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目的: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法:用 SPSS 16.0 软件对某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 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考研愿望较强;在精神卫生机构就业人数居多,且层次较高;部分毕业生在临床综合类就业或升学。结论:该专业就业情况总体较好,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加强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关键词 精神医学 专业 学生 就业
基金项目:2014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精神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zy043)、蚌埠医学院学生工作实务创新项目《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科学化研究》(XGXM19)。
作者简介:吴涛,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教育法学等;王立金,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精神病学等。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2-02
精神医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类的特设专业,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在我国高等医學教育中,精神医学专业相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同时精神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为精神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旨在对某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连续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开展调查和分析,以期对精神医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就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共有396人,男、女生各198人,其中2010届51人,2011届84人,2012届74人,2013届73人,2014届114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 SPSS 16.0软件对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
二、结果
该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层次、就业结构和考研深造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直接就业和研究生录取情况
2010届至2013届在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均超过直接就业总人数78%以上,2014届毕业生在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仅为直接就业总人数47.25%,各届学生就业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三)直接就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层次
该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在地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占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总人数的绝大部分,最低2014届毕业生也达到63.04%,各届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直接就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层次存在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四)精神专科和临床综合就业和升学人数及比率
该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最高为2014届毕业生占到50.88%,各届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去向存在差异,临床综合岗位就业和升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三、讨论
(一)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
1.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该专业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且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人数远远超过毕业生总数,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单位层次较高,均为县区级以上的精神卫生机构,其中到地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分别占94.74%、81.97%、81.40%、63.04%、72.09%,在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精神医学专业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仍能到地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可见近些年来,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2.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总体专业思想稳定。该专业五届毕业生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人数分别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9.17%、79.22%、78.18%、79.31%、47.25%,精神专科类就业和升学人数分别占毕业生总人数78.43%、73.81% 、59.46%、68.49 %、41.23%。在前四届毕业生中,无论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比率、还是精神专科类就业和升学人数在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均较高,2014年因部分县级医院扩建而扩大招聘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导致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有所下降。总体来看,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稳定,认同所学专业。
3.精神医学专业部分毕业生向往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该专业五届毕业生在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21.57%、23.81%、39.19%、31.51%、50.88%;可见尚有部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向往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2014届毕业生中尽然高达50%以上,反映出了一些问题。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带来了对精神工作者的偏见与歧视。精神科疾病多数没有特效治疗方案,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难以彻底治愈,且口服药物多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精神科医师更易丧失工作信心,成就感低落。部分毕业生对从事精神科工作,尚存有顾虑。同时由于学生开设了所有临床课程,并开展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在有临床综合类岗位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部分同学的专业思想开始动摇,说明专业认同尚不够稳固,关注精神健康的良好氛围还有待加强。 4.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考研率和地市级以下医院就业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鉴于目前輿论关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导致更多的学生选择通过考取研究生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促进了考研率的提升。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基层精神卫生机构的发展,为毕业生到地市级以下精神卫生机构就业提供了可能。
(二)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顺应社会需求,大力培养精神卫生专门人才。医学的社会化和医学的社会属性不断地提升,使现代医学在很多场合被看成一门社会科学,而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纯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递进。精神医学专业的开设契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同时,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问题呈增多趋势,社会上对精神卫生人才需求增长迅速,人才缺额较大,精神医学专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适当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使医学院的专业结构和规模更加合理。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近些年来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加强精神医学专业教育,进一步增强专业认同。部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转行从事非精神卫生工作,部分精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临床综合岗位就业和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精神医学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仍需加强,需全程化跟进,而不能仅限于入学伊始,更要在见习、实习中进行培养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进行业务指导,还需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给予同学们正确理性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专业感情,在就业升学时,能够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精神卫生岗位和领域发展成才,而不是涌向就业压力较大的临床综合类岗位。
3.强化《精神卫生法》的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和行政的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法律的制定是前提,关键在落实。通过广泛宣传《精神卫生法》,并予以严格执行,真正形成全社会关注精神健康,重视精神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精神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和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就业机遇,但不同届别毕业生在就业和考研方面、综合医院和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神卫生机构级别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做好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燕、李瑾、袁大伟,等.2012年上海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及服务需求调查.江苏预防医学.2014(2).
[2]张瑜.走进精神科医生的精神生活.当代医学.2007(12).
[3]李于林.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8).
[4]王娜、赵阿勐.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策略的初步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
[5]张君闻、严俊、肖泽萍,等.精神卫生防治财政保障“义乌模式”的思考与推广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09(2).
