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的天使缝补翅膀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案例】
  我一直比较关注学困生,今年我报名参加了西亚斯国际学院的暑期学习辅导工作,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开班没几天,班里一位学生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他经常因不愿学习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我查阅了他的参训测试和问卷调查,并与家长进行了简单的电话交流。经了解,他是来自湖南岳阳的初二学生,叫杨兵,家长设法送他来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太差,他很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厌恶甚至憎恨感,并且对电脑游戏很痴迷,几乎每时每刻都想打游戏。
  我悄悄观察他的学习状况,发现他学习时很难静下心来,一遇到不会的习题就有挫败感,就烦躁甚至愤怒。比如,用智能化的人机互动英语学习系统“爱你单词”记单词时,遇到不会的单词他会急躁,让他从较简单的初一课程开始时他又不乐意,还因此对老师的辅导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烦躁情绪。学习时他常常讨价还价,甚至在软件上作弊,偷偷点击“跳过拼写”。辅导他做暑假作业时,他只希望老师尽快把答案告诉他,只想尽快把作业做完而不管自己会不会。每当给他讲解时他会显得很不耐烦,他只希望往前赶进度。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两个影响他学习的因素:一是电子资料室(他在这里面学习)有点杂乱,不利于他静心学习;二是作业量对他来说有点大,最好能适当减少他的作业量,注重让他提升作业品质。我还想尽量让他做些比较简单的习题,对他的每一次成功都及时加以鼓励,在看似不经意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闲聊中,培养他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有了一定的教育思路后,我向辅导主管申请带杨兵试试,并向他谈了我的想法。辅导主管立即同意了,因为他知道其他老师一直对辅导杨兵感到吃力。
  第一天辅导,我把对杨兵的辅导地点从电子资料室转移到图书阅览室,因为电子资料室那些电脑对他是很大的诱惑,那里上网方便,场地大,学生多,整个环境不利于他集中注意力。图书阅览室则很安静,也没有电脑的诱惑,比较容易让他把心放到学习上。
  第一天他因玩不成电脑游戏非常焦躁,但第二天起他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有时他会早早到阅览室,趁老师未来时先用这里唯一的一台电脑上网喂喂宠物、偷偷菜,且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再玩两三分钟就不玩了。”见状,我有意让他多玩几分钟,时间差不多时问一下几点了或者告诉他别的老师要办公了,他就会很干脆地站起身来。虽然没说感谢的话,但我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他很感激我。
  很快地,他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用“爱你单词”学英语时会主动地去学,并且开始摸索语音训练中单词发音的规律,在练拼写时他还不断地问我:“系统的设置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拼写正确很多单词,只错了几个,显示的错误率却一直固定不变,但不小心错一个时,错误率又开始大幅上升。这太不公平了!”
  我耐心地和他讲解系统设置的原理及合理性,他愤愤不平地继续说“不公平”,但却很努力地认真拼写,期待着错误率下降。对此我十分开心,因为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了,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混时间和熬时间,这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有次学完单词后,他说想休息时玩会儿电脑,我说:“那老师需要用电脑工作怎么办?”没想到他立即说“不玩了”。休息了一会儿后,他又开始默默地阅读,一声不响地学习了很长时间。他看完书去了趟卫生间,回来后跑到我旁边,我问他:“咱们开始看电影学英语吧?”他点头说:“好!”于是他坐到电脑前,跟着电影对白练起英语对话来。
  这些表现对一个学生来说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杨兵能做到这些,真的让人非常高兴。
  暑期的学习辅导很快结束了。回想杨兵的学习过程,我不禁为他的成长和提高感到欣慰,也为自己在辅导中战胜了困难而欣慰。做老师是多么神圣、快乐、充实、幸福、美好和有意义的事情!记得于丹老师曾讲过一段话,大意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上折断翅膀的天使,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找到一个为他缝补翅膀的人。原谅他们的鲁莽、青涩,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就是他们的老师。在缝补翅膀、送还他们梦想的时候,也许,应该做的不是追问他们的错误,而是抚平他们的伤痛,把他们重新送入更美的云霄。
  但是,前两天我打电话给杨兵时,他略有些沮丧地对我说,开学第一天,他和同学因不知未到下课时间提前离开了教室,被老师罚推迟几天发新书。我的心立时一沉:老师怎能这样惩罚学生呢?新学期的学生是多么期待拿到新书学习啊!杨兵难得有的求知欲和对新书的期盼会不会因此被打消,甚至更加厌学?由此,我觉得老师们应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行为:到底有多少是能激发和呵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校环境,是不是孩子们成长的最佳教育环境呢?
