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年到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行原发病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以及辅助化疗的处理。结果:经1—3年随访,以上患者中有9例(45%)局部复发,11例(55%)出现转移。1年生存率为75%,3年生存率为30%。结论: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免疫组化检查能够作为该疾病诊断的可行项目,选取HMB 45、S-100与MELAN-A进行联合标记,有助于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提高。
关键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致死的肿瘤,而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则更为少见,黑色素瘤的产生主要是黑色素细胞恶变造成的。其中,原发性黑色素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而且病死率较高,所以及早诊断并进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此,我院选取2008年7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研究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以上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9.3±3.1)岁。在病变部位上,9例腭部黏膜,6例牙龈,4例唇、颊黏膜,1例口底黏膜。病变范围在1.0cm×1.0cm—8.5cm×6.3cm。15例肿瘤厚度不低于5mm,5例小于5mm。在TNM分期上,3Ⅰ期,13例Ⅱ期,4例Ⅲ期。
1.2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全部实行手术根治、清扫颈部淋巴、免疫治疗以及术后1周辅助化疗。化疗方法以氮烯咪胺(DTIC)为主,静脉滴注DTIC250mg/m2,第1—5d;静脉注射VDS3mg/m2,第1d;静脉滴注DDP100mg/m2,第1d。免疫治疗主要是卡介苗局部注射,术后随访1—3年。
1.3标本处理
恶性黑色素瘤标本通过100g/L甲醛溶液来固定,切取5μm厚度的组织用来进行HE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同时对该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对肿瘤细胞成分在S-100,HMB45,Melan-A中的表达进行观察。
2结果
2.1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2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局部复发,11例出现转移,其中5例患者是局部复发转移。1年生存率为75%(15/20),3年生存率为30%(6/20)。
2.2组织学观察
(1)大体标本:组织不规则,肿瘤质地中等,无法发现底部包膜,存在部分的坏死组织,剖切面实性并呈灰黑色。(2)HE染色:在低倍镜下,可以发现瘤细胞呈卵圆形、核圆、多角形,大小不同,核仁显著,可以发现核分裂现象,细胞异型性显著;瘤细胞为小巢状,并呈条索状排列,细胞之间以及内部都能发现黑色素颗粒。(3)免疫组化染色;应用SP法,通过DAB显色和苏木素复染,并在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分析借助于已知阳性标本来对照,以PBS替换一抗用作阴性对照,肿瘤细胞包浆或者胞核染成棕黄色则表示阳性。
3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恶性黑色瘤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而在全身恶性黑色素瘤中,头颈部发生的恶黑占到了20%。虽然该疾病可以借助于手术根除,但是因为发病早期一般发生微小转移灶,所以术后容易复发,预后效果较差。有关报道表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15%左右[2]。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源自于上皮内的黑色素细胞,损伤或者慢性刺激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产生的原因。在全身恶性黑色瘤的组成比上,国内报道为10.3%。该疾病在腭部和牙龈比较多发。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存在较多争议。大部分学者主张手术来处理原发灶[3]。目前,仅仅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相对不显著;因此还有不少学者表示,综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生存率的增加。在本组患者中,随访期间,2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局部复发,11例出现转移,其中5例患者是局部复发转移。1年生存率为75%(15/20),3年生存率为30%(6/20),因此在对手术疗效改善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探讨化疗、免疫治疗等措施。
在口腔恶性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致死率。因为口腔黏膜存在丰富的淋巴引流,所以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大[4]。在治疗该疾病中,手术切除的范围要考虑肿瘤的部位和类型。在评估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中,相关实验表明[5],大部分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存在特异性抗原,表明该疾病与免疫存在关系,利用机体免疫反应的增强,可以对肿瘤残余瘤细胞予以消灭,并预防肿瘤的复发,因为仅仅实行手术治疗,并不是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最优处理手段。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因为恶性黑色素瘤存在复发的病理形态,其组织学变异也相对较大,这无疑增加了病理诊断的难度。在病理研究中,HNM-45对于恶黑存在93%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HMB45,S-100能够和完全性黑色素瘤发生反应,而MELAN-A可以鉴别黑色素瘤抗原。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免疫组化标记,无论是HMB45,S-100,还是MELAN-A都达到了100%的阳性表达率。所以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上,免疫组化检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免疫组化检查能够作为该疾病诊断的可行项目,选取HMB 45、S-100与MELAN-A进行联合标记,有助于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宇,耿宁.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12):?712-715.
[2]梁翠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05): 605.
[3]林佳伟,李创伟,伍国号,等.原发性鼻黏膜及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02): 49-52.
