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焦慮是童年期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涉及轻重程度不同但可相互过渡。适当的焦虑水平是促使儿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动力保障,但过度焦虑就会产生焦虑障碍。许多儿童时期和成人时期的心理症状往往都始于学前期的焦虑问题。教师坚持全纳教育观,巧用正强化教育方法,实施家庭与幼儿园双主体并行共同作用的干预策略,践行家园联动,及早干预,在短时间内消除幼儿的过度分离焦虑体验,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心理问题,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分离焦虑;行为干预;干预策略
婴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抚养人的不同,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但由于表达能力弱,不懂排解而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本案中的中班幼儿若若(化名),虽然个性活泼、表达能力强,而分离焦虑情况却持续一年多,其行为背后原因值得教师深究。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尽快帮助改幼儿消除分离焦虑,引导其健康成长,又减轻家长困惑和负担?文章通过教师的真实干预的案例,探索分离焦虑的有效方法。
一、案例描述
若若表达能力强、有主见,在幼儿园常常带领班上同伴游戏,热心助人,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但是若若分离焦虑症严重,表现为一见到妈妈就情绪失控大哭不止,直到妈妈过来安抚才能停止,严重影响正常幼儿园生活。若若妈妈是本园职工,在幼儿园范围内出现被若若发现的次数较多,给若若增加了强烈的哭闹情绪的机会。当强行分离后,教师哄一会,若若就能很好地与同伴玩,保持较长时间的愉快情绪。但如果某一瞬间见到妈妈的身影就立即冲过去抱住妈妈不能分离,妈妈哄一会无效的话也逐渐失去耐性,便会对着孩子发火,只能再次强行抱走。因此若若妈妈在园内总是小心翼翼地躲着孩子,给双方都带来巨大困扰。
二、干预策略
(一)温情细语智达心灵
1. 重视听的作用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提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为了让若若尽快脱离不良情绪,教师决定尝试好好说,引导幼儿好好听。
笔者拉着若若的手,眼睛注视着她微笑地说:“你哭着我会听不清楚,如果我听清楚了就可以帮到你。”开始若若闭着眼睛哭得厉害,根本不听,反复几遍后,若若停止哭泣,笔者立刻表扬了若若,借此保持对话。笔者接着说:“若若一定特别爱妈妈,一刻也不想分开是吗?”若若大哭着点头。笔者说:“妈妈也是很爱若若呀!我听到妈妈说,每天都在想她的宝贝,若若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宝贝。她说想在心里面,还想到梦里头。”若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笔者又说:“若若上学时间也在心里面想妈妈,好吗?”若若突然大哭着说:“不好,我现在就要妈妈!”显然,谈话不能立马起作用,但若若已经愿意听笔者说。
教师站在若若的立场上表达,对若若和妈妈都很爱对方表示高度的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让若若与教师建立了基本的感情联结。
2. 重视拥抱的力量
Jorge A. Barraza和Paul J. Zak的一项研究表明,仅仅通过拥抱他人,就能促进催产素释放进大脑,进而引起大脑内部的共情感觉。
笔者对若若说:“妈妈说的一点没错,若若真的很爱妈妈,我也很爱若若,我想抱抱你,可以吗?”诺诺没有拒绝。笔者微笑着说:“轻轻地抱是表示喜欢,用力地抱是表示很爱很爱。”话音刚落,笔者由轻轻抱转为用力地抱,笔者试探地问:“若若来抱抱我。”若若抱了一下,笔者高兴地说:“原来若若也喜欢老师呀。”诺诺抱得更紧了,笔者对围观的小朋友说:“我太幸福了,若若那么爱我呀!”通过肢体接触,若若感受到教师的接纳和爱,初步建立了安全感。
3. 重视说的优点