[6]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关键词 精神医学 专业 学生 就业
基金项目:2014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精神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zy043)、蚌埠医学院学生工作实务创新项目《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科学化研究》(XGXM19)。
作者简介:吴涛,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教育法学等;王立金,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精神病学等。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2-02
精神医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类的特设专业,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在我国高等医學教育中,精神医学专业相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同时精神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为精神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旨在对某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连续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开展调查和分析,以期对精神医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就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共有396人,男、女生各198人,其中2010届51人,2011届84人,2012届74人,2013届73人,2014届114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 SPSS 16.0软件对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
二、结果
该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层次、就业结构和考研深造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直接就业和研究生录取情况
2010届至2013届在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均超过直接就业总人数78%以上,2014届毕业生在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仅为直接就业总人数47.25%,各届学生就业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三)直接就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层次
该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在地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占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总人数的绝大部分,最低2014届毕业生也达到63.04%,各届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直接就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层次存在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四)精神专科和临床综合就业和升学人数及比率
该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最高为2014届毕业生占到50.88%,各届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去向存在差异,临床综合岗位就业和升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三、讨论
(一)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
1.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该专业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且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人数远远超过毕业生总数,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单位层次较高,均为县区级以上的精神卫生机构,其中到地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分别占94.74%、81.97%、81.40%、63.04%、72.09%,在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精神医学专业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仍能到地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可见近些年来,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2.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总体专业思想稳定。该专业五届毕业生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人数分别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9.17%、79.22%、78.18%、79.31%、47.25%,精神专科类就业和升学人数分别占毕业生总人数78.43%、73.81% 、59.46%、68.49 %、41.23%。在前四届毕业生中,无论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比率、还是精神专科类就业和升学人数在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均较高,2014年因部分县级医院扩建而扩大招聘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导致到精神卫生机构就业的人数有所下降。总体来看,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稳定,认同所学专业。
3.精神医学专业部分毕业生向往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该专业五届毕业生在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21.57%、23.81%、39.19%、31.51%、50.88%;可见尚有部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向往临床综合类就业和升学,2014届毕业生中尽然高达50%以上,反映出了一些问题。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带来了对精神工作者的偏见与歧视。精神科疾病多数没有特效治疗方案,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难以彻底治愈,且口服药物多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精神科医师更易丧失工作信心,成就感低落。部分毕业生对从事精神科工作,尚存有顾虑。同时由于学生开设了所有临床课程,并开展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在有临床综合类岗位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部分同学的专业思想开始动摇,说明专业认同尚不够稳固,关注精神健康的良好氛围还有待加强。 4.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考研率和地市级以下医院就业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鉴于目前輿论关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导致更多的学生选择通过考取研究生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促进了考研率的提升。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基层精神卫生机构的发展,为毕业生到地市级以下精神卫生机构就业提供了可能。
(二)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顺应社会需求,大力培养精神卫生专门人才。医学的社会化和医学的社会属性不断地提升,使现代医学在很多场合被看成一门社会科学,而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纯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递进。精神医学专业的开设契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同时,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问题呈增多趋势,社会上对精神卫生人才需求增长迅速,人才缺额较大,精神医学专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适当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使医学院的专业结构和规模更加合理。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近些年来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加强精神医学专业教育,进一步增强专业认同。部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转行从事非精神卫生工作,部分精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临床综合岗位就业和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精神医学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仍需加强,需全程化跟进,而不能仅限于入学伊始,更要在见习、实习中进行培养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进行业务指导,还需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给予同学们正确理性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专业感情,在就业升学时,能够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精神卫生岗位和领域发展成才,而不是涌向就业压力较大的临床综合类岗位。
3.强化《精神卫生法》的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和行政的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法律的制定是前提,关键在落实。通过广泛宣传《精神卫生法》,并予以严格执行,真正形成全社会关注精神健康,重视精神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精神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和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就业机遇,但不同届别毕业生在就业和考研方面、综合医院和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神卫生机构级别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做好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燕、李瑾、袁大伟,等.2012年上海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及服务需求调查.江苏预防医学.2014(2).
[2]张瑜.走进精神科医生的精神生活.当代医学.2007(12).
[3]李于林.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8).
[4]王娜、赵阿勐.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策略的初步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
[5]张君闻、严俊、肖泽萍,等.精神卫生防治财政保障“义乌模式”的思考与推广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09(2).
[6]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