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根据中职学校美术实践课存在问题的客观实际,所进行的目标明确、原则分明、步骤清晰、过程合理、成果显著且赋予借鉴与推广意义的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究。
【关键词】"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研究
正文:
1. 观点的提出
场景一:
在一堂常规的美术实践课上,老师按着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饶有兴致的讲解和“卖劲”的示范表演非但没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兴趣,反倒形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混乱场面。三分之一的同学被动地跟着实践;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现出了懈怠;三分之一的同学干脆打着哈欠,甚至埋头大睡。
场景二:
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致问候。
同学们在翻阅《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以确定本堂实践课自己的实践课题。
经老师统计,本堂美术实践课中选择素描课题的有x名同学,选择色彩课题的有y名同学,选择书法的有z名同学,选择平面设计的有···
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着各自的实践。
选择素描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画几何形体,研讨透视规律;有的在画静物,研讨调子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选择色彩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练习调色;有的通过临摹锤炼对色调的掌控。选择书法课题的同学则以间架结构为突破口,进行着实践······
课堂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不时蹙眉思索,不时笑逐颜开;不时两两交谈,不时提疑发问···
教师阐述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并游走于同学们之间,对于同学们的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优秀作业及时予以表扬。
下课,同学们将作业交予老师,脸上洋溢着笑容,做起了课间活动。我们看到场景二中所展示的美术实践课深得师生们的广泛喜爱,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首先,通过有效地课堂实践,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蔚然成风。上课睡觉和无所事事的现象被彻底杜绝,自学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教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其次,同学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各自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美术考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全国美术类竞赛屡屡摘金夺银;美术班的同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就业率大大提高等等。这种美术实践课的授课方式我们称之为"无主题"美术实践课。它建立了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模式,十分适合中职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普遍的借鉴意义。
2. 概念阐述
“无主题”——即不确定主题或多主题,是相对于单一主题而言。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单一主题而进行的。而"无主题"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自主选题(选择所学课题和学习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式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服务性理念上。
美术实践课——通常意义下的美术课都具有实践性。这里所指的美术实践课,首先是指区别与纯理论性质的美术课;其次是指不借用诸如电脑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所进行的实践课。它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如:绘画基础中的素描和色彩,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和广告设计,以及雕塑、书法等课程。
研究——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对过往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力求更深入、更全面地探求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新形势下符合教育教学新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
3. 背景及理论根据
"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之上的。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还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艺术,都给人类文明带来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讲,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或弱小。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都普遍带有其明显的个性,但它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只重科技不重艺术的。设想一下,日本的汽车再好如果没有完美的外形设计,甚至跑在马路上的只是一堆部件的组合你愿意购买吗?我们似乎仍然记得二战时期德军的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同时设计上也是最完美的。说到底,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经过设计的,从吃、穿、住、行、用、玩样样都少不了。记得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艺术教育的滞后、设计理念的平庸和设计人才的短缺,致使中国的名酒在世界博览会上遭受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一个酒瓶的造型和标识设计上的欠缺竟使当下的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从中看到,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制约着经济、国防、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科技的发展决定国家的生存、艺术的发展决定国家品位和生存的状况并非危言耸听。科学和艺术就像一对恋人,是行与影的关系,缺一不可。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教育,经过了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深圳市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沿也提出了效益深圳的战略口号,而作为深圳最大、龙岗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我们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