认可和尊重能更快打开幼儿的心窗,笔者认可和尊重若若的情感体验。笔者说:“其实妈妈也很想若若,但是上班时她在心里面想,而且不能总是想,要专心工作,赚钱给若若买最漂亮的裙子和发卡!看幼儿园的环境这么漂亮,就是妈妈专心做出来的。如果你打扰她,她就会开小差,工作分也要被扣掉,也不能得到奖状了。若若得过奖状吗?”若若使劲地点了点头。笔者接着说:“现在若若会听道理了!”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到正强化物来刺激幼儿向设定的目标发展,选择的强化物要满足幼儿当前的需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增强效果,教师除了拥抱、表扬,还出示了很受幼儿喜爱的恐龙贴纸等正强化物,继续深入幼儿内心,推动教育进程。
笔者接着说:“若若现在懂事了,如果见到妈妈也不哭闹,笑眯眯提醒妈妈要专心工作,老师就奖励你小贴纸,你自己选一款吧。”若若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一款。笔者建议帮若若选,若若同意了。这里体现了教师的儿童观,给幼儿选择的权利,给予足够的尊重,也在逐步引导她开口交流。笔者说:“选恐龙吧,我可喜欢恐龙了,不过你可以选别的。”若若终于开口说出第一句话:“恐龙。”笔者假装惊讶地说:“原来我们俩都喜欢恐龙!”我撕下一张,问:“贴哪里好呢?”若若一时也没主意,说:“我也不知道。”我说:“那就剪下来带回家给妈妈看,好吗?”若若一下子来了兴趣,饶有兴趣地讲述妈妈带她去看恐龙展览。笔者接着若若的话,说:“老师,这里一共有12只恐龙,如果你每天在幼儿园看见妈妈在工作,都不哭不闹,还会鼓励妈妈,就可以来领养一只恐龙。可是养哪里好呢?”若若兴奋地说:“我会做一个恐龙乐园!”我们一起拥抱欢呼,最后笔者提醒说:“刚刚你顾着哭,书包还在小班,现在你想自己去拿还是老师帮你拿?”若若愉快地说:“我自己去!”
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赢得了与若若愉快地对话的机会,打开心扉,增进了感情,实现了和谐的师幼互动效果,对下一步的干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正强化持续效力
1. 全心接纳,积极暗示
全纳教育观认为全纳是一种态度、价值与信仰,它强调尊重每个儿童特殊禀赋与需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被接纳、成功。合作始于信任,为了获得若若更深层的信任,教师做好接纳她的情绪反复的思想准备,并采用注意转移的方法帮助她脱离当前场景。 第二天,若若与妈妈分别时又开始哭闹。笔者允许若若抱住妈妈,并用充满羡慕的口吻具体地赞赏若若的穿衣配搭。笔者又说:“简直比公主还漂亮,是妈妈挑选的吧?”若若妈妈提高音量,说:“可不是我选的,猜猜是谁选的?”笔者又用惊叹的眼神望着若若。若若迫不及待地说:“是我自己选的!”随后笔者提出要若若帮忙搭配的建议,说话间把若若抱过来。
心理学家发现,积极的心理暗示犹如多米诺骨牌之势,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教师的暗示和提示语反复出现,能让幼儿更深入、稳固地代入角色,接近预设目标。笔者不断地暗示若若能够做到见到妈妈也不哭,会微笑并鼓励妈妈认真工作,还会有礼貌地道别。若若想妈妈也可以在心里面想,到放学的时候若若领到第二只恐龙,开心得手舞足蹈。接下来的一整天多次会面,筆者都以爱的肯定和鼓励来减少若若的挫败感,若若慢慢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情非常愉悦。
2. 及时表扬,增加互动
为检验方法是否有效,笔者使用了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和可变时间间隔强化的方法。笔者和若若及其妈妈三方约定,让若若妈妈在约定的时间出现。笔者事先告诉若若,妈妈会在户外游戏和音乐游戏的时间出现,如果若若能保持笑眯眯并提醒妈妈快去工作的话,就可以奖励小恐龙了。当离约定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笔者暗示若若保持愉快的情绪。每次若若做到了,笔者进行表扬。接着我们约定,妈妈出现的时间不确定,并暗示若若见到妈妈时要说的话,若若都做到了,便能在下午放学前领到了第三只、第四只恐龙……每次领恐龙时都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表扬的方式具体而多变。
(三)家园联动巩固效果
1. 心理戒奶,削弱控制
