摄抑制的影响(后面没其他信息干扰),往往也能给人长时间的记忆。同时结尾处常常是文章内容升华之处,一些警世良言也集中于这个地方。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唤醒社会,澄清是非,振奋精神,使阅卷人似听如来讲法,观音点化,受到鼓舞、幡然大悟。其具体方法有:
   一、首尾照应,篇末点题
   开头:让我飞吧!
   结尾:让我飞吧,去窒息在亘古不变的拼搏回忆里,感受虽不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有飞过的感受。让我飞吧!东风乍起,春的第一枝花属于冲天而起的第一只青鸟,不再去担心会不会摔倒,因为我已飞过。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即先在开头提出中心,开篇点题,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二、言尽意深,引发思考
   当然,得与失总是相伴而行的。猴子抱着一堆玉米棒子,随走随丢,最后拿回家的只是那么几根。猴子不会反省,人类必须思考。泰戈尔说过,越谦卑,就越接近伟大。基督则说,如果不变成小孩,想进天堂就好比骆驼要穿过针眼。西方有人认为要拯救人类,药方在三千年前的孔夫子那里。那一轮照着人类行走了千万年的明月,你可知道我们得到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吗?
   一篇好文章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三、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记得有位著名诗人曾说: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这个城市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我更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四、憧憬未来,提出希望
   给我温馨的话语,我会带着它达到人生的辉煌,放开我的翅膀,我会用它达到梦想的天堂。
   作者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表达了心愿和信心,给人以鼓舞和启发。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只要敢于大胆探索和尝试,就能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创新。而科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将指引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而古诗人物形象鉴赏,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用“原形阅读理论”来审视这一难点,我们发现,其“难”主要是由学生鉴赏古诗人物形象方面的相关知识不够造成的。这些与阅读鉴赏相关的知识属于原形阅读理论中的“外部知识参照系”,它们涉及面广、门类多,能够反过来影响阅读鉴赏。鉴赏古诗人物形象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颇不容易,学生只有了解了与所鉴赏的古诗
期刊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
期刊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周两节作文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煎熬。长此以往,学生就对作文产生了自卑、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包袱。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想,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作文打高分   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
期刊
每次考试,古诗文默写是必考的题型。按常理来说,古诗文就是照搬课本上的原句,考试的范围也早就划定,老师学生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每次考试很多学生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呢?在我看来,古诗文默写出错有两大原因:  (一)对字形没有掌握,在默写中把某个字直接写错。例如默写唐朝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薄”的正确写法是上下结构,许多同学却写成左右结构,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外边,类似的情况还有“满”。这就是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人文价值流失、人文关怀缺失较为普遍,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局面,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才能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了一个快捷、良性发展的新时期,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是全国教育行业应对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工作创新模式。“校讯通”的开发与投入,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基础中、小学的普通与推广应用,便成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紧随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而同步不断优化的教育服务新平台、新抓手。   现“校讯通”已基本覆盖整个校园师生和家庭,受惠群体
期刊
比较历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不难发现,高考语文对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意在鼓励当代高中学生广泛涉猎文字阅读,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传承民族文化瑰宝。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处农村,这里阅读硬件前提匮乏,农村中学的学生无书可读;另一方面,由于一直就没有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农村中学的学生懒于读书。他们中大部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中学生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联系背景了解生平   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整个时代的创作主
期刊
课堂是高中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效课堂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随之而改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传统的课堂就显得相对滞后,为了适应新课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我们不得不打破常规,另觅他途,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和魅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成绩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