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活,珍惜亲人,珍惜朋友,珍惜亲情;从而净化学生心灵,热爱生活,奉献爱心,关爱社会。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关于清明的习俗,故事,关于清明节的诗歌,文章,推荐给学生;准备有真情实感的清明节的怀念作品1~3篇,同时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清明节的音频、视频,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习俗,传说,故事,诗词……部分学生5~6人,每人写作准备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清明节的怀念作品,整理成文字稿,课上与同学交流。
  【活动设想】
  1.品说清明,了解历史
  2.品读清明,走进诗词
  3.品味清明,寄托怀念
  4.感悟清明,表达关爱
  【活动过程】
  一、溯源篇:品说清明,了解历史
  1.多媒体情景导入:创设雨纷纷,思悠悠的氛围。
  播放配乐诗歌朗诵:《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知多少——话说清明
  学生七嘴八舌话说清明节知识。教师进行补充,并且多媒体展示清明节有关资料。
  (1)话说清明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话说清明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3)话说清明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大臣,为了救他正在逃难的太子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都被介子推拒绝了。
  于是重耳亲自去接,可是只见介子推家门紧闭,他已经带他的老母躲进了绵山。重耳仍不罢休,为了请介子推出来,他决定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可是介子推一直没出来。重耳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3.教师小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清明节有很多美好的习俗,清明节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但是,不论哪种风俗,不论哪个传说,总是有一种让人挥之不去的感情——那就是悠悠的情思,绵绵的怀念,怀念那些故去的亲人,怀念那些亲人的音容笑貌。
  你看,纷纷细雨,依依杨柳,霭霭暮烟,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二、诗词篇:品读清明,走进诗词
  1.师生分别展示:清明诗词
  学生分组板写有关清明节的经典诗词:描写清明景色的;反映祭扫怀念的。教师进行多媒体补充展示分别归类。
  (1)描写清明景色的诗词如:
  南歌子
  【宋】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垌,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2)反映祭扫怀念的诗词如: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2.师生共同品读诗词中的清明。师生朗诵,赏析,品读。
  3.教师小结。古代诗词中的清明节:有的借景抒情,描绘了清明节踏青,游玩的明朗的好心情,有的在踏青,赏春欢乐中,含着淡淡的哀伤;有的直抒胸臆,凄厉嚎啕,面对故去亲人,绵绵不绝……
  三、拓展篇:品味清明,寄托怀念
  1.教师导语:
  清明,品读那些震撼我们心灵的文字,寄托哀思的心会泛起幽幽涟漪。静观行人,静想灵魂生前的画面,心被触动,我们在想,如果上天有灵,如果苍天有眼,如果他们能和我们去踏青,如果他们活着多好……
  2.小组展示:写一段话,要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按照下列要求,分配不同小组承担不同任务,根据小组不同任务,分别进行展示:黑板书写,台下发言。
  (1)说说我们的家庭那些故去的亲人,寄托我们的怀念。
  (2)说说我们的老百姓遇到的大灾大难,送上我们的祭奠。
  (3)说说我们的国家那些故去的革命先烈,表达我们的哀思。
  3.教师小结。
  那些为了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远的亲人,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含辛茹苦的人们,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划下轨迹,悄然离去的人们,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人们……在这悠悠的思念的季节里,让空中飘着的细雨,让纸灰变成的“白蝴蝶”,让泪水变成的“红杜鹃”,为我寄上一份浓浓的情思吧——祝您一路走好 ……
  四、活动篇:感悟清明,表达关爱
  1.清明个性作品展示。话题:清明·亲人
  教师,部分学生分别展示有关清明节话说“清明·亲人”,怀念亲人,具有真情实感的个性作品。
  网上清明作品展示,多媒体播放有关资料,学生或老师朗诵有关作品。
  2.清明文章写作:请你以“清明·亲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1)经典素材提示: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事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汶川大地震感动故事……
  (2)学生优秀命题展示。
  学生分组自由命题以后,推荐展示优秀命题。师生共同赏析。
  《清明节的哀思》,《清明节,我想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飘雨的日子》,《清明节,我去看父亲……》,《清明节的哭声……》,《清明节,想起汶川……》,《去看那些长眠的老师……》,《清明节的祝愿》,《清明节,网上祭奠》……
  3.清明课外阅读推荐:
  周作人《背景的春天》;梁遇春《又是一年春草绿》,《春雨》;老舍《大明湖之春》;罗兰《为了这个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
  4.清明扫墓,祭奠活动:体验亲情,学习英模。
  5.清明网上祭奠活动:感悟亲情,怀念先烈。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阿县第四中学;山东省东阿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新课改教学目标下,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初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了当下要关注的问题。然而通过问题教学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育 精心设疑 创新  前言  在初中阶段,由于很多学生心智都尚未成熟。所以针对这种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现象,我们老师就要一改传统教学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
【内容摘要】品德课程的核心是促进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课程理念,本文从生活、活动、体验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生活 活动 体验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孩子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由实验稿到2011年版,已有好几年了。作为本学科教师,本人也经历了从了解、实践到有所感悟这样
对于初上高中的同学来说,普遍感觉到地理必修一即自然地理非常难学,许多同学反映即便是把教材看会了,还是不会做题。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效衔接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在这里并不是把初中的地理再拿到高中的课堂上来复习一遍,而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情精心的设计教案、教法、学法等。下面我就结合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中我的一些做法谈一下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  一、研究课标,比较异同
【内容摘要】我国新课程目标提出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立自强的能力,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情境的创设、学生提问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对于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教学 模式探索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
近日再次拜读《陶行知诗歌选》,其中的《教师歌》让我眼睛一亮,细细品味,又让我感慨良深。现代教育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睦、民主的关系,此内涵的外延在实践中探讨与落实,是我们着力考虑的问题。  作为教育人,笔者不禁联想到了庐阳区教体局国家级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现代化转型之中,社会结构大幅度调整,对社会的各个层次和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
在《多一些宽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结构思路(为什么宽容——怎样宽容——宽容有原则)理解较容易,但对第二自然段的思路及一些论证方法说得不太清晰,对文中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往往不太在意,教者要讲解又会费力不讨好,于是我决定采用以写促悟的方法,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把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方面论证宽容的主要内涵时,在理清总
【教学设想】  1.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名家名篇和有示范意义的佳作进行摹写,可以说是作文的“临帖”和“描红”,可以加深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透彻理解,架起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里的摹写不是机械、呆板地照搬范文,它要求学生对模仿之文研究咀嚼,整体关注,感受文本的审美意蕴,欣赏文本的写作技巧,在心灵的启悟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语言智慧和语文素养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有效地促进他们自主地探索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情境 有效创设 实效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
【内容摘要】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文本细读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品鉴和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欣赏文学的美感,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善于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思考和认识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细读 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