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和解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和改革进程。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建设高校优良学风,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构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推动高教改革的战略重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影响当今社会的进步,而且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而学风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是高校的无形财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校学风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自身的制度建设逐步跟进,学风在整体面貌上是好的,但是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一,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纪律松散。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各种诱惑不断增多,有些学生急功近利甚至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导致缺乏前进目标,放松了对自己的监管,缺乏严格自律,无心学习,混世思想严重。
第二,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信念,思想道德素质滑坡。当前,高校的部分学生人生信仰迷茫、个人理想信念模糊。有的学生表现在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具备做事业的过硬心理素质,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念,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
第三,考试营私舞弊,败坏考风。考风是学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中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时就想方设法蒙混过关、采用各种手段作弊,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它既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又影响高校的改革进程。
不良学风的产生原因
第一,学校体制不健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高校在深入进行改革的同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形式上的教学改革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仍旧缺乏必要的压力和活力,治标不治本。同时,高校自身的改革往往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面狭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等等。
第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风气侵入校园。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急剧变革的特殊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现实世界新旧观念的冲突加深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自我意识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上出现了困惑和矛盾。他们要么面对众多的选择无所适从,要么对所选择的价值观的现实合理性缺乏把握。无所选择时体验得不到满足,耿耿于怀,抑郁寡欢,无心学习;一旦有所选择,又患得患失,充满了痛苦和失意,其结果导致感情冷漠,真情淡化,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学习也受到极大地影响。同时,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存在,如社会利益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大、以往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就业中遭遇的歧视、腐败现象猖獗,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晚熟。当代大学生大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平时受到父母、祖辈的宠爱,遭遇的必要人生历练和挫折少。走进大学校园后,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晚熟,意志尚处于形成过程中,情绪易波动,行为易偏激,加之对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容易感到失落,甚至手足无措。当遇到挫折后,有的学生不是积极挑战,而是消极怠工,知难而退。因此意志消沉,对来自学校和家庭的严格要求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丧失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斗志和锐气,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对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构想
第一,正确处理好学风、教风、政风之间的关系。学风、教风与政风共同构成一个学校的校风,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学风是教风、政风的反映,教风和政风对学风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所谓政风是指学校各级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职业道德,勤政、廉政、守纪、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政风还规定着教风、学风建设的方向,学校各级党政干部能否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深入扎实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使管理职能,直接影响着学风建设的开展。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它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高校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推动学风朝好的方向发展。学风作为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表征,主要受教风的影响。首先,高校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是教风建设的突破点。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认识的客体,主要是教师的学识、教师的人格和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途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所决定的。再次,学生作为特定环境(学校)中的学习者,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的自然是自己的老师,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教风会有利于学生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并将这些积极因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第二,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坚持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教师必须向学生深刻剖析社会上一些功利和浮躁的现象,让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培养的时代骄子,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社会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以主人翁的态度,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提供的良好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勤奋学习。其次,高校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有效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学风。严格的管理和细致的教育是刚柔相济的两个方面,思想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必须辅之以严格的管理,给学生施加必要而适当的压力以形成一种科学、民主、公平、规范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渗透教育,将教育寓于管理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三,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倡导优良学风。高校要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首先要抓教师的教风。教师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去,潜心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真正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将教师的待遇与教学实绩挂钩,整顿教学秩序,强化、细化、量化教师的工作规范,组织学生评教评学,让学生选教师,教师挂牌上课,促使教师用心治学教学。其次,课程体系改革要突出主干,有枝有蔓。课程体系改革不只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的关系问题,还应对许多重要的价值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以确定教育行为的取向。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再次,教材改革要坚持综合性、多样化,加大音像教育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第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而校园文化建设离开学风建设的支撑,也就失去应有的品位和风格。所以高校的党团组织和教务管理部门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着眼于当前的“热点”、“难点”,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活动中要坚持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吸引广大学生都参加进来。通过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从活动中受到启迪,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陶冶道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
