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课本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与技能。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所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由此说明游戏教学法与快乐教学的关系。
游戏教学法是“游戏”与“教学”结合体,是一种全新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更是一种创新方法。游戏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表现欲和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注意的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所以我们结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巧妙运用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并和其它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发挥作用。
3.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气和活力。
4.加强团结协作
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面对无情的竞争,未来人才必须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1.设计游戏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好美术主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源动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良好的开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可见情境导入是多么重要。运用游戏情境创设导入课堂教学,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材《迎接新的一年》一课的教学中,在上课前笔者和几个同学一起先布置了一下美术教室,营造出一派新年的气氛,同时还做了几个面具挂在教室的墙面上,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游戏的环境。上课后学生一进教室,马上感到一种不一样的气氛,每个学生都怀着一种开心,欢乐及好奇的心理进入课堂。由于游戏环境创设的成功,使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整节课学生都在开心,喜庆的气氛中开展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游戏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是为了营造一种不同于一般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是为了课堂游戏教学开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比如根据游戏所需课桌的摆放方法、游戏所用道具的准备及摆放等都是为了教学所需,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让学生神秘的气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识欲和表现欲,寓教于乐
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爱表现也是中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教学活动大有帮助。
在浙美版15册美术教材《瓷器风韵》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学习中国陶瓷艺术的知识,笔者预先告知学生要举办一个陶瓷品拍买交流会活动,让大家扮演各种角色,了解一下有关陶瓷艺术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分别扮演古董商和买家,模拟交易活动。扮演古董商的学生必然要回答买家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学生先前探究到的陶瓷知识都派上了用场,同时也把课堂教学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活动也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不同个性,使他们体验了不同的角色,过了把演员隐,又学到了不少陶瓷艺术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当然也比一般的教学方法好得多。
3.利用游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堂教学平平淡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常见的问题之一,常规教学方法也因此少了活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集体主义观念,显然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比赛性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活动还要求各成员间达成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才能取得成胜利。初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游戏时,采用对抗赛的形式,用击败对手的游戏为动机。这样成员之间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群体视为一体,成功时失败时都有共同感受,能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实现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默契感才能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也不断增进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
比如在浙美版14教材《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一课中的作业设计制作中,笔者把班级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四人,要求每个小组利用已准备好的彩色纸张和硬纸板及其它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出校园楼层的标识,比一比那个小组设计制作出来的又快又好。比赛游戏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比如设计方案制定工作,分工制作,最后组合完成等都需要每小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快速地完成任务。十个小组的比赛有利于学生在作业时间和质量上形成竞争,创设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样的活动设计改变了以往以单人作业的方式,添加了游戏的成份和竞争的紧张性,活跃了课间的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及集体主义观念。
4.利用适当多媒体技术和电脑游戏,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游戏的流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但合理的引导和利用网络游戏也会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网络小游戏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合理高效地利用好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比如在《青春风采》一课的教学中,有服装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及练习作业,但因在课堂中对同一组服装进行不同色彩搭配及服装色调的练习,不但费时而且费事,使学生浪费不少时间。笔者在网络上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给服装换色的儿童小游戏,有很多种不同风格的服装,还有不同的色彩,用鼠标点击的方法就可以随意搭配互换,效果既好又快。所以我把这个小游戏运用到课堂练习中,学生可以自由尝试,随意设计组合。学生的兴趣高涨,看看自己组合出来的服装效果既开心又自豪。这样的练习同时又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为课堂教学节约了保贵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游戏教学法固然效果很好,但课堂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合理运用及安排才能收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要和形式配合好,同时要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以防出现意外情况;还要考虑到游戏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做到合理得当,以防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学生情绪高涨情况下课堂秩序的调控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道具和实物。其次,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应配合其它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而不是滥用,否则适得其反。
总之,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学生们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在游戏的过程中成长、益智,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原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还要为此多做努力,任重而道远。
游戏教学法是“游戏”与“教学”结合体,是一种全新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更是一种创新方法。游戏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表现欲和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注意的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所以我们结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巧妙运用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并和其它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发挥作用。
3.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气和活力。
4.加强团结协作
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面对无情的竞争,未来人才必须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1.设计游戏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好美术主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源动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良好的开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可见情境导入是多么重要。运用游戏情境创设导入课堂教学,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材《迎接新的一年》一课的教学中,在上课前笔者和几个同学一起先布置了一下美术教室,营造出一派新年的气氛,同时还做了几个面具挂在教室的墙面上,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游戏的环境。上课后学生一进教室,马上感到一种不一样的气氛,每个学生都怀着一种开心,欢乐及好奇的心理进入课堂。由于游戏环境创设的成功,使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整节课学生都在开心,喜庆的气氛中开展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游戏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是为了营造一种不同于一般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是为了课堂游戏教学开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比如根据游戏所需课桌的摆放方法、游戏所用道具的准备及摆放等都是为了教学所需,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让学生神秘的气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识欲和表现欲,寓教于乐
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爱表现也是中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教学活动大有帮助。
在浙美版15册美术教材《瓷器风韵》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学习中国陶瓷艺术的知识,笔者预先告知学生要举办一个陶瓷品拍买交流会活动,让大家扮演各种角色,了解一下有关陶瓷艺术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分别扮演古董商和买家,模拟交易活动。扮演古董商的学生必然要回答买家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学生先前探究到的陶瓷知识都派上了用场,同时也把课堂教学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活动也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不同个性,使他们体验了不同的角色,过了把演员隐,又学到了不少陶瓷艺术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当然也比一般的教学方法好得多。
3.利用游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堂教学平平淡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常见的问题之一,常规教学方法也因此少了活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集体主义观念,显然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比赛性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活动还要求各成员间达成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才能取得成胜利。初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游戏时,采用对抗赛的形式,用击败对手的游戏为动机。这样成员之间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群体视为一体,成功时失败时都有共同感受,能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实现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默契感才能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也不断增进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
比如在浙美版14教材《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一课中的作业设计制作中,笔者把班级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四人,要求每个小组利用已准备好的彩色纸张和硬纸板及其它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出校园楼层的标识,比一比那个小组设计制作出来的又快又好。比赛游戏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比如设计方案制定工作,分工制作,最后组合完成等都需要每小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快速地完成任务。十个小组的比赛有利于学生在作业时间和质量上形成竞争,创设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样的活动设计改变了以往以单人作业的方式,添加了游戏的成份和竞争的紧张性,活跃了课间的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及集体主义观念。
4.利用适当多媒体技术和电脑游戏,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游戏的流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但合理的引导和利用网络游戏也会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网络小游戏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合理高效地利用好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比如在《青春风采》一课的教学中,有服装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及练习作业,但因在课堂中对同一组服装进行不同色彩搭配及服装色调的练习,不但费时而且费事,使学生浪费不少时间。笔者在网络上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给服装换色的儿童小游戏,有很多种不同风格的服装,还有不同的色彩,用鼠标点击的方法就可以随意搭配互换,效果既好又快。所以我把这个小游戏运用到课堂练习中,学生可以自由尝试,随意设计组合。学生的兴趣高涨,看看自己组合出来的服装效果既开心又自豪。这样的练习同时又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为课堂教学节约了保贵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游戏教学法固然效果很好,但课堂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合理运用及安排才能收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要和形式配合好,同时要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以防出现意外情况;还要考虑到游戏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做到合理得当,以防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学生情绪高涨情况下课堂秩序的调控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道具和实物。其次,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应配合其它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而不是滥用,否则适得其反。
总之,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学生们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在游戏的过程中成长、益智,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原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还要为此多做努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