在多年的艺术教学(美术)实践中,我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场景一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制约的集中表现,带有普遍意义。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兴奋时间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一堂缺乏学科间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参照的单一主题的实践课中,就必然导致暂无兴趣或兴奋点、兴奋时间不合拍的学生被动、消极和懈怠现象的发生,因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教育资源。 为了改变和彻底扭转上述现象,为了让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让我们的教育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发挥,为了让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为了让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我们提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命题,借此抛砖引玉,展开一些较为具体的、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多的符合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职教新路。虽然立足于校本,但如果他对大背景下的职教有一些借鉴作用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啦。
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研究探索中,我注意到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自主建构”理论认为:接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自主建构”理论对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与共性、差别与个性,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舞台。
“学习是终身事业”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放弃了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使教学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一朴素的意义上讲,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从而肩负起育人的目的。所以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这才真正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意义探索的真正价值。反过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运用讨论试的学习获取知识,甚至学会帮助那些尚未弄懂、弄明白的同学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相信会让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一观点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激发和鼓动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平。对教学环节中同样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通过更新的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得到成长,并早日成才。
“主体与主导”作用不能混淆的观点认为: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处相互作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毋庸置疑。举个更为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画家用起初的构想完成了一幅创作,但这幅画的全部内涵绝非仅仅是画的本身,它应包含在创作中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后来观赏者对其作品的品评与褒贬。不同之处在于画家和观赏者虽都是主体但并非同步,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师生)作用都是同步发生,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形成了互动,为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能否取得更加优良的教育成果还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其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得以发展,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可悲的,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致命的,它将导致教育的无为。
4. 研究目标
4.1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4.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3 解决学生片面理解知识的问题。
4.4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5 提高美术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5. 研究原则
5.1 以问题为先导,注重教学实践反馈的原则。 在研究中带着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去做,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启动阶段性成果检测体系,避免无病呻吟,避免片面性和武断性作风。用科学的态度和学术的严谨维系其研究的尊严。
5.2 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师生成长原则。 研究应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循序渐进原则、"试点式"方法等。避免无度实验,把学生当成实验品。保障学生在接受应得知识的基础上,清晰、能动地参与、配合研究,使所有研究纳入整体教学计划。
6. 操作实施方案
6.1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寻求学校方方面面(诸如教务科、学生科、班主任、其它学科及所有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研究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6.1 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
6.2 项目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各个分科项目的个性特征,又能保证各分科项目在整体意义上的协调与共性。
6.3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探讨与争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征求学生、家长、专家和其它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将学术研究引向纵深。
6.4 制定研究组成员教师的学习和再进修计划,不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为课题研究增加原动力。
6.5 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研究中蕴含的诸多未知因素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6.6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完成课题研究的显性成果。
7. 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建立课题组,讨论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明确分工,做好初步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学生参选范围。 (2)根据美术实践课参选范围,编撰《中职学校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 (3)配合《课题使用手册》,组织实施教学用光盘等辅助工具。第三阶段--总体检验:将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实践反复进行检验的同时,形成文字总结。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将研究成果(论文、报告、手册、光盘等)汇总、分析和再度检验,上报上级机关鉴定。
8. 研究过程
