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还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多赏识和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关键词:赏识教育;建立自信;教育教学
一、客观地评价学生——赏识教育的基石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当然,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笔者新接手的班上有个叫小博的学生,他过于活泼,课堂纪律不佳,对待作业消极懒散;课间,他爱追逐、破坏公物,多次被登记在学校班务日志上。笔者与他谈心、沟通,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都见效不大。后来,与家长沟通才知道,上小学前,家长没有注重对其进行良好习惯培养。
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给学习积极、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奖励红花。两个星期过去了,只有小博没拿过红花。
有一天中午,笔者意外地听到学校广播说:“一(1)班小博捡到一支笔,值得表扬!”筆者心头一喜,终于有机会奖励他了。一上课,笔者第一次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并送给他一朵花,称他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学生,并向他提出下一个目标,他当时乐开了花,表示愿意改正以前不良的行为。
这时,小悦举手说:“老师,小博乱拿了我的笔交给了值日生。”坐在小悦旁边的同学也争着说:“老师,我也看到了,他不诚实。”这时,小博的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我想要拿红花。”笔者刚想批评他,突然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笔者沉思了一会儿,问小博:“你很喜欢红花?”他怯怯地点点头。笔者说:“小博,骗红花是不对的,不过,现在你承认了你的错误,就是诚实的孩子。这朵红花你留着,只要你这节课能认真上课,红花就是你的了。”小博拿着红花高兴地回到座位,马上坐好,坚持了整节课。
从那以后,只要小博有一点点进步,笔者就表扬和鼓励他。对于他的小过失、小错误,笔者选择宽容,但总会提醒他,引导他改正,并给他定下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他慢慢地进步了,上课认真了,不破坏公物了,越来越受同学欢迎。
笔者还经常与他的家长沟通,一旦他有进步,就同家长一起鼓励、赞美他,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笔者发现他开朗了、自信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勤奋了,成绩进步很大。正是由于教师的劝导和宽容,才会有他态度的转变。这件事告诫我们:教师要宽容学生、善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发自内心地寻找和挖掘学生的优点,把爱的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用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二、合理的赏识方法——赏识教育的关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性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基础需要。赏识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我们不要吝啬爱的表达,应满足学生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在赏识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抓好学生各种好的习惯、闪光点或积极面给予赏识,使之继续发扬,并把正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某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回答的声音不够响亮,可是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回答某个问题时比班上的其他同学回答得都要好。作为教师,我们会欣喜地夸奖他“你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能积极发言,声音真响亮!”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上进的愿望。实践证明,表扬就是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显性赏识方法。
表扬的时候要注意:第一,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有客观事实,比如“你很聪明”“你真棒”“你真听话”等,这样的表扬几乎无效,“你今天能认真主动看课外书,并适当地记住了好词好句,老师很高兴。”这样基于事实的表扬更有效;第二,不要有更多期待,比如:“今天你把课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你要天天这样就好了!”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要求,所以这样的表扬无效,表扬要发自内心,不要带有太多的条件。
三、多赏识,让赞美和鼓励助学生成长
对于赞美的好处,笔者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赞美却不够多呢?在教育中,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赞美,爱的心灯也会因为一句赞美而被点亮。只要换位思考后,就会发现每个人都需要赞美。赞美是一种肯定,看到他人的付出;赞美是一种相信,让一个人觉得自己被这么多人相信,收获力量;赞美是一种滋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容易,期待别人给予爱和希望。教育是长久的工作,学生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这都很正常,但是如果教师不遗余力地赞美,学生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通过观察,写下了一名叫巴甫里克的学生的“思维的觉醒”,使笔者更深层次地明白了:教育包含了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关心……摒弃对一个学生的惯性的评价,用心重新去认识他们。只有用心地去和学生交流,就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才能体验到他们遇到的困难,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生能得到教师的赞赏是一种幸福,作为教师更应时时刻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赞赏他们,作为一种美德来追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辨证合理地实施赏识,促使学生在赏识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自我。同时,应该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去赏识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沐浴在“尊重、关心、爱护、鼓励”的阳光之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赏识教育;建立自信;教育教学
