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只是单一地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要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一、以课本范文为中心,课外同类文章比较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教材中的文章,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例子,语文教师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时,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向课外拓展。语文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学《我的老师》(魏巍),可以让学生学习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同样写老师的文章,比较它们的写法有什么异同;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可以让学生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因为它们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上有什么异同。
二、以《语文读本》为补充,以网络为辅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学生不进行广泛的阅读,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学生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狭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大障碍。一方面由于中学语文课时有限,教材中的范文不可能选入太多,只凭借一套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让学生系统地啃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要扩大视野,增加积累,就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语文读本》为补充内容,以网络为辅助手段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与现行语文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读本》,是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它既注意了课堂内容的延伸性,选用了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又注意鉴赏性与知识性,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提高文学素养,增长语文知识,增强读写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忽视对《语文读本》的导读,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除了《语文读本》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向网络获取具有时代性的知识。现在很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络,那些不良信息都被系统过滤掉。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网络学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丰富,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广泛的素材,实现多渠道、高速度的交流方式。同时,宽带拉近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学的距离,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落实到行动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阅读能提升生命质量,改善气质,改变社会。”[2]原张家港某中学校长高万祥曾经说过读书拯救自己。
有位语文老师在每届初一学生开学之初,就向学生发出三年读一百本书的号召。首先,他让语文课代表列出中学生必读的一百篇名著的名称,列完让他过目,再添删一些名著的名称。其次,他让课代表分工,每人买两本不同的名著。最后,将每人买的名著名称公布在教室里的墙面上,各人的书自己保管。自己的书看完想看什么书根据墙上的目录用自己的书与同学交换。坚持初一年级,初二年级每周一本,初三比较紧张,两周一本。这样三年刚好完成读书计划。
如果有学生不肯读书,那么怎么办?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让他们从思想上克服为难情绪,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每周写一篇名著阅读札记,刚好学年末当地市教研室也要举行初一年级读书札记评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请家长协助查札记。更有绝招,师生比赛共同写读书札记。如今他的班的课外名著阅读活动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他们的班主任反映,自习课班上静悄悄的,学生作业完成了都在看书。家长反映学生周末假期玩,看电视的时间少了。
语文老师的这种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的方法有几大优点:一是省去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的麻烦;二是省去学生每本书必须买的费用;三是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四是便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社会是一所无门的大学,在那里有流动的课堂,有出类拔萃的教师,有活生生的课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办手抄小报、开读书交流会、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口头作文大赛,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和人物传记,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等。笔者所执教的金坛二中初一语文组就曾经举行过“走近名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常州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比一等奖。我们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采访全国劳模——我校的徐乐业校长,让他们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从各个方面进行成果展示,使学生真正了解他们身边的名人徐乐业校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懂得做名人其实并不难的道理。我们还开展“美丽的校园,我来规划”的语文专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接触学校远景规划。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突破单一的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制约,拓展信息的传输渠道,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寻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方法;重视对《语文读本》的导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觉进行网络学习;重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某些名著进行研究;让语文课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语文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狭隘的圈子,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朱永新.走进最理性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第280页.
一、以课本范文为中心,课外同类文章比较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教材中的文章,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例子,语文教师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时,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向课外拓展。语文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学《我的老师》(魏巍),可以让学生学习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同样写老师的文章,比较它们的写法有什么异同;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可以让学生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因为它们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上有什么异同。
二、以《语文读本》为补充,以网络为辅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学生不进行广泛的阅读,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学生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狭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大障碍。一方面由于中学语文课时有限,教材中的范文不可能选入太多,只凭借一套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让学生系统地啃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要扩大视野,增加积累,就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语文读本》为补充内容,以网络为辅助手段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与现行语文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读本》,是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它既注意了课堂内容的延伸性,选用了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又注意鉴赏性与知识性,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提高文学素养,增长语文知识,增强读写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忽视对《语文读本》的导读,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除了《语文读本》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向网络获取具有时代性的知识。现在很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络,那些不良信息都被系统过滤掉。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网络学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丰富,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广泛的素材,实现多渠道、高速度的交流方式。同时,宽带拉近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学的距离,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落实到行动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阅读能提升生命质量,改善气质,改变社会。”[2]原张家港某中学校长高万祥曾经说过读书拯救自己。
有位语文老师在每届初一学生开学之初,就向学生发出三年读一百本书的号召。首先,他让语文课代表列出中学生必读的一百篇名著的名称,列完让他过目,再添删一些名著的名称。其次,他让课代表分工,每人买两本不同的名著。最后,将每人买的名著名称公布在教室里的墙面上,各人的书自己保管。自己的书看完想看什么书根据墙上的目录用自己的书与同学交换。坚持初一年级,初二年级每周一本,初三比较紧张,两周一本。这样三年刚好完成读书计划。
如果有学生不肯读书,那么怎么办?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让他们从思想上克服为难情绪,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每周写一篇名著阅读札记,刚好学年末当地市教研室也要举行初一年级读书札记评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请家长协助查札记。更有绝招,师生比赛共同写读书札记。如今他的班的课外名著阅读活动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他们的班主任反映,自习课班上静悄悄的,学生作业完成了都在看书。家长反映学生周末假期玩,看电视的时间少了。
语文老师的这种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的方法有几大优点:一是省去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的麻烦;二是省去学生每本书必须买的费用;三是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四是便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社会是一所无门的大学,在那里有流动的课堂,有出类拔萃的教师,有活生生的课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办手抄小报、开读书交流会、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口头作文大赛,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和人物传记,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等。笔者所执教的金坛二中初一语文组就曾经举行过“走近名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常州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比一等奖。我们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采访全国劳模——我校的徐乐业校长,让他们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从各个方面进行成果展示,使学生真正了解他们身边的名人徐乐业校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懂得做名人其实并不难的道理。我们还开展“美丽的校园,我来规划”的语文专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接触学校远景规划。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突破单一的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制约,拓展信息的传输渠道,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寻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方法;重视对《语文读本》的导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觉进行网络学习;重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某些名著进行研究;让语文课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语文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狭隘的圈子,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朱永新.走进最理性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第2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