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见子贡没太明白,孔子又补充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说,没有人希望遭别人怨恨,既然如此,就不要把怨恨施加于人,要懂得宽恕。
孔子之“恕”,不单指恕人,亦指恕己。恕人不易,恕己尤难。最鲜活的一个例子,我想是苏东坡。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流放海南多年的苏东坡获赦返回中原。这一年,苏东坡已是65岁的老人了。他携一家老小北上,准备到常州去养老,途中在镇江盘桓了数日,慕名而来的访客络绎不绝。苏东坡的一个门生恰巧也在镇江,他很想去见苏东坡,但又不敢去。这个人叫章援,是前宰相章惇的儿子。
章援的“不敢”,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章惇,此人称得上苏东坡一生的死敌,但两人早年却是好朋友。宋人笔记《高斋漫录》记载,苏东坡和章惇曾一同出游,走到深涧边,看到涧上一根独木桥通往崖壁,桥下是百尺深渊。章惇邀苏东坡过桥,在崖壁上题字。苏东坡不敢,于是章惇从容过桥,在崖壁上题完字后返回。苏东坡告诉章惇,你这么玩命,将来肯定会杀人的。章惇大笑,不以为然。
后来章惇当了宰相,果然作威作福,大肆排斥异己,苏东坡正是被他一贬再贬,困顿不堪。他流放生涯的倒数第二站是惠州,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生性洒脱的苏东坡在这里写了首诗,其中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两句,传到章惇耳中,章惇冷笑道,苏东坡日子过得不错嘛!当即下令将他流放到时人视为“天涯海角”的海南岛。章惇的阴狠和绝情,由此可见一斑。如果不是宋太祖留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苏东坡怕是早已命丧章惇之手。
然而,政坛总是风水轮流转,眼下苏东坡蒙赦北归,章惇却倒了大霉,被贬到岭南偏僻的雷州。章援此行正是要去雷州探望父亲,路过镇江,不想竟偶遇苏东坡。章援思量自己是仇人之子,若贸然拜访,八成要被轰出来,所以他绞尽脑汁写了封信,请人给苏东坡送去。章援在信中解释了不敢面见恩师的原因,同时恳求恩师大人大量,回朝掌权后不要为难他的父亲。
信发出后,章援忐忑不安,一度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后悔。在他的想象中,苏东坡正怒气冲冲地把他的信揉成一团,狠狠地扔到了地上……
然而,回信很快就来了,章援急不可耐地打开,看到头几句话,就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苏东坡这样写道:“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因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苏东坡在多年的岭南生活中曾总结出一套养生之法,也顺便托章援带给他的父亲。看到恩师那熟悉的笔迹,那一句句暖人肺腑的话语,章援忍不住泪流满面。
仅仅一个多月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
章惇看到这封信会是什么反应,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若他得知那个被自己害惨了的朋友还能如此待他,也当别有一番感慨吧!