一、客观地评价学生——赏识教育的基石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当然,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笔者新接手的班上有个叫小博的学生,他过于活泼,课堂纪律不佳,对待作业消极懒散;课间,他爱追逐、破坏公物,多次被登记在学校班务日志上。笔者与他谈心、沟通,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都见效不大。后来,与家长沟通才知道,上小学前,家长没有注重对其进行良好习惯培养。
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给学习积极、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奖励红花。两个星期过去了,只有小博没拿过红花。
有一天中午,笔者意外地听到学校广播说:“一(1)班小博捡到一支笔,值得表扬!”筆者心头一喜,终于有机会奖励他了。一上课,笔者第一次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并送给他一朵花,称他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学生,并向他提出下一个目标,他当时乐开了花,表示愿意改正以前不良的行为。
这时,小悦举手说:“老师,小博乱拿了我的笔交给了值日生。”坐在小悦旁边的同学也争着说:“老师,我也看到了,他不诚实。”这时,小博的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我想要拿红花。”笔者刚想批评他,突然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笔者沉思了一会儿,问小博:“你很喜欢红花?”他怯怯地点点头。笔者说:“小博,骗红花是不对的,不过,现在你承认了你的错误,就是诚实的孩子。这朵红花你留着,只要你这节课能认真上课,红花就是你的了。”小博拿着红花高兴地回到座位,马上坐好,坚持了整节课。
从那以后,只要小博有一点点进步,笔者就表扬和鼓励他。对于他的小过失、小错误,笔者选择宽容,但总会提醒他,引导他改正,并给他定下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他慢慢地进步了,上课认真了,不破坏公物了,越来越受同学欢迎。
笔者还经常与他的家长沟通,一旦他有进步,就同家长一起鼓励、赞美他,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笔者发现他开朗了、自信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勤奋了,成绩进步很大。正是由于教师的劝导和宽容,才会有他态度的转变。这件事告诫我们:教师要宽容学生、善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发自内心地寻找和挖掘学生的优点,把爱的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用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二、合理的赏识方法——赏识教育的关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性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基础需要。赏识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我们不要吝啬爱的表达,应满足学生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在赏识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抓好学生各种好的习惯、闪光点或积极面给予赏识,使之继续发扬,并把正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某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回答的声音不够响亮,可是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回答某个问题时比班上的其他同学回答得都要好。作为教师,我们会欣喜地夸奖他“你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能积极发言,声音真响亮!”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上进的愿望。实践证明,表扬就是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显性赏识方法。
表扬的时候要注意:第一,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有客观事实,比如“你很聪明”“你真棒”“你真听话”等,这样的表扬几乎无效,“你今天能认真主动看课外书,并适当地记住了好词好句,老师很高兴。”这样基于事实的表扬更有效;第二,不要有更多期待,比如:“今天你把课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你要天天这样就好了!”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要求,所以这样的表扬无效,表扬要发自内心,不要带有太多的条件。
三、多赏识,让赞美和鼓励助学生成长
对于赞美的好处,笔者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赞美却不够多呢?在教育中,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赞美,爱的心灯也会因为一句赞美而被点亮。只要换位思考后,就会发现每个人都需要赞美。赞美是一种肯定,看到他人的付出;赞美是一种相信,让一个人觉得自己被这么多人相信,收获力量;赞美是一种滋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容易,期待别人给予爱和希望。教育是长久的工作,学生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这都很正常,但是如果教师不遗余力地赞美,学生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通过观察,写下了一名叫巴甫里克的学生的“思维的觉醒”,使笔者更深层次地明白了:教育包含了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关心……摒弃对一个学生的惯性的评价,用心重新去认识他们。只有用心地去和学生交流,就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才能体验到他们遇到的困难,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生能得到教师的赞赏是一种幸福,作为教师更应时时刻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赞赏他们,作为一种美德来追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辨证合理地实施赏识,促使学生在赏识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自我。同时,应该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去赏识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沐浴在“尊重、关心、爱护、鼓励”的阳光之下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