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韩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婚礼文化方面也表现出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结婚仪式方面。本文是基于传统的中韩婚礼仪式的基础之上,做了关于现代中韩婚礼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关于现代中韩婚礼中结婚仪式的比较。
关键词:结婚仪式;中韩习俗
作者简介:许雅楠,女,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一、传统中韩婚礼仪式的比较
所谓“婚礼”,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昏礼”。由《礼记·昏义》中记载可知,古代的婚礼主要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简称“六礼”。
“六礼”中,首先是“纳采”,据《仪礼·士昏礼》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即谓纳采择之礼也”(《礼记·婚仪》疏)。是指由男方送礼(用雁)至女家,表示求婚之意,又称“莫雁礼”;第二是“问名”,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占卜婚礼吉凶,如果占卜为吉就可以实行纳吉礼;第三“纳吉”,是现代婚礼当中的订婚仪式,男方会再备礼到女方家去;第四“纳征”,又称纳币,订盟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进入成婚阶段重要的仪礼。按古礼,礼物主要是三类:一是“玄纁”,就是深红和浅红两种颜色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当时五匹为一束,就是送去五匹长的帛;三是“俪皮”,就是成双的鹿皮。后来逐渐由皮帛发展成为聘金;第五“请期”,送完聘礼要定好结婚日期,古代也用雁为礼,现代礼品从简;第六“亲迎”,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是最重要也是最繁杂的仪式。[1]包括“哭嫁、拜天地、撒帐、合卺礼、闹洞房等”一系列婚俗。
而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中,婚礼是非常简朴的。一般是结婚的男女双方在一起“祝宴”和“共食”,而真正复杂的婚礼仪式的盛行,是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六礼”传入韩国。李朝时代,便有李宰编著的《四礼便览》一书,记载了议婚、纳采、纳币、亲迎四礼。[2]这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六礼”的继承。然而,传统的韩式婚礼也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中式婚礼有了突破和发展。在韩国,传统采用“半亲迎”的方式,男方在结婚时去女方家里举行 “莫雁礼”、“交拜礼”、“合卺礼”三种礼仪,住在新娘家里,第二天新娘随新郎回到公婆家行“舅姑礼”。而且根据有的地方记载,实际上,有些地方并不是新娘第二天随新郎回家,也有可能在新娘家中住两三年再回家,这些都是为传统儒家文化所深深反对的。但是,婚礼当天所举行的婚礼仪式,二者存在大量的相似点。
首先,在结婚仪式里的相似点在于中韩的价值观大致是相同的。中国利用谐音的祝福寓意,希望结婚的青年男女能够和谐幸福。一般都用“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早生贵子”,而且一般皇家婚礼皇后的居住地,还有“椒房”一说,因为花椒籽多,也采用“多子”的美好寓意;在传统韩国,在“舅姑礼”当中,就有长辈向新妇抛洒花生和栗子的活动,新妇用前襟去接,寓意多子多福,这表现出中韩两国对于传宗接代的重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于韩国的影响的体现。
其次,再说人们对于新妇的认识中韩是一致的。比如在韩国传统婚礼当中,新妇要在脸上贴上红纸以驱除恶鬼,还要净手等以表示自身洁净;在中国的传统中则是新妇要跨火盆驱除邪气,要带上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配饰等,表现出对于女性本身不洁或者易沾染邪气的共通印象。
最后,还有一些完全相同的结婚仪式。例如在韩国传统文化中有突出特色的“莫雁礼”,在实行交拜礼的桌子上,经常会摆放着一对木雁,代表着永不分离。而在传统的文学当中,我们也能看到对于这一仪式的描述。
二、关于中韩两国婚礼习俗的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
在此介绍一下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随机调查了中国人138人,韩国人126人,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主要集中于18-60岁之间。数据来源是不同的。中国版问卷主要集中于中国国内,而韩国版问卷主要集中于外国和天津市的韩国人。
但所幸调查的问题和生活地区无关,只做国别的区分。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了粗略的比较:
(一)在结婚仪式上,中韩两国差异不是很明显:
韩国版问卷
可以看出,中韩两国都是更倾向于现代婚礼,而且对于传统婚礼和现代婚礼的喜欢方面是多种多样的。
(二)中韩对于婚礼仪式举行地有相同的倾向:
第5题 请问你设想过或者在哪里举行过婚礼?
韩国版问卷
尽管在韩国宗教很多,基督教信徒不少。但是韩国人对于在教堂结婚并没有很明显的偏好,而中国则更少。两国人民都喜欢采用现代的形式举行婚礼,而且婚礼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笔者也认为这也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向东亚传播,中西方文明相交流、碰撞的结果。
三、结语
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而且在古代同样崇尚儒家思想,因此,在传统婚俗上存在诸多相同点。当然,由于具体的国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同,两国的婚俗文化还是存在差异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现代的中韩两国的婚俗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婚礼习俗中现代西方的特征更加鲜明。
注释:
[1]刘昌安 ,温勤能. 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J].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39-43.
