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广泛推广,但新课程倡导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到教育实践与细节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提问能力和提问意识的正常发展,本文紧紧围绕“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主题,先从目前课堂教育现状入手,同时从如何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再到培养学生质疑方法,从而让学生释疑,学会解决问题。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广泛推广,但新课程倡导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到教育实践与细节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提问能力和提问意识的正常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的贯彻与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发展,这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1创设和谐的课堂质疑氛围,使学生勇于质疑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能使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才能敢说敢问,无顾无忌地、大胆地提问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质疑问难,他的心理是充满自信的,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然而,学生进行质疑的最大值障碍是信心不足,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质疑,必须扫除这一障碍,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热情帮助和鼓励学生质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应为学生质疑留下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当学生出现质疑萌芽时,教师要精心呵护,积极培植。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并帮助其转换角度,另辟蹊径。同时还应给其热情的鼓励和肯定,对于有价值的质疑,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解答,以激起他们进一步质疑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乘法”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2)=4,而2×(-2)不等于4呢?”这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我及时地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索质疑的兴趣。
2注重方法、言传身教,逐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以渔”。课堂上,有的学生有疑问不知从何提出来,有的学生不能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拨归纳,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进而扎实地掌握知识。
2.1围绕学习目标质疑。
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出示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学,提出质疑。例如:教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圆的面积公式;(3)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通过自学后,学生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可以把圆转化为长方形?”“还可以把圆转化为其他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根据例题的旁注进行质疑。
在数学课本中,有些例子是用方框直接说明,或例题旁边标出启发性的“想”,让学生提出质疑,例如: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的“分数的混合运算。”
例:计算:想: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让学生自学时,提示学生着重思考“想”,使学生在知识联系点上提出下列问题:(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3)整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不但围绕重点学习,而且也让学生真正地动脑筋思考问题。
2.3根据有关的结语质疑。
利用教材中知识性的结语来提出质疑。例如:数学第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学生提出:“如果不等底也不等高时,圆锥的体积还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如果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相等,圆柱与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圆柱与圆锥的高和体积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大胆质疑,使知识不断深化和系统化。
3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释疑能力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种种质疑问题,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包办回答,教师应因势利导,针对重点问题,及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只起组织作用,培养学生的探讨和释疑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有学生问:“平行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呢?”老师说:“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老师的话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回答问题,老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倍感亲切,使学生不断增强释疑能力。
总之,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在开始阶段,老师应以鼓励与示范为主;在学生敢问.爱问的基础上,加强质疑设计,并采取启发、点拨的方法,使他们逐步会问、善问,直至掌握质疑方法,并不断增强学生的释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广泛推广,但新课程倡导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到教育实践与细节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提问能力和提问意识的正常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的贯彻与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发展,这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1创设和谐的课堂质疑氛围,使学生勇于质疑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能使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才能敢说敢问,无顾无忌地、大胆地提问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质疑问难,他的心理是充满自信的,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然而,学生进行质疑的最大值障碍是信心不足,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质疑,必须扫除这一障碍,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热情帮助和鼓励学生质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应为学生质疑留下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当学生出现质疑萌芽时,教师要精心呵护,积极培植。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并帮助其转换角度,另辟蹊径。同时还应给其热情的鼓励和肯定,对于有价值的质疑,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解答,以激起他们进一步质疑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乘法”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2)=4,而2×(-2)不等于4呢?”这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我及时地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索质疑的兴趣。
2注重方法、言传身教,逐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以渔”。课堂上,有的学生有疑问不知从何提出来,有的学生不能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拨归纳,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进而扎实地掌握知识。
2.1围绕学习目标质疑。
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出示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学,提出质疑。例如:教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圆的面积公式;(3)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通过自学后,学生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可以把圆转化为长方形?”“还可以把圆转化为其他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根据例题的旁注进行质疑。
在数学课本中,有些例子是用方框直接说明,或例题旁边标出启发性的“想”,让学生提出质疑,例如: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的“分数的混合运算。”
例:计算:想: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让学生自学时,提示学生着重思考“想”,使学生在知识联系点上提出下列问题:(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3)整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不但围绕重点学习,而且也让学生真正地动脑筋思考问题。
2.3根据有关的结语质疑。
利用教材中知识性的结语来提出质疑。例如:数学第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学生提出:“如果不等底也不等高时,圆锥的体积还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如果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相等,圆柱与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圆柱与圆锥的高和体积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大胆质疑,使知识不断深化和系统化。
3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释疑能力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种种质疑问题,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包办回答,教师应因势利导,针对重点问题,及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只起组织作用,培养学生的探讨和释疑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有学生问:“平行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呢?”老师说:“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老师的话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回答问题,老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倍感亲切,使学生不断增强释疑能力。
总之,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在开始阶段,老师应以鼓励与示范为主;在学生敢问.爱问的基础上,加强质疑设计,并采取启发、点拨的方法,使他们逐步会问、善问,直至掌握质疑方法,并不断增强学生的释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