张杰认为,母亲的权威教养行为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专制和放任教养行为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行为在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教师根据与若若妈妈谈话、观察和综合分析,初步拟定为矛盾型依恋亲子依恋关系。当妈妈离开一会,若若就会大哭,如果妈妈心情不好或孩子哭闹时间过长,妈妈容易发火。发火后又后悔沮丧,以溺爱弥补,如此恶性循环。孩子抓住妈妈的弱点进行反控制,久之便达成了这种不良的“共识”,彼此都很享受这种互相关注、被需要的强烈的表达方式,忽略了对心理的不良暗示是不健康的情绪。
多次交流后,若若妈妈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认知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危害,答应尽快改变时而专制时而放任的教养方式,和忽冷忽热或者过度担忧等行为及情绪表现。教师建议若若妈妈要在心理上削弱对若若的控制,改变亲子相处方式,始终保持稳定、温和的情感,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2. 全员行动,增强效果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健康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爷爷奶奶全力配合,给若若腾出一个角落安置“家庭新成员”,每天关切地询问领养恐龙的情况,新来的恐龙长什么样子等等,热切期盼十二只恐龙快快集齐。尤其是父亲加入,与孩子一起绘画恐龙乐园,给恐龙赋予了灵性。若若酷爱画画,每天都在“恐龙乐园”添画一些别的动物或者风景物,不断丰富场景。为了配合幼儿园教育,家长还特地设立家庭“恐龙乐园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一起欣赏恐龙乐园,由平面到立体,为乐园增添景物,围绕恐龙的话题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家庭活动越来越丰富。
3. 家园联动,及时反馈
家园紧密结合,使若若更有成就感。两周时间,若若终于集齐了12只恐龙,分别替他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妈妈将这温馨的时光拍了小视频,带回幼儿园分享,教师有目的地安排若若在集体面前自编恐龙的故事,若若从心理上感觉被认同,对妈妈的出现不再以哭闹的形式,取而代之是愉快的交流。
本案中教师坚持全纳教育观,巧妙实施家庭与幼儿园双主体并行共同作用的干预策略,尽快消除幼儿的过度分离焦虑体验,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基于笔者不是若若班上的教师(但比较熟悉),因而对若若的分离焦虑行为的干预策略相对更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庆斌,胡芳,李燕.4~5岁幼儿焦虑的类型及其社会适应特征——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07).
[2][美]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周星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3]张杰.幼儿的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5][美]埃米·L.多姆布罗.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策略[M].王连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分离焦虑;行为干预;干预策略
婴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抚养人的不同,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但由于表达能力弱,不懂排解而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本案中的中班幼儿若若(化名),虽然个性活泼、表达能力强,而分离焦虑情况却持续一年多,其行为背后原因值得教师深究。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尽快帮助改幼儿消除分离焦虑,引导其健康成长,又减轻家长困惑和负担?文章通过教师的真实干预的案例,探索分离焦虑的有效方法。
一、案例描述
