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是指一切违背体育教学常规和定势的心理活动;是对正面教育表示厌恶和反感。对错误思想、言论、行为,表示同情或支持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现象,对于我们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之目的,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拟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在思维活动中逐步摆脱了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主要是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也接近于成熟,传统观念少,因袭负荷轻、好奇、多疑、有抱负,对未来充满着理想、敢想、敢说、敢干、敢创新,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缺乏实际生活,工作的锻炼和经验,又常常忐忑不安,动摇困惑,从而滋生“逆反心理”。
1、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是他们觉得越神秘的东西、越是不让他们知晓,他们越想弄清楚。如我校现在无条件进行“背越式”跳高,于是不少学生在跳高课中总是对过杆姿势议论一翻,觉得“背越式”过杆姿势才是完美无缺的,对“跨越式”过杆姿势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反盲从,不满足于别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喜欢怀疑、辩论和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又如我在单杠教学中,“转体90度挺深下”的下法中讲到,此时右(左)手换成反握,不能正握。否则造成反关节运动,易出伤害事故,然而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学生有意试验,看能不能不用反握,而用正握顺利下。
2、中学生好表现,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敢,往往做一些力不及的事,而且希望急于求成。在体育教学中,如学习跳高,对助跑技术的提高往往无兴趣,而追求于过杆姿势和达不到的高度。
3、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4、随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接近于成熟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加强。他们不言轻、不逆向心理继续发展。不是从“终身体育教育”出发,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而是认为自己年轻力壮,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课成绩可要可不要,对教师的批评帮助不乐意接受,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状态。
5、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和教师规定的教法来完成课的任务,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观念来要求学生,固而对学生的责怪和戒律多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而学生有时候总想抛开已有的框框,自己选择上课的体育项目,自主地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来,不愿被动的接受,甚至感到与教师无共同的语言。
二、客观原因:
1、 社会方面:改革开放之后,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观念及思想意识都发生了一定的蜕变。其主流是好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不良影响。改革后,社会上不少的人(包括家长),衡量一个学校的质量,往往是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办得好、坏。学生面临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现实生活中严重的不正之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社会上某些失误的甚至是歪曲的宣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简单化和不讲求实效的形式主义;随着对外开放带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当今社会存在的腐朽现象也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助长了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个别学生产生重智育、轻体育、看不起德育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既不想学习,又不重视德育,更何况体育课呢?整天都是想以玩为目的,给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有多数学生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就是大哥才是真的”的错误思想形成。
2、学校与教师方面: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思想不端正,整天使学生忙于读书,复习和应付考试;违背教育规律,用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来要求、评价学生,无形中滋长了学生对体育的“逆反心理”。有的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甚至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违背学生意向,强学生所不欲,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倾向。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根据体育教学之特点,空洞、抽象、居高临下、动辄训人,有言教而无身教。评价、奖惩学生,主观武断,以至产生愈教育,愈不听;愈批评,愈无所谓。出现了被表扬者不能理直气壮,被批评者反倒倍受青睐等不分青红皂白,不讲是非标准的“逆反心理”驱使下的极不正常的现象。
“逆反心理”克服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方法必须适应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好者,难度、质量要提高要求,完成任务后甚至允许自选项目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体育基础不同,固而对同一教材,同一教法,其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觉得难,有的稍加练习就可独立完成。这就决定在教学中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多层次的,满足他们的需要,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最佳的学习情绪状态要协调同步。
二、正确运用教师的影响力,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师期望的效果”理论,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表扬要客观而不走极端,用事实说服学生,用强有力地逻辑力量打动学生,实事求是方能取信于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坚持感情制逆的原则,情感对立的双方都会为对方的言行产生“逆反心理”、“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教师要努力理解和尊重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消除隔膜,沟通心灵。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创造活跃、轻松的气氛,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教师要严格执行体育教学中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受外界和他人干扰,不弄虚作假,自尊、自重,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不合格,就不是一个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要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然学生又会觉得我体育不合格,仍然可以毕业、升学。所以,严格要求,严格制度,对学生本人、社会、家长也会产生震动,从而有助于克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逆反心理”。
四、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许多弊端,社会风气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有些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跟不上形势,这些都有可能诱发和强化着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搞好正面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清除诸多不良的社会因素,这还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
