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123_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受环境条件、见识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孩子表达能力弱、朗读水平相对较低,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都普遍存在着缺乏朗读兴趣的表现,这给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关键词:提高 农村小学生 朗读 培养 水平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等功不可没。它是品语文之味的最好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受环境条件、见识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都普遍存在着缺乏朗读兴趣的表现,这给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致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一、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感情,发展思维和陶冶人格。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农村的孩子表达能力弱、朗读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朗读普遍都是唱读,毫无感情可言,让学生认识到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于今后的人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朗读能力强,表达能力自然好,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自然能给人留下好的形象,做起事来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事半功倍。
  二、指导学生正确读课文
  我们农村的学生,日常交际用语都是方言,受农村方言的影响,学生容易把方言中的错误读音带到朗读课文中去,造成读错字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于是教学中我把方言中易读错的字根据特点进行归类,让学生经常拼读这些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这些字的读音,每天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开展“学习普通话”活动,这样让学生渐渐改掉读错字的毛病。另外,学生在朗读时常常出现添字、丢字、一字一顿、托腔拉调的毛病。添字丢字一般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读,往往是“口动心不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后一无所获,全无效益。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要从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朗读时一字一顿、托腔拉调,这是因为学生对句子中字词的停顿不能很好把握,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字词教学,字词学好了,学生才能熟练掌握句中的停顿。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分组试读,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力极其深刻的含义,但只要通过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师真情范读,感染学生
  作为小学生,他们还不会创造性的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通过教师的朗读,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什么是感情朗读,近距离地感受老师那富有激情的朗读,近距离地感受老师那富有动作的朗读,近距离地感受老师那富有诗情画意地朗读……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精神面貌世界。”如果教师的范读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渗透与传达,就会使学生对课文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对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受到陶冶。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
  教师范读时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当教师朗读到“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教师激动、敬佩、沉痛的语调,会让学生受到感染,热泪连连。还会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
  四、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朗读机会,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这样,学生便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和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变换花样,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轮读、配乐朗读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朗读训练的多样化。
  五、开展朗读比赛活动
  (略)
其他文献
杂交稻制种中,由于大部分组合的母本播始历期较短,因而有效分蘖时间有限,直接影响了母本的有效穗数。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本地一直采用单本播,因此在有效穗数难以提高的情况
期刊
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因为缺乏良好的阅读条件和家庭熏陶,所以并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学习幸福感也不强烈。为保障社会教育公平,通过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其
根据小说体裁特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了小说阅读教学的“三步曲”。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第二步:读课文,说句段,分析人物形象;第三步:读课文,析背景,领悟写作意图。三
可能有很多人听过煮青蛙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加水后用小火慢慢地加热。青蛙虽然约略地可以感觉外界温度的慢慢变化,却因惰性与没有立即必要的动力往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高产遗传育种室育成。199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产量表现:1992~1994年在全省各地适应区进行试验示范,产量在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是:要读懂文章说明的内容及说明的对象;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能用此分析问题;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特点等。在实际的说
期刊
本刊第9期公布了第一辑发现排行榜及参评读者获奖名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榜企业、企业家及广大读者纷纷来电来函表达了对此项活动的支持与关注。现将第二辑发现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