若若表达能力强、有主见,在幼儿园常常带领班上同伴游戏,热心助人,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但是若若分离焦虑症严重,表现为一见到妈妈就情绪失控大哭不止,直到妈妈过来安抚才能停止,严重影响正常幼儿园生活。若若妈妈是本园职工,在幼儿园范围内出现被若若发现的次数较多,给若若增加了强烈的哭闹情绪的机会。当强行分离后,教师哄一会,若若就能很好地与同伴玩,保持较长时间的愉快情绪。但如果某一瞬间见到妈妈的身影就立即冲过去抱住妈妈不能分离,妈妈哄一会无效的话也逐渐失去耐性,便会对着孩子发火,只能再次强行抱走。因此若若妈妈在园内总是小心翼翼地躲着孩子,给双方都带来巨大困扰。
二、干预策略
(一)温情细语智达心灵
1. 重视听的作用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提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为了让若若尽快脱离不良情绪,教师决定尝试好好说,引导幼儿好好听。
笔者拉着若若的手,眼睛注视着她微笑地说:“你哭着我会听不清楚,如果我听清楚了就可以帮到你。”开始若若闭着眼睛哭得厉害,根本不听,反复几遍后,若若停止哭泣,笔者立刻表扬了若若,借此保持对话。笔者接着说:“若若一定特别爱妈妈,一刻也不想分开是吗?”若若大哭着点头。笔者说:“妈妈也是很爱若若呀!我听到妈妈说,每天都在想她的宝贝,若若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宝贝。她说想在心里面,还想到梦里头。”若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笔者又说:“若若上学时间也在心里面想妈妈,好吗?”若若突然大哭着说:“不好,我现在就要妈妈!”显然,谈话不能立马起作用,但若若已经愿意听笔者说。
教师站在若若的立场上表达,对若若和妈妈都很爱对方表示高度的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让若若与教师建立了基本的感情联结。
2. 重视拥抱的力量
Jorge A. Barraza和Paul J. Zak的一项研究表明,仅仅通过拥抱他人,就能促进催产素释放进大脑,进而引起大脑内部的共情感觉。
笔者对若若说:“妈妈说的一点没错,若若真的很爱妈妈,我也很爱若若,我想抱抱你,可以吗?”诺诺没有拒绝。笔者微笑着说:“轻轻地抱是表示喜欢,用力地抱是表示很爱很爱。”话音刚落,笔者由轻轻抱转为用力地抱,笔者试探地问:“若若来抱抱我。”若若抱了一下,笔者高兴地说:“原来若若也喜欢老师呀。”诺诺抱得更紧了,笔者对围观的小朋友说:“我太幸福了,若若那么爱我呀!”通过肢体接触,若若感受到教师的接纳和爱,初步建立了安全感。
3. 重视说的优点
认可和尊重能更快打开幼儿的心窗,笔者认可和尊重若若的情感体验。笔者说:“其实妈妈也很想若若,但是上班时她在心里面想,而且不能总是想,要专心工作,赚钱给若若买最漂亮的裙子和发卡!看幼儿园的环境这么漂亮,就是妈妈专心做出来的。如果你打扰她,她就会开小差,工作分也要被扣掉,也不能得到奖状了。若若得过奖状吗?”若若使劲地点了点头。笔者接着说:“现在若若会听道理了!”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到正强化物来刺激幼儿向设定的目标发展,选择的强化物要满足幼儿当前的需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增强效果,教师除了拥抱、表扬,还出示了很受幼儿喜爱的恐龙贴纸等正强化物,继续深入幼儿内心,推动教育进程。
笔者接着说:“若若现在懂事了,如果见到妈妈也不哭闹,笑眯眯提醒妈妈要专心工作,老师就奖励你小贴纸,你自己选一款吧。”若若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一款。笔者建议帮若若选,若若同意了。这里体现了教师的儿童观,给幼儿选择的权利,给予足够的尊重,也在逐步引导她开口交流。笔者说:“选恐龙吧,我可喜欢恐龙了,不过你可以选别的。”若若终于开口说出第一句话:“恐龙。”笔者假装惊讶地说:“原来我们俩都喜欢恐龙!”我撕下一张,问:“贴哪里好呢?”若若一时也没主意,说:“我也不知道。”我说:“那就剪下来带回家给妈妈看,好吗?”若若一下子来了兴趣,饶有兴趣地讲述妈妈带她去看恐龙展览。笔者接着若若的话,说:“老师,这里一共有12只恐龙,如果你每天在幼儿园看见妈妈在工作,都不哭不闹,还会鼓励妈妈,就可以来领养一只恐龙。可是养哪里好呢?”若若兴奋地说:“我会做一个恐龙乐园!”我们一起拥抱欢呼,最后笔者提醒说:“刚刚你顾着哭,书包还在小班,现在你想自己去拿还是老师帮你拿?”若若愉快地说:“我自己去!”