总之,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齐抓共管,措施得力,常抓不懈,高校的学风建设定会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构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推动高教改革的战略重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影响当今社会的进步,而且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而学风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是高校的无形财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校学风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自身的制度建设逐步跟进,学风在整体面貌上是好的,但是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一,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纪律松散。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各种诱惑不断增多,有些学生急功近利甚至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导致缺乏前进目标,放松了对自己的监管,缺乏严格自律,无心学习,混世思想严重。
第二,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信念,思想道德素质滑坡。当前,高校的部分学生人生信仰迷茫、个人理想信念模糊。有的学生表现在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具备做事业的过硬心理素质,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念,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
第三,考试营私舞弊,败坏考风。考风是学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中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时就想方设法蒙混过关、采用各种手段作弊,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它既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又影响高校的改革进程。
不良学风的产生原因
第一,学校体制不健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高校在深入进行改革的同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形式上的教学改革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仍旧缺乏必要的压力和活力,治标不治本。同时,高校自身的改革往往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面狭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等等。
第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风气侵入校园。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急剧变革的特殊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现实世界新旧观念的冲突加深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自我意识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上出现了困惑和矛盾。他们要么面对众多的选择无所适从,要么对所选择的价值观的现实合理性缺乏把握。无所选择时体验得不到满足,耿耿于怀,抑郁寡欢,无心学习;一旦有所选择,又患得患失,充满了痛苦和失意,其结果导致感情冷漠,真情淡化,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学习也受到极大地影响。同时,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存在,如社会利益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大、以往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就业中遭遇的歧视、腐败现象猖獗,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晚熟。当代大学生大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平时受到父母、祖辈的宠爱,遭遇的必要人生历练和挫折少。走进大学校园后,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晚熟,意志尚处于形成过程中,情绪易波动,行为易偏激,加之对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容易感到失落,甚至手足无措。当遇到挫折后,有的学生不是积极挑战,而是消极怠工,知难而退。因此意志消沉,对来自学校和家庭的严格要求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丧失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斗志和锐气,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对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构想
第一,正确处理好学风、教风、政风之间的关系。学风、教风与政风共同构成一个学校的校风,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学风是教风、政风的反映,教风和政风对学风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所谓政风是指学校各级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职业道德,勤政、廉政、守纪、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政风还规定着教风、学风建设的方向,学校各级党政干部能否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深入扎实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使管理职能,直接影响着学风建设的开展。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它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高校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推动学风朝好的方向发展。学风作为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表征,主要受教风的影响。首先,高校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是教风建设的突破点。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认识的客体,主要是教师的学识、教师的人格和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途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所决定的。再次,学生作为特定环境(学校)中的学习者,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的自然是自己的老师,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教风会有利于学生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并将这些积极因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第二,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坚持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教师必须向学生深刻剖析社会上一些功利和浮躁的现象,让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培养的时代骄子,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社会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以主人翁的态度,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提供的良好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勤奋学习。其次,高校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有效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学风。严格的管理和细致的教育是刚柔相济的两个方面,思想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必须辅之以严格的管理,给学生施加必要而适当的压力以形成一种科学、民主、公平、规范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渗透教育,将教育寓于管理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三,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倡导优良学风。高校要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首先要抓教师的教风。教师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去,潜心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真正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将教师的待遇与教学实绩挂钩,整顿教学秩序,强化、细化、量化教师的工作规范,组织学生评教评学,让学生选教师,教师挂牌上课,促使教师用心治学教学。其次,课程体系改革要突出主干,有枝有蔓。课程体系改革不只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的关系问题,还应对许多重要的价值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以确定教育行为的取向。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再次,教材改革要坚持综合性、多样化,加大音像教育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第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而校园文化建设离开学风建设的支撑,也就失去应有的品位和风格。所以高校的党团组织和教务管理部门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着眼于当前的“热点”、“难点”,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活动中要坚持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吸引广大学生都参加进来。通过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从活动中受到启迪,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陶冶道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
总之,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齐抓共管,措施得力,常抓不懈,高校的学风建设定会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