  (作者: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附属小学熊雷欣)
  
  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学习上多半是被动接受型。本期我们就来讨论被动接受型学习的有关问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外因,但影响成绩的根本原因还是内因。
  内因之一:对学习的关注程度
  孩子对学习的关注程度表现在对教学安排的服从程度上。这种“服从”有真服从、假服从和不服从之分。真服从是人到心也到;假服从是人到心不到;不服从是人都经常不到,更别说心了。
  孩子不用心学习,大致也分几种情况:一是家庭生活环境恶劣。主要是家庭不和睦,整天是非多,不是家长互相吵闹就是家长联合起来吵孩子,孩子没法静下来学习。这种情况,需要“修理”家长,实在不行就要给孩子更换环境。二是孩子什么也不爱好。什么都不爱好的孩子问题比较严重,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长期不好,大脑的活性低,打不起精神,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就像一堆被雨淋湿的柴火,你不能一上来就去点火,得先想办法把柴火弄干。这样的孩子需要长期的调理,比如休学去疗养、旅游或学习武术等,来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三是孩子另有所爱。另有所爱的孩子多半贪玩,不爱学习。这些孩子常常喜欢打游戏或痴迷某项体育运动,更糟糕的是有不良嗜好甚至拉帮结伙到处寻求刺激。他们就像是一堆着火的干柴,但是燃的不是地方。你只能在不该着火的地方灭火,同时在希望着火的地方去引火,或者你一点点把火苗引向你希望燃烧的地方。
  在这三种情况中,后面两种多半都是恶劣的家庭环境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环境恶劣不一定就是家长整天吵吵闹闹,父母对孩子的漠视或放任都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懒散。家庭环境,是孩子的接受力、学习力乃至人格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在学校做的很多工作,其实都是在纠正家庭教育的偏差。
  内因之二:孩子的接受能力
  孩子学习成绩的第二个内因是接受能力,表现为在认真听讲的情况下,上课孩子能不能听得懂?听懂的程度如何?完成课后作业有没有问题?有问题会不会想办法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影响孩子接受能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认知基础,二是认知能力。
  认知基础就是孩子在学一门课程以前,对功课内容或者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太差的孩子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厌学和畏学情绪;基础太好不学都会的孩子学起来太容易,会滋长傲气和形成轻视学习的心理,若学习新知识时依然轻敌如故,等到学习感到困难时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也有可能成为学困生。因此,入学时学习上适合的难度和适当的消化吸收能力,对孩子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很多家长在孩子升学时都希望找好学校。其实,现在的一些好学校并不是能把孩子教好的学校,而是能招收到好学生的学校。如果孩子一进去就是班里的最后几名,那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面扔。除非孩子是孙悟空,越是进了八卦炉越能炼出火眼金睛,否则他们就会受到伤害。什么样的学校比较适合孩子?孩子进去以后成绩在中不溜的位置,或者班上大家的成绩都差不太多,这样的学习环境比较适合孩子健康成长。
  认知能力指的是孩子在接受适合他程度学习内容时的消化理解能力。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在正常学习环境中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和持久关注的能力,此外还有判断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好坏等。孩子在学前的这些认知能力固然受先天因素影响,但也是在学前生活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出来的。因此,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孩子,认知能力也比较强。
  成绩差的孩子,多半是认知能力比较薄弱而又一直没有机会得到提高,留级可以暂时缓解,但老本吃完就又会回到后进生的行列。补习固然可以帮助孩子把基础补牢,但是孩子本来就厌学,额外的学习会让他们对学习更加抵制;而且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没有提高,一旦停止补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会回落。因此,对成绩差的孩子,必须同时抓补牢基础和提升认知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学习力的提高是教育领域的一片空白,这是教育的现实,也是教育的悲哀。学习力的培训,是当今教育最严重的缺失。
  我们把学习还算努力用功,但因为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而学不好的学生叫学困生。我们可以把不爱学习的学生都叫厌学生,无论他们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好坏,反正就是不爱学习。而厌学生中那些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就叫特困生。
  学困生还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动力,只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基础补习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是比较容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对于厌学生,我们需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一方面帮助他们克制玩耍的欲望,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学习上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对于特困生,工作就要复杂和系统得多。简单的要求、补习、训斥、鼓励、激发和诱导都不会起作用。这正像一部已经散架的机器,拍拍打打不可能让它进入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将它的各个零件精准组装(包括更新一部分零件),它才能重新运行。要不断地给特困生制造成功的机会,不是一次,而是一连串的成功机会,他们才有可能慢慢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对成绩差的孩子的帮助,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系统行为。
  案例中的杨兵,就是典型的特困生。据家长说,他上小学时成绩不算特别差,自从上初中后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越来越迷恋电脑游戏,这就雪上加霜,使成绩很快差到了谷底,大多数科目不及格。很多学困生的成绩差距,主要是在初中以后表现出来的,因为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量不大,成绩差距就不明显。初中以后知识量逐渐加大,超过了部分学生的瓶颈以后,他们的成绩就明显下降。
  熊老师出手不凡,对杨兵没有简单地提出要求和予以训斥,而是表现出巨大的爱心、细心、恒心和耐心。虽然没有刻意去应用系统行为,但她的处理手法基本符合改变的系统行为“阳光五部曲”(爱—感—巧—慢—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熊老师除了在出手上比较谨慎以外,她对学习环境也非常关注,注意到电子资料室的电脑对杨兵的干扰,及时让他换到更安静的阅览室学习,并且在杨兵回家后还持续关注学校环境对他的影响。被动的学习者对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所以对他们学习环境的改善也非常重要。