五、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和不断的增长。要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既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情操,模范的师表、杰出的教育才能和教育机智,对体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意志,较高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循序渐进的给以引导,才能挖掘出潜藏在学生中的巨大学习动力,使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在最优化的心理控制之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在思维活动中逐步摆脱了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主要是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也接近于成熟,传统观念少,因袭负荷轻、好奇、多疑、有抱负,对未来充满着理想、敢想、敢说、敢干、敢创新,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缺乏实际生活,工作的锻炼和经验,又常常忐忑不安,动摇困惑,从而滋生“逆反心理”。
1、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是他们觉得越神秘的东西、越是不让他们知晓,他们越想弄清楚。如我校现在无条件进行“背越式”跳高,于是不少学生在跳高课中总是对过杆姿势议论一翻,觉得“背越式”过杆姿势才是完美无缺的,对“跨越式”过杆姿势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反盲从,不满足于别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喜欢怀疑、辩论和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又如我在单杠教学中,“转体90度挺深下”的下法中讲到,此时右(左)手换成反握,不能正握。否则造成反关节运动,易出伤害事故,然而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学生有意试验,看能不能不用反握,而用正握顺利下。
2、中学生好表现,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敢,往往做一些力不及的事,而且希望急于求成。在体育教学中,如学习跳高,对助跑技术的提高往往无兴趣,而追求于过杆姿势和达不到的高度。
3、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4、随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接近于成熟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加强。他们不言轻、不逆向心理继续发展。不是从“终身体育教育”出发,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而是认为自己年轻力壮,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课成绩可要可不要,对教师的批评帮助不乐意接受,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状态。
5、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和教师规定的教法来完成课的任务,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观念来要求学生,固而对学生的责怪和戒律多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而学生有时候总想抛开已有的框框,自己选择上课的体育项目,自主地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来,不愿被动的接受,甚至感到与教师无共同的语言。
二、客观原因:
1、 社会方面:改革开放之后,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观念及思想意识都发生了一定的蜕变。其主流是好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不良影响。改革后,社会上不少的人(包括家长),衡量一个学校的质量,往往是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办得好、坏。学生面临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现实生活中严重的不正之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社会上某些失误的甚至是歪曲的宣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简单化和不讲求实效的形式主义;随着对外开放带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当今社会存在的腐朽现象也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助长了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个别学生产生重智育、轻体育、看不起德育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既不想学习,又不重视德育,更何况体育课呢?整天都是想以玩为目的,给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有多数学生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就是大哥才是真的”的错误思想形成。
2、学校与教师方面: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思想不端正,整天使学生忙于读书,复习和应付考试;违背教育规律,用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来要求、评价学生,无形中滋长了学生对体育的“逆反心理”。有的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甚至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违背学生意向,强学生所不欲,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倾向。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根据体育教学之特点,空洞、抽象、居高临下、动辄训人,有言教而无身教。评价、奖惩学生,主观武断,以至产生愈教育,愈不听;愈批评,愈无所谓。出现了被表扬者不能理直气壮,被批评者反倒倍受青睐等不分青红皂白,不讲是非标准的“逆反心理”驱使下的极不正常的现象。
“逆反心理”克服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方法必须适应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好者,难度、质量要提高要求,完成任务后甚至允许自选项目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体育基础不同,固而对同一教材,同一教法,其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觉得难,有的稍加练习就可独立完成。这就决定在教学中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多层次的,满足他们的需要,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最佳的学习情绪状态要协调同步。
二、正确运用教师的影响力,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师期望的效果”理论,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表扬要客观而不走极端,用事实说服学生,用强有力地逻辑力量打动学生,实事求是方能取信于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坚持感情制逆的原则,情感对立的双方都会为对方的言行产生“逆反心理”、“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教师要努力理解和尊重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消除隔膜,沟通心灵。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创造活跃、轻松的气氛,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教师要严格执行体育教学中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受外界和他人干扰,不弄虚作假,自尊、自重,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不合格,就不是一个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要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然学生又会觉得我体育不合格,仍然可以毕业、升学。所以,严格要求,严格制度,对学生本人、社会、家长也会产生震动,从而有助于克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逆反心理”。
四、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许多弊端,社会风气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有些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跟不上形势,这些都有可能诱发和强化着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搞好正面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清除诸多不良的社会因素,这还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
五、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和不断的增长。要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既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情操,模范的师表、杰出的教育才能和教育机智,对体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意志,较高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循序渐进的给以引导,才能挖掘出潜藏在学生中的巨大学习动力,使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在最优化的心理控制之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