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赢得了与若若愉快地对话的机会,打开心扉,增进了感情,实现了和谐的师幼互动效果,对下一步的干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正强化持续效力
1. 全心接纳,积极暗示
全纳教育观认为全纳是一种态度、价值与信仰,它强调尊重每个儿童特殊禀赋与需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被接纳、成功。合作始于信任,为了获得若若更深层的信任,教师做好接纳她的情绪反复的思想准备,并采用注意转移的方法帮助她脱离当前场景。 第二天,若若与妈妈分别时又开始哭闹。笔者允许若若抱住妈妈,并用充满羡慕的口吻具体地赞赏若若的穿衣配搭。笔者又说:“简直比公主还漂亮,是妈妈挑选的吧?”若若妈妈提高音量,说:“可不是我选的,猜猜是谁选的?”笔者又用惊叹的眼神望着若若。若若迫不及待地说:“是我自己选的!”随后笔者提出要若若帮忙搭配的建议,说话间把若若抱过来。
心理学家发现,积极的心理暗示犹如多米诺骨牌之势,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教师的暗示和提示语反复出现,能让幼儿更深入、稳固地代入角色,接近预设目标。笔者不断地暗示若若能够做到见到妈妈也不哭,会微笑并鼓励妈妈认真工作,还会有礼貌地道别。若若想妈妈也可以在心里面想,到放学的时候若若领到第二只恐龙,开心得手舞足蹈。接下来的一整天多次会面,筆者都以爱的肯定和鼓励来减少若若的挫败感,若若慢慢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情非常愉悦。
2. 及时表扬,增加互动
为检验方法是否有效,笔者使用了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和可变时间间隔强化的方法。笔者和若若及其妈妈三方约定,让若若妈妈在约定的时间出现。笔者事先告诉若若,妈妈会在户外游戏和音乐游戏的时间出现,如果若若能保持笑眯眯并提醒妈妈快去工作的话,就可以奖励小恐龙了。当离约定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笔者暗示若若保持愉快的情绪。每次若若做到了,笔者进行表扬。接着我们约定,妈妈出现的时间不确定,并暗示若若见到妈妈时要说的话,若若都做到了,便能在下午放学前领到了第三只、第四只恐龙……每次领恐龙时都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表扬的方式具体而多变。
(三)家园联动巩固效果
1. 心理戒奶,削弱控制
张杰认为,母亲的权威教养行为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专制和放任教养行为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行为在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教师根据与若若妈妈谈话、观察和综合分析,初步拟定为矛盾型依恋亲子依恋关系。当妈妈离开一会,若若就会大哭,如果妈妈心情不好或孩子哭闹时间过长,妈妈容易发火。发火后又后悔沮丧,以溺爱弥补,如此恶性循环。孩子抓住妈妈的弱点进行反控制,久之便达成了这种不良的“共识”,彼此都很享受这种互相关注、被需要的强烈的表达方式,忽略了对心理的不良暗示是不健康的情绪。
多次交流后,若若妈妈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认知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危害,答应尽快改变时而专制时而放任的教养方式,和忽冷忽热或者过度担忧等行为及情绪表现。教师建议若若妈妈要在心理上削弱对若若的控制,改变亲子相处方式,始终保持稳定、温和的情感,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2. 全员行动,增强效果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健康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爷爷奶奶全力配合,给若若腾出一个角落安置“家庭新成员”,每天关切地询问领养恐龙的情况,新来的恐龙长什么样子等等,热切期盼十二只恐龙快快集齐。尤其是父亲加入,与孩子一起绘画恐龙乐园,给恐龙赋予了灵性。若若酷爱画画,每天都在“恐龙乐园”添画一些别的动物或者风景物,不断丰富场景。为了配合幼儿园教育,家长还特地设立家庭“恐龙乐园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一起欣赏恐龙乐园,由平面到立体,为乐园增添景物,围绕恐龙的话题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家庭活动越来越丰富。
3. 家园联动,及时反馈
家园紧密结合,使若若更有成就感。两周时间,若若终于集齐了12只恐龙,分别替他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妈妈将这温馨的时光拍了小视频,带回幼儿园分享,教师有目的地安排若若在集体面前自编恐龙的故事,若若从心理上感觉被认同,对妈妈的出现不再以哭闹的形式,取而代之是愉快的交流。
本案中教师坚持全纳教育观,巧妙实施家庭与幼儿园双主体并行共同作用的干预策略,尽快消除幼儿的过度分离焦虑体验,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基于笔者不是若若班上的教师(但比较熟悉),因而对若若的分离焦虑行为的干预策略相对更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庆斌,胡芳,李燕.4~5岁幼儿焦虑的类型及其社会适应特征——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07).
[2][美]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周星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3]张杰.幼儿的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5][美]埃米·L.多姆布罗.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策略[M].王连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