[4]鲁勇,杨旭东,徐明耀,等.综合治疗大范围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附1例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 2012(11):?1171-1173.
[5]杨溪,张安玲,张陈平,等.52例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10):?882-886.
关键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致死的肿瘤,而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则更为少见,黑色素瘤的产生主要是黑色素细胞恶变造成的。其中,原发性黑色素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而且病死率较高,所以及早诊断并进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此,我院选取2008年7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研究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以上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9.3±3.1)岁。在病变部位上,9例腭部黏膜,6例牙龈,4例唇、颊黏膜,1例口底黏膜。病变范围在1.0cm×1.0cm—8.5cm×6.3cm。15例肿瘤厚度不低于5mm,5例小于5mm。在TNM分期上,3Ⅰ期,13例Ⅱ期,4例Ⅲ期。
1.2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全部实行手术根治、清扫颈部淋巴、免疫治疗以及术后1周辅助化疗。化疗方法以氮烯咪胺(DTIC)为主,静脉滴注DTIC250mg/m2,第1—5d;静脉注射VDS3mg/m2,第1d;静脉滴注DDP100mg/m2,第1d。免疫治疗主要是卡介苗局部注射,术后随访1—3年。
1.3标本处理
恶性黑色素瘤标本通过100g/L甲醛溶液来固定,切取5μm厚度的组织用来进行HE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同时对该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对肿瘤细胞成分在S-100,HMB45,Melan-A中的表达进行观察。
2结果
2.1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2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局部复发,11例出现转移,其中5例患者是局部复发转移。1年生存率为75%(15/20),3年生存率为30%(6/20)。
2.2组织学观察
(1)大体标本:组织不规则,肿瘤质地中等,无法发现底部包膜,存在部分的坏死组织,剖切面实性并呈灰黑色。(2)HE染色:在低倍镜下,可以发现瘤细胞呈卵圆形、核圆、多角形,大小不同,核仁显著,可以发现核分裂现象,细胞异型性显著;瘤细胞为小巢状,并呈条索状排列,细胞之间以及内部都能发现黑色素颗粒。(3)免疫组化染色;应用SP法,通过DAB显色和苏木素复染,并在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分析借助于已知阳性标本来对照,以PBS替换一抗用作阴性对照,肿瘤细胞包浆或者胞核染成棕黄色则表示阳性。
3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恶性黑色瘤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而在全身恶性黑色素瘤中,头颈部发生的恶黑占到了20%。虽然该疾病可以借助于手术根除,但是因为发病早期一般发生微小转移灶,所以术后容易复发,预后效果较差。有关报道表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15%左右[2]。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源自于上皮内的黑色素细胞,损伤或者慢性刺激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产生的原因。在全身恶性黑色瘤的组成比上,国内报道为10.3%。该疾病在腭部和牙龈比较多发。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存在较多争议。大部分学者主张手术来处理原发灶[3]。目前,仅仅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相对不显著;因此还有不少学者表示,综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生存率的增加。在本组患者中,随访期间,2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局部复发,11例出现转移,其中5例患者是局部复发转移。1年生存率为75%(15/20),3年生存率为30%(6/20),因此在对手术疗效改善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探讨化疗、免疫治疗等措施。
在口腔恶性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致死率。因为口腔黏膜存在丰富的淋巴引流,所以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大[4]。在治疗该疾病中,手术切除的范围要考虑肿瘤的部位和类型。在评估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中,相关实验表明[5],大部分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存在特异性抗原,表明该疾病与免疫存在关系,利用机体免疫反应的增强,可以对肿瘤残余瘤细胞予以消灭,并预防肿瘤的复发,因为仅仅实行手术治疗,并不是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最优处理手段。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因为恶性黑色素瘤存在复发的病理形态,其组织学变异也相对较大,这无疑增加了病理诊断的难度。在病理研究中,HNM-45对于恶黑存在93%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HMB45,S-100能够和完全性黑色素瘤发生反应,而MELAN-A可以鉴别黑色素瘤抗原。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免疫组化标记,无论是HMB45,S-100,还是MELAN-A都达到了100%的阳性表达率。所以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上,免疫组化检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免疫组化检查能够作为该疾病诊断的可行项目,选取HMB 45、S-100与MELAN-A进行联合标记,有助于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宇,耿宁.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12):?712-715.
[2]梁翠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05): 605.
[3]林佳伟,李创伟,伍国号,等.原发性鼻黏膜及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02): 49-52.
[4]鲁勇,杨旭东,徐明耀,等.综合治疗大范围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附1例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 2012(11):?1171-1173.
[5]杨溪,张安玲,张陈平,等.52例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10):?88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