  希望各位老师认真领悟系统行为的概念和“阳光五部曲”的实践,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改变后进生的习惯性行为和经验性行为提升为清醒和主动的系统行为,通过事前的系统行为分析而采取有效行动,最终去达到目标。教育,一定要摆脱低级的反应型、冲动型、被动型、情绪型乃至经验型的行为,取而代之以科学化的系统行为。以系统行为作为思想工具,应用认知科学、管理学和IT技术重新来反思教育的目的、目标、手段和方法,是教育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应用认知科学研究所 杨宁远)
  (本栏责编 卢丽君)
其他文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课程建构的主线。2011年,在课程改革实施10周年之际,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数学学科首次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科教学要从“双基”走向“四基”,即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走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这是理科教学中一个可喜的进展,是学科教学本质的回归,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人生发展是有榜样效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生活宛如一面镜子,如果教师的生活幸福、工作顺利,往往可以显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文明和谐。最近有老师在网上问我,为什么职业生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压力?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了很久,觉得这个问题真的不容易回答。我曾经担任过8年的中学教师,现在在大学工作,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有自己的思考。我以为,对于所有教师来说,要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可以用积极心理
认识信谊,是2009年的一天,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杏如女士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参与发起成立信谊图画书奖,共同推动原创图画书的创作,以让更多的孩子看到来自母语的作品,成长为有中国文化之根的人。  她为什么对推广图画书那么热心?带着好奇,我走进了信谊。一了解,才发现缘分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注定:我们新教育实验中有一个深受欢迎的“读写绘”项目,一线教师在开展实验项目过程中,需要把优秀图画书引入课堂。而这些被
把一些局部的建设性、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作为中国整体性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先声,是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教育改革需要自上而下强有力的推动,需要自下而上的地方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需要有远见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创新,需要有魄力的教育行政管理者先行一步。    近几年,相继涌现出的山东潍坊、安徽铜陵、浙江长兴的教育探索,由于具有制度创新的价值和意义而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伴随社会发展观的宏观转
做个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老师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 汪劲松  十几年前刚工作时,学校安排我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带着满腔的热情,我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那时的我希望和学生成为好朋友。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爱拿学生开开玩笑,说说笑话,课堂气氛真叫融洽。下课之后,我总是和学生们嬉戏在一起,学生们亲切地称我为“松哥”。时间久了,不少孩子把我这个“松哥”当成了自己人,什么师道尊严,早就被这些孩子抛到了脑后。
气候变化无常,污染日益严重,使我们对地球上的生物生态系统倍加重视,这当然是应该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的发展更需要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学生的发展更需要一个校园文化生态系统,这在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呢?与生物生态系统不同,文化生态滋养的是人的精神,形成的环境是成长着的群体组织。主体构建了环境,环境又促进了主体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生态系统
近年来的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对我来说可谓记忆深刻。因为我曾直接参赛,接受评委和教师代表的评说。我参赛的初衷,一是到教研室这么多年,想自我审视究竟还会不会上课;二是我一直崇尚余映潮老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当、活动充分、积累丰厚”的语文课堂追求,想找个机会亲自实践;三是想向一些优秀同行学习。  我去参与赛课时对自己与优秀选手的差距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参赛后看到自己在课堂设计、掌控方面
编者按:“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推动全省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
编者按: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和具体的教学行为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从各自的认知经验出发,用他们所认为最有效的方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借以落实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行之有效,都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正如并非所有的道路,都可以通往某个特定的目标一样。  那么,什
谈及“中原名师”的选拔经历,濮阳市第三中学教师路桂荣至今还觉意外: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培训,没想到竟是一次“进京赶考”。2013年6月18日,从全省遴选出的19名教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经过严格的集中培训、名校见习、教学反思、演讲答辩、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路桂荣以第四名的成绩顺利入围河南省首批10名“中原名师”行列。  面对荣誉,路桂荣显得淡定从容,对她而言,行走是一种人生的姿态。  梅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