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解
这是一道饶有意境的情景类命题作文。此命题有两个限制点:一是“雨”,二是“好”。不管写成何种文体,“下雨天”是限制事件的环境,“真好”是限制思想情感的基调。雨是大自然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它滋润万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对于雨这类素材,考生很熟悉,也有话可写,但如果缺乏对雨的深入体验和感受,就挖掘不出雨的深层思想内涵,文章将会停滞于物境的表层,以致造成主题不鲜明、不深刻的问题。因此本题难的是如何借助“雨”来演绎“真好”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好雨是如何知时节的,是如何善解人意的,它的情感价值如何,等等。考生应该从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级去构思,去演绎。因此,考生对雨的思想情感的体验感受程度,即立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文章的档次高低。
由此可知,考生在写作之前首先要考虑立意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紧扣题眼“真好”这个关键词,去选择题材,去确定主题。“真好”是立意的关键问题,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反映群体的品质,可以反映社会的新风尚,也可以展现社会改革的新面貌,等等。
我们认为,撰写该文可沿着托物抒情的思路,以雨为线索,引出雨中的人,雨中的事,雨中的情,雨中的理,缓缓地将这些雨中发生着的一切,加以细腻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以“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突出中心思想。
也可以通篇写景状物,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雨中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山的朗润,水的碧绿,草的柔美,花的烂漫,天空的辽远舒缓,田野的勃勃生机,赞美这场雨下得及时,下得“真好”,从而歌颂新事物充满生命力这个主题,于景物描写中隐含深意。
也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角度,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形象逼真地描绘雨的声、形、色、性、味等特点,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阐明下雨天真好的缘由。同时,面对下雨天的情景,也不免产生一些凄凉的感受,也许会联想到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也是人之常情,当然也可以从这风风雨雨中引出积极的人生意义——希望自己化作雨,去滋润、装点自然、社会、人类,从而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之,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视野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出真情实感来。显而易见,从“真好”二字也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旨在强调考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涵养”。因此,考生如果将它写成文采斐然、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思想感情表达得既有起伏,又有梯度,就容易得高分。
佳作
■
雨是水的精魂,在绿树间簌簌歌唱,在荷花中翕忽蹦跳,在湖面上轻快奏乐。雨水似乎能涤尽尘世的浮华,演绎出不朽的诗篇。
树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树在山上啜饮着雨后的露珠,扑腾着翅膀的鸟儿在林子里不停地穿梭。偶尔一声蝉鸣清脆入耳,零碎晶莹的露珠惊慌失措地幻化成无数的珍珠,把自己隐藏在土壤里。树的根正错综在土里,悄悄地吸纳这些“珍珠”。雨点便悄悄地在树的身体里扎根,发芽,茂盛。朋友啊,当你走过雨后的树旁,请你仔细听——听那雨点开花的声音……
丝丝花雨,淡淡幽香,抹抹日光,幽幽树情,尽在雨后这个初晴的日子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荷
荷花唇齿上,唯独雨可以弥散的殷红,灿烂了整个人寰。因为我爱荷,所以我愿雨以锐利的武器剪裁我冰凌般的孤独。每当这时,我会坐在荷塘边,看着荷叶与花的依偎,那孤独便如蒸干的水没有了踪迹。那荷花在雨中的呢喃早已定格成我眼中绝版的温柔,但是雨怀疑荷花的婉约,伸出尾巴拍打它。荷叶总是成为擎高天空的神物,用身体阻挡雨的进攻。有人曾说:“荷叶是荷花的母亲。”是的,不错的。否则,怎么会有叶的点点关怀、细细呵护?
这一切,尽在雨中弥散成一幅水彩,牵动母亲的心。
湖
湖像一面镜子,反射无数的阳光。而雨一来,它却不停抖荡身体,像是紧张,又像是兴奋。在雨点的刺痛下,湖却发出了一声又一声欢快的叫喊,不停地颤动着我的心扉。
不一会儿,雨点变成了雨锤,沉重地击打着湖的心灵。我问湖:“痛吗?”“不痛,像抚摸。”哦,我明白了,雨是水的精魂,是世上最纯洁的河流。这一切,尽在雨中氤氲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境界。
忽然很想打着伞儿,旋转着雨点在街上跳舞。然后抛掉伞儿在街心让雨浸进灵魂,复活那死去的心,说一句:“下雨天,真好!”
