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指导。本文借鉴了卢家楣教授等人的情感分类方法,将情感分为五类,即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和人际情感。这样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对此本文对其主要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中生 高中生物 教育方法
通过对全国21所中学839名教师的调查发现,61.1%的教师认为,当前中学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5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知道怎么运用情感”,原因是“无理论、无具体方法”,89.5%的教师“有时写进”或根本“未写进”情感目标,而只有13.9%的理科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教育中决不能忽视情感教育,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也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1 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内容
通过选取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的调查发现,高中生物的教学素材中,道德情感教育有 19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7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6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6 次。理智情感教育有 24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7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11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6 次。审美情感教育有 5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4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0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1 次。生活情感教育有 19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8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5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6 次。人际情感教育有 8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6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1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1 次。
2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
2.1 创设轻松的情感环境
在生物教学内容与高级社会性情感培养的契合点上做文章,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引起情感的共鸣,做到以情施教、寓教于情。如上述情感教育素材中《DNA 分子的结构》一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以及善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勇于创新的品质,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发现 DNA 分子结构的过程。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该实验室建立至今已经产生了 29 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就包括沃森和克里克。教师接下来就可创设情境:“假设我们学校就是剑桥大学,我们的教室就是卡文迪什实验室,我们就是沃森和克里克,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发现 DNA 分子结构的过程吧!”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体验到探究过程的情感变化。显然,这种体验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不同类型的情感教育对教学情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要视教学目的而定,这就靠教师的教育智慧了。
2.2 善于向学生表达情感认识
通过对情感教育素材的整理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情感教育素材并不直接来源于教材,而是来源于教师结合社会生活对课本知识进行的情感方面的思考。因此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很难自发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教师的引领就格外重要。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不能吝惜自己的语言,更不能羞于启齿,要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这种表达既能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又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学生会对教师刮目相看、产生敬佩之情,师生情谊更加浓厚了。如上述情感教育素材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知识看起来与“情感”没有联系,但是当老师将它与为人之道联系起来时,情形便大不相同:虚怀若谷可以保全自我,而自我膨胀往往自取灭亡;像植物细胞那样为自己制造一定的压力与“麻烦”,往往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当教师表达至此,学生会心一笑,春风化雨,其乐融融。讲授法始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该表达时即表达。 值得强调的是,此处的表达不是单纯的说教,它有科学知识作为前提,是“传道”与“授业”的结合。最终使知识得到强化,情感得到升华,相得益彰。
2.3 让学生“动”起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知行合一”的主流知行观。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就是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们应当“从做事里面求学问”。他认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孩子的活动能力,使孩子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实践”。可以说学生情感的发展,也离不开行动的支持,也应该“在做中学”。学生在进行肢体行动的时候,全身心的潜力被调动起来,对教育活动的体验更深刻,情感教育的效果更好。而且在成功或失败的活动体验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诸如实验课、辩论会、角色扮演、模型制作、标本制作、主题宣传活动、人类遗传病调查、动植物种类调查等,都是常用的活动形式。如上述情感教育素材中《细胞衰老和凋亡》一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社会老龄化的资料,调查自己村庄或社区的人口年龄组成,以了解我国老龄化状况,讨论应对的措施。最后再让学生们考虑应该向自己的父辈和祖辈亲人提哪些生活方式建议。由于学生们亲自参与调查和资料搜集,因此对老龄化问题认识会更深刻,感恩亲情的情感体验更浓厚。
3 结语
总之,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确立情感教育目标,借助合适的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法,及时渗透情感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而提前整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对快速确立情感教育目标、灵活选择情感教育的切入点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至于情感教育的方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体系,关键还要结合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林军.“小悦悦事件”始末[J].黄金时代,2011,(11):67.
[2]卢家楣. 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J].教育研究,2001,(8):34~39.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中生 高中生物 教育方法
通过对全国21所中学839名教师的调查发现,61.1%的教师认为,当前中学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5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知道怎么运用情感”,原因是“无理论、无具体方法”,89.5%的教师“有时写进”或根本“未写进”情感目标,而只有13.9%的理科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教育中决不能忽视情感教育,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也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1 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内容
通过选取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的调查发现,高中生物的教学素材中,道德情感教育有 19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7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6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6 次。理智情感教育有 24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7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11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6 次。审美情感教育有 5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4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0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1 次。生活情感教育有 19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8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5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6 次。人际情感教育有 8 次,其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 6 次,必修 2《遗传与进化》模块 1 次,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 1 次。
2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
2.1 创设轻松的情感环境
在生物教学内容与高级社会性情感培养的契合点上做文章,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引起情感的共鸣,做到以情施教、寓教于情。如上述情感教育素材中《DNA 分子的结构》一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以及善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勇于创新的品质,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发现 DNA 分子结构的过程。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该实验室建立至今已经产生了 29 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就包括沃森和克里克。教师接下来就可创设情境:“假设我们学校就是剑桥大学,我们的教室就是卡文迪什实验室,我们就是沃森和克里克,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发现 DNA 分子结构的过程吧!”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体验到探究过程的情感变化。显然,这种体验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不同类型的情感教育对教学情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要视教学目的而定,这就靠教师的教育智慧了。
2.2 善于向学生表达情感认识
通过对情感教育素材的整理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情感教育素材并不直接来源于教材,而是来源于教师结合社会生活对课本知识进行的情感方面的思考。因此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很难自发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教师的引领就格外重要。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不能吝惜自己的语言,更不能羞于启齿,要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这种表达既能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又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学生会对教师刮目相看、产生敬佩之情,师生情谊更加浓厚了。如上述情感教育素材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知识看起来与“情感”没有联系,但是当老师将它与为人之道联系起来时,情形便大不相同:虚怀若谷可以保全自我,而自我膨胀往往自取灭亡;像植物细胞那样为自己制造一定的压力与“麻烦”,往往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当教师表达至此,学生会心一笑,春风化雨,其乐融融。讲授法始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该表达时即表达。 值得强调的是,此处的表达不是单纯的说教,它有科学知识作为前提,是“传道”与“授业”的结合。最终使知识得到强化,情感得到升华,相得益彰。
2.3 让学生“动”起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知行合一”的主流知行观。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就是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们应当“从做事里面求学问”。他认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孩子的活动能力,使孩子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实践”。可以说学生情感的发展,也离不开行动的支持,也应该“在做中学”。学生在进行肢体行动的时候,全身心的潜力被调动起来,对教育活动的体验更深刻,情感教育的效果更好。而且在成功或失败的活动体验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诸如实验课、辩论会、角色扮演、模型制作、标本制作、主题宣传活动、人类遗传病调查、动植物种类调查等,都是常用的活动形式。如上述情感教育素材中《细胞衰老和凋亡》一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社会老龄化的资料,调查自己村庄或社区的人口年龄组成,以了解我国老龄化状况,讨论应对的措施。最后再让学生们考虑应该向自己的父辈和祖辈亲人提哪些生活方式建议。由于学生们亲自参与调查和资料搜集,因此对老龄化问题认识会更深刻,感恩亲情的情感体验更浓厚。
3 结语
总之,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确立情感教育目标,借助合适的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法,及时渗透情感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而提前整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对快速确立情感教育目标、灵活选择情感教育的切入点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至于情感教育的方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体系,关键还要结合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林军.“小悦悦事件”始末[J].黄金时代,2011,(11):67.
[2]卢家楣. 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J].教育研究,2001,(8):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