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m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中学教育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其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丰富知识经验,积累创新素材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而薄发”;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剪报、摘录、上网下载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再次,生动讲课,如古代历史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些打破常规富于创新性、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课堂上恰当的引入,就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思维的欲望,通过各种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积累资料的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然创新素材还可能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发掘,如演示表明大气压存在的“吞蛋实验”,通常是每次演示用一枚熟鸡蛋,用后将鸡蛋捣破取出,从而造成浪费,而我平时做完此实验,通常是让学生想办法取出鸡蛋要求既不打坏广口瓶,又要完好的取出鸡蛋,这样既介绍了大气压的知识,又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新思维空间。
  
  二、引导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规律,爱因斯坦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猜想和疑问,例如:做“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验时,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创新是思维活动的直接结果,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新思维的能动性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更新旧有观念、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勇于超越一般的逻辑思维,大胆地、灵活地进行联想、想象、猜测,培养他们锐意创新、立志超群的创新意思和勇于实践、敢想敢干的精神,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班上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参加拔河比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引导提问:“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拔河比赛中是否人越多,力量就越大?就一定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设人很多,但各人用力的方向却各不相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样从实际出发,发掘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探索。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新品质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试想一个只会搬、抄、套,没有一已之见、人云亦云的人;一个懒惰、遇难而退、墨守陈规的人;一个知识面狭窄的人,是难有惊人创举的。
  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是激发科学家、发明家不断钻研的保证,也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还要尽要可能安排各种探索活动,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鼓励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发挥想象,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在实验室里、在生活实践中大胆尝试,我们会看到学生身上那充满希望的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例如:利用刻度尺和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由于小车运动的路程短,测量时间很难把握准,有的同学就提议把此实验改在室外进行,分别测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骑摩托车的人的平均速度,这样既解决了实验中误差大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知识迁移,养成创新习惯
  
  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在于他们能够在新问题或新情景中应用知识。产生预期的行为变化,学生获得的知识不能迁移,那么充其量只能算个有知识的书呆子,知识迁移过程中,如果能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对培养学生创新习惯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学习了惯性后,可能联系生活来引导学生思考:乘车时,车开动时有何感觉?车拐弯时感觉怎么样?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无疑会加深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会产生创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实践生活中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可以开放课堂,让学生大胆尝试,亲自动手去操作,去体味所学知识的价值,去享受迁移创新的快乐,如学习了电路的有关知识后,可以把学生思维引向生活实践,家庭照明电路的检修,学校教学楼、学生寝室、教职工宿舍等的电路优化设计,这样及时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就能让学生体味到创新和成功的快感。
  思维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教学的对象,而思维的核心又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科教育不只是掌握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及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力,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创新思维,因而在物理教学法,有意识的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质疑、对比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方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素质,为未来社会培养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文献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更能够贴近学生,更能够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感情的交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送给学生一份关爱。    一、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看学生的“出错”与“改错”    新的课程理念提出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这一观点,新理念认为:对学生学习过
期刊
在讲授压强概念时我们都会设计一个“压强小桌”的实验,具体的操作就是:a、在海绵(或沙盘。以下不再重复)上正放一个小桌,在小桌上放置重物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b、增减重物,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并与a比较;c、再将小桌倒放在海绵上,控制小桌上放置的重物与a相同,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并与a比较。相类似的实验还有许多,不过都是在一些定性的探究后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期刊
摘 要:通过三个教学的范式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的提出、发现和探索的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教学范式;最近发展区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范式:以问题引领知识的生长,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合作、交流、探索为手段,以回顾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为提升。
期刊
摘要:电学中电路问题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难点内容,通常是让学生们感到害怕的学习难点。学生在解答有关电路题目时,往往思路不清、过程烦琐,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同学们就害怕解析电路问题,最终还会丧失学习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对电路特点的分析和归纳上没有继续深入研究,没有真正理解两种基本电路深入分析后的其他特点。本文就来谈谈串、并联电路的本质特点。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动机是主体进行某种行为的主观原因,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的初步构想,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一、问题意识能力的因人而宜形成策略   1 给基础一般的学生主动学习找切入点  引入新课应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他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
期刊
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浓度变化一直是考试热点,在几年的高三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该题型得分率都不高,并且做该题型的选择题也比较花时间,因此对此类问题的归纳总结显得相当必要,既能减少解题时间又能做到快而准,本文举一些典型例子,来说明归纳总结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探索发现法;物理教学;物理实验;实验结论    我国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好长时间,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最显著的变化是: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教给知识到教给方法等,笔者认为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运用探索发现法进
期刊
一、背景说明    《课程标准》赋予数学以文化价值,数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用悠久的数学历史展现数学文化的丰厚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数学的美学价值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初中数学各种试题中,经常遇到一类在给定条件求代数式值的问题,这类题目由于复杂、多样,具体解题时往往需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避免繁琐计算,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