简评雨的复活——这篇散文颇得鲁迅《野草》之魂,深刻得令人感动。因为雨,“我”读懂了树、荷、湖,更读懂了雨,最终读懂了自己。比如“树”篇中的雨,是生命的精魂,她“悄悄地在树的身体里扎根,发芽,茂盛”,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再如“荷”篇中的雨,“剪裁我冰凌般的孤独”,在雨的敲打下,荷叶完成了一次母爱的壮举。又如“湖”篇中的雨,雨锤沉重地击打着湖的心灵,湖却感到一种“抚摸”之感。这雨仿佛一种神圣的情感,直击人的痛处,却让人获得一种新生的幸福。
这是一道饶有意境的情景类命题作文。此命题有两个限制点:一是“雨”,二是“好”。不管写成何种文体,“下雨天”是限制事件的环境,“真好”是限制思想情感的基调。雨是大自然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它滋润万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对于雨这类素材,考生很熟悉,也有话可写,但如果缺乏对雨的深入体验和感受,就挖掘不出雨的深层思想内涵,文章将会停滞于物境的表层,以致造成主题不鲜明、不深刻的问题。因此本题难的是如何借助“雨”来演绎“真好”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好雨是如何知时节的,是如何善解人意的,它的情感价值如何,等等。考生应该从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级去构思,去演绎。因此,考生对雨的思想情感的体验感受程度,即立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文章的档次高低。
由此可知,考生在写作之前首先要考虑立意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紧扣题眼“真好”这个关键词,去选择题材,去确定主题。“真好”是立意的关键问题,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反映群体的品质,可以反映社会的新风尚,也可以展现社会改革的新面貌,等等。
我们认为,撰写该文可沿着托物抒情的思路,以雨为线索,引出雨中的人,雨中的事,雨中的情,雨中的理,缓缓地将这些雨中发生着的一切,加以细腻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以“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突出中心思想。
也可以通篇写景状物,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雨中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山的朗润,水的碧绿,草的柔美,花的烂漫,天空的辽远舒缓,田野的勃勃生机,赞美这场雨下得及时,下得“真好”,从而歌颂新事物充满生命力这个主题,于景物描写中隐含深意。
也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角度,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形象逼真地描绘雨的声、形、色、性、味等特点,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阐明下雨天真好的缘由。同时,面对下雨天的情景,也不免产生一些凄凉的感受,也许会联想到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也是人之常情,当然也可以从这风风雨雨中引出积极的人生意义——希望自己化作雨,去滋润、装点自然、社会、人类,从而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之,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视野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出真情实感来。显而易见,从“真好”二字也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旨在强调考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涵养”。因此,考生如果将它写成文采斐然、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思想感情表达得既有起伏,又有梯度,就容易得高分。
佳作
■
雨是水的精魂,在绿树间簌簌歌唱,在荷花中翕忽蹦跳,在湖面上轻快奏乐。雨水似乎能涤尽尘世的浮华,演绎出不朽的诗篇。
树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树在山上啜饮着雨后的露珠,扑腾着翅膀的鸟儿在林子里不停地穿梭。偶尔一声蝉鸣清脆入耳,零碎晶莹的露珠惊慌失措地幻化成无数的珍珠,把自己隐藏在土壤里。树的根正错综在土里,悄悄地吸纳这些“珍珠”。雨点便悄悄地在树的身体里扎根,发芽,茂盛。朋友啊,当你走过雨后的树旁,请你仔细听——听那雨点开花的声音……
丝丝花雨,淡淡幽香,抹抹日光,幽幽树情,尽在雨后这个初晴的日子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荷
荷花唇齿上,唯独雨可以弥散的殷红,灿烂了整个人寰。因为我爱荷,所以我愿雨以锐利的武器剪裁我冰凌般的孤独。每当这时,我会坐在荷塘边,看着荷叶与花的依偎,那孤独便如蒸干的水没有了踪迹。那荷花在雨中的呢喃早已定格成我眼中绝版的温柔,但是雨怀疑荷花的婉约,伸出尾巴拍打它。荷叶总是成为擎高天空的神物,用身体阻挡雨的进攻。有人曾说:“荷叶是荷花的母亲。”是的,不错的。否则,怎么会有叶的点点关怀、细细呵护?
这一切,尽在雨中弥散成一幅水彩,牵动母亲的心。
湖
湖像一面镜子,反射无数的阳光。而雨一来,它却不停抖荡身体,像是紧张,又像是兴奋。在雨点的刺痛下,湖却发出了一声又一声欢快的叫喊,不停地颤动着我的心扉。
不一会儿,雨点变成了雨锤,沉重地击打着湖的心灵。我问湖:“痛吗?”“不痛,像抚摸。”哦,我明白了,雨是水的精魂,是世上最纯洁的河流。这一切,尽在雨中氤氲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境界。
忽然很想打着伞儿,旋转着雨点在街上跳舞。然后抛掉伞儿在街心让雨浸进灵魂,复活那死去的心,说一句:“下雨天,真好!”
简评雨的复活——这篇散文颇得鲁迅《野草》之魂,深刻得令人感动。因为雨,“我”读懂了树、荷、湖,更读懂了雨,最终读懂了自己。比如“树”篇中的雨,是生命的精魂,她“悄悄地在树的身体里扎根,发芽,茂盛”,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再如“荷”篇中的雨,“剪裁我冰凌般的孤独”,在雨的敲打下,荷叶完成了一次母爱的壮举。又如“湖”篇中的雨,雨锤沉重地击打着湖的心灵,湖却感到一种“抚摸”之感。这雨仿佛一种神圣的情感,直击人的痛处,却让人获得一种新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