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开放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9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对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帮助。
一、因材施教
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材料展示”“材料阅读”“深入探讨”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人文精神。这个教学过程其实是分层进行的,学生首先要对高中历史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教师课堂的讲解以及课堂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述人民版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中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明太祖实录》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概括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教师在该课程的讲解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内阁制度的历史,以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意义及消极影响。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延伸材料及任务,比如明朝宦官专权的一些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分层教学的目标。
此外,美国教育学家指出:只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空间、自我学习的时间以及必需的学习材料,学生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为此,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中的知识讲解、提问以及习题练习等也必须有针对性,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问题上,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长河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明清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它又对其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比如将“秦始皇统一六国”“京杭大运河”“郑和下西洋”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散思维,更加主动参与到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等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高中历史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对于一些学习难点必须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找出历史事件的规律。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为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加强师生、生生交流
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注重引导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历史课程具有系统性,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多,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理解在当时环境下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时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日俄改革差异分析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都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一组可以去分析日俄的政治环境,一组分析两国的经济环境,一组对两国的改革效果进行分析。几个小组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其他组进行分享,教师及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一名指导者,同时也是一名参与者。
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改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要加强课堂中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完成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李杨.历史探究教学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0.
[2]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
[3]杨柳,杨艳波.浅谈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教学·信息,2016(2).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9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对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帮助。
一、因材施教
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材料展示”“材料阅读”“深入探讨”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人文精神。这个教学过程其实是分层进行的,学生首先要对高中历史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教师课堂的讲解以及课堂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述人民版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中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明太祖实录》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概括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教师在该课程的讲解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内阁制度的历史,以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意义及消极影响。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延伸材料及任务,比如明朝宦官专权的一些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分层教学的目标。
此外,美国教育学家指出:只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空间、自我学习的时间以及必需的学习材料,学生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为此,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中的知识讲解、提问以及习题练习等也必须有针对性,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问题上,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长河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明清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它又对其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比如将“秦始皇统一六国”“京杭大运河”“郑和下西洋”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散思维,更加主动参与到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等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高中历史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对于一些学习难点必须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找出历史事件的规律。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为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加强师生、生生交流
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注重引导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历史课程具有系统性,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多,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理解在当时环境下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时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日俄改革差异分析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都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一组可以去分析日俄的政治环境,一组分析两国的经济环境,一组对两国的改革效果进行分析。几个小组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其他组进行分享,教师及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一名指导者,同时也是一名参与者。
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改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要加强课堂中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完成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李杨.历史探究教学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0.
[2]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
[3]杨柳,杨艳波.浅谈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教学·信息,2016(2).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