苏东坡早年恃才傲物,很难说是个大度的人。他任凤翔府判官的时候,和太守陈公弼不睦,就借陈公弼请他写碑记的机会,狠狠嘲讽了这位顶头上司一番,影射他“夸世而自足”。有个文人写的诗文他看不顺眼了,就说人家“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还有一次,他和理学家程颐较上了劲,硬是把程颐损得一文不值,说他是烂泥坑里爬出来的假大儒……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苏东坡一生宦途坎坷,苦难如影随形,与他这种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不无关系。但与常人不同的是,苏东坡能够在苦难中砥砺前行,最终大彻大悟。他领悟到,怨恨只会引发更多怨恨,而唯有宽恕,才能最终消弭怨恨。“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即是苏东坡对“恕道”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弟子黄庭坚描绘恩师逝世的情景时说:“东坡病亟时,索沐浴,改朝衣,谈笑而化,其胸中固无憾矣。”
所谓“无憾”,并非一生从无可憾之事,而是真正于灵魂深处宽恕了他人,并最终宽恕了自己。
(编辑 文 墨)
孔子之“恕”,不单指恕人,亦指恕己。恕人不易,恕己尤难。最鲜活的一个例子,我想是苏东坡。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流放海南多年的苏东坡获赦返回中原。这一年,苏东坡已是65岁的老人了。他携一家老小北上,准备到常州去养老,途中在镇江盘桓了数日,慕名而来的访客络绎不绝。苏东坡的一个门生恰巧也在镇江,他很想去见苏东坡,但又不敢去。这个人叫章援,是前宰相章惇的儿子。
章援的“不敢”,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章惇,此人称得上苏东坡一生的死敌,但两人早年却是好朋友。宋人笔记《高斋漫录》记载,苏东坡和章惇曾一同出游,走到深涧边,看到涧上一根独木桥通往崖壁,桥下是百尺深渊。章惇邀苏东坡过桥,在崖壁上题字。苏东坡不敢,于是章惇从容过桥,在崖壁上题完字后返回。苏东坡告诉章惇,你这么玩命,将来肯定会杀人的。章惇大笑,不以为然。
后来章惇当了宰相,果然作威作福,大肆排斥异己,苏东坡正是被他一贬再贬,困顿不堪。他流放生涯的倒数第二站是惠州,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生性洒脱的苏东坡在这里写了首诗,其中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两句,传到章惇耳中,章惇冷笑道,苏东坡日子过得不错嘛!当即下令将他流放到时人视为“天涯海角”的海南岛。章惇的阴狠和绝情,由此可见一斑。如果不是宋太祖留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苏东坡怕是早已命丧章惇之手。
然而,政坛总是风水轮流转,眼下苏东坡蒙赦北归,章惇却倒了大霉,被贬到岭南偏僻的雷州。章援此行正是要去雷州探望父亲,路过镇江,不想竟偶遇苏东坡。章援思量自己是仇人之子,若贸然拜访,八成要被轰出来,所以他绞尽脑汁写了封信,请人给苏东坡送去。章援在信中解释了不敢面见恩师的原因,同时恳求恩师大人大量,回朝掌权后不要为难他的父亲。
信发出后,章援忐忑不安,一度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后悔。在他的想象中,苏东坡正怒气冲冲地把他的信揉成一团,狠狠地扔到了地上……
然而,回信很快就来了,章援急不可耐地打开,看到头几句话,就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苏东坡这样写道:“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因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苏东坡在多年的岭南生活中曾总结出一套养生之法,也顺便托章援带给他的父亲。看到恩师那熟悉的笔迹,那一句句暖人肺腑的话语,章援忍不住泪流满面。
仅仅一个多月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
章惇看到这封信会是什么反应,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若他得知那个被自己害惨了的朋友还能如此待他,也当别有一番感慨吧!
苏东坡早年恃才傲物,很难说是个大度的人。他任凤翔府判官的时候,和太守陈公弼不睦,就借陈公弼请他写碑记的机会,狠狠嘲讽了这位顶头上司一番,影射他“夸世而自足”。有个文人写的诗文他看不顺眼了,就说人家“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还有一次,他和理学家程颐较上了劲,硬是把程颐损得一文不值,说他是烂泥坑里爬出来的假大儒……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苏东坡一生宦途坎坷,苦难如影随形,与他这种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不无关系。但与常人不同的是,苏东坡能够在苦难中砥砺前行,最终大彻大悟。他领悟到,怨恨只会引发更多怨恨,而唯有宽恕,才能最终消弭怨恨。“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即是苏东坡对“恕道”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弟子黄庭坚描绘恩师逝世的情景时说:“东坡病亟时,索沐浴,改朝衣,谈笑而化,其胸中固无憾矣。”
所谓“无憾”,并非一生从无可憾之事,而是真正于灵魂深处宽恕了他人,并最终宽恕了自己。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