[2]李鹏. 韩国传统婚俗及其演变[J]. 当代韩国,2006,(02):82-86.
关键词:结婚仪式;中韩习俗
作者简介:许雅楠,女,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一、传统中韩婚礼仪式的比较
所谓“婚礼”,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昏礼”。由《礼记·昏义》中记载可知,古代的婚礼主要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简称“六礼”。
“六礼”中,首先是“纳采”,据《仪礼·士昏礼》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即谓纳采择之礼也”(《礼记·婚仪》疏)。是指由男方送礼(用雁)至女家,表示求婚之意,又称“莫雁礼”;第二是“问名”,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占卜婚礼吉凶,如果占卜为吉就可以实行纳吉礼;第三“纳吉”,是现代婚礼当中的订婚仪式,男方会再备礼到女方家去;第四“纳征”,又称纳币,订盟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进入成婚阶段重要的仪礼。按古礼,礼物主要是三类:一是“玄纁”,就是深红和浅红两种颜色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当时五匹为一束,就是送去五匹长的帛;三是“俪皮”,就是成双的鹿皮。后来逐渐由皮帛发展成为聘金;第五“请期”,送完聘礼要定好结婚日期,古代也用雁为礼,现代礼品从简;第六“亲迎”,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是最重要也是最繁杂的仪式。[1]包括“哭嫁、拜天地、撒帐、合卺礼、闹洞房等”一系列婚俗。
而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中,婚礼是非常简朴的。一般是结婚的男女双方在一起“祝宴”和“共食”,而真正复杂的婚礼仪式的盛行,是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六礼”传入韩国。李朝时代,便有李宰编著的《四礼便览》一书,记载了议婚、纳采、纳币、亲迎四礼。[2]这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六礼”的继承。然而,传统的韩式婚礼也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中式婚礼有了突破和发展。在韩国,传统采用“半亲迎”的方式,男方在结婚时去女方家里举行 “莫雁礼”、“交拜礼”、“合卺礼”三种礼仪,住在新娘家里,第二天新娘随新郎回到公婆家行“舅姑礼”。而且根据有的地方记载,实际上,有些地方并不是新娘第二天随新郎回家,也有可能在新娘家中住两三年再回家,这些都是为传统儒家文化所深深反对的。但是,婚礼当天所举行的婚礼仪式,二者存在大量的相似点。
首先,在结婚仪式里的相似点在于中韩的价值观大致是相同的。中国利用谐音的祝福寓意,希望结婚的青年男女能够和谐幸福。一般都用“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早生贵子”,而且一般皇家婚礼皇后的居住地,还有“椒房”一说,因为花椒籽多,也采用“多子”的美好寓意;在传统韩国,在“舅姑礼”当中,就有长辈向新妇抛洒花生和栗子的活动,新妇用前襟去接,寓意多子多福,这表现出中韩两国对于传宗接代的重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于韩国的影响的体现。
其次,再说人们对于新妇的认识中韩是一致的。比如在韩国传统婚礼当中,新妇要在脸上贴上红纸以驱除恶鬼,还要净手等以表示自身洁净;在中国的传统中则是新妇要跨火盆驱除邪气,要带上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配饰等,表现出对于女性本身不洁或者易沾染邪气的共通印象。
最后,还有一些完全相同的结婚仪式。例如在韩国传统文化中有突出特色的“莫雁礼”,在实行交拜礼的桌子上,经常会摆放着一对木雁,代表着永不分离。而在传统的文学当中,我们也能看到对于这一仪式的描述。
二、关于中韩两国婚礼习俗的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
在此介绍一下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随机调查了中国人138人,韩国人126人,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主要集中于18-60岁之间。数据来源是不同的。中国版问卷主要集中于中国国内,而韩国版问卷主要集中于外国和天津市的韩国人。
但所幸调查的问题和生活地区无关,只做国别的区分。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了粗略的比较:
(一)在结婚仪式上,中韩两国差异不是很明显:
韩国版问卷
可以看出,中韩两国都是更倾向于现代婚礼,而且对于传统婚礼和现代婚礼的喜欢方面是多种多样的。
(二)中韩对于婚礼仪式举行地有相同的倾向:
第5题 请问你设想过或者在哪里举行过婚礼?
韩国版问卷
尽管在韩国宗教很多,基督教信徒不少。但是韩国人对于在教堂结婚并没有很明显的偏好,而中国则更少。两国人民都喜欢采用现代的形式举行婚礼,而且婚礼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笔者也认为这也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向东亚传播,中西方文明相交流、碰撞的结果。
三、结语
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而且在古代同样崇尚儒家思想,因此,在传统婚俗上存在诸多相同点。当然,由于具体的国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同,两国的婚俗文化还是存在差异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现代的中韩两国的婚俗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婚礼习俗中现代西方的特征更加鲜明。
注释:
[1]刘昌安 ,温勤能. 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J].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39-43.
[2]李鹏. 韩国传统婚俗及其演变[J]. 当代韩国,2006,(0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