8.1 首先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各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中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 (素描、色彩、平面构成、平面设计、书法、雕塑等)
8.2 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编撰出《职校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及各分册,如:《素描课题手册》、《色彩课题手册》、《书法课题手册》、《平面设计课题手册》、《平面构成课题手册》、《雕塑课题手册》等。(各课题手册中包括:各课题不同时间段的要求、简述、例图、自评标准。)
8.3 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毕业班和晚修课程)实践中进行小范围尝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9. 创新成果
9.1 创新之处:
9.1.1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课程和时间的选择上以最大的自由。
9.1.2 一堂课中出现多种课题实践。
9.1.3 老师随堂了解选题情况,进而阐述课题要求及各课题间的共性 与差别,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
9.2 措施合理有效:
9.2.1 各尽其职、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从课题的分工可以看出,都是将教师的长处有效的得以体现。《手册》的撰写都是各位参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种来自于日常实践的总结,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新模式。使其成为促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促进剂。
9.2.2 对象正确、时间合理。 选择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秩序。选择晚修课进行实践,能将学生的"垃圾"时间和"真空"管理盲区有效利用起来,节约了教育时间与教育资源。
9.3 成果真实可信:
9.3.1 体现在课堂实际的"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生动鲜活,极富凝聚力。学生的才华在这里绽放,教师的智慧在这里闪光。
9.3.2 体现在各《课题手册》中的知识点像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着学生的潜能,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9.3.3 体现在竞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升学和就业诸方面的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勃勃生机,其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将学生的未来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10. 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气氛热烈的前提下,也有少部分同学存在嬉戏状态。做作业不认真,课堂纪律也不易控制。另外,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的阐述,也会给上课教师带来挑战。课题手册的撰写也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激励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天津出版社 国家一级期刊
此文获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主办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
附录:《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摘要)
一、《平面设计课题手册》之《图形创意课题手册》:
课题 设计基本元素训练 备注
要求 1、 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基本元素作联想2、 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3、 每个元素至少做10个相关图形
简述 对于学习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是最基本而重要的课程,联想的训练是图形创意的入门课程。 以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训练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元素本身源于生活,以三元素"△、□、○"为依据,通过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至此你便开启了通往专业平面设计的大门。
例图 "△"
三角形
"□"
正方形
"○"
圆形
同中寻求不同,这是一种直觉与感悟,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直觉与想象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 图形创意课题(初级):
1、 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
2、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
3、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4、 正负形、影子
5、 同构图形
6、 异变图形
7、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
8、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海报设计)
9、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标志设计)
2. 《书法(硬笔)课题手册》:
课题 汉字外形之美 备注
要求 1.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1中的汉字围拢起来,看看你发现了几种几何图形.
2.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2中的汉字围拢起来,你是否发现了大小不一、宽窄不同的图形.
3. 尝试着在你的记忆中搜索出符合下列图形的汉字、每个图形至少归纳出三个汉字
简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前一课我们学习到的汉字结构上的美之外,汉字的外形也是姿态万千、美不胜收。虽然汉字是方块字,但它没有让让人感受到丝毫的呆板和僵硬,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大小和外形上的变化而为。汉字的大小和外形变化既合情又合理。比如:口、田、国相比较□中笔划多的字,必然要大些;口、日、目相比较□中横划多的字必然要长些;日和曰相比较,虽然□中都有一横划,但长的叫日(ri)扁的叫曰(yue),不长不扁的" "非字也
例图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 硬笔书法课题(初级):
1、书法常识 7、 避让穿插
2、汉字结构 8、 主笔与副笔
3、汉字外形之美 9、 书写规则
4、书体风格 10、 楷书临习
5、均衡与舒展 11、 行书临习
6、上紧下松 12、 草书临习
上、下、土、丁、士、于、飞
厂、卜、器、业、术、市、中
小、主、告、果、示、里、十
个、人、非、北、堂、思、美
未、早、主、合、由、平、不
戈、长、为、九、七、乙、义
口、田、回、国、日、目、用、曲
一、二、王、皿、卜、月、明、辩
三、《素描课题手册》: 课题 结构分析法 备注
要求 1. 分析右图中茶壶的组成部分,每部分 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2. 以圆形、三角形、方形为基本元素组合成赋予个性的新茶壶
简述 结构是指物体间的组合方式。无论是人、动物还是静物都有它特定的组合方式,它既科学合理,又生动美观。以茶壶为例,它的任何部分都有其功用,其美感也蕴涵其中。缺失了任何部分以及各部分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科学合理、和谐并赋予个性的新组合便是创造的开始。 世间万物皆有结构,人、动物、建筑、汉字……..
茶壶的嘴像动物的喙茶壶的把手像…茶壶的盖像…
形状不同,茶壶迥异大小不同,茶壶迥异位置不同,茶壶迥异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 素描课题(初级):
1.素描概述 10.空间表现(黑白灰)
2.整体意识 11 .空间表现(虚实)
3.基本形概念 12 .结构分析(单体几何)
4.结构分析法 13透视说(详说)
5.特征把握 14.笔触运用
6.体分三面 15.结构分析(组合几何)
7.透视说(概说) 16.固有色初探
8.绘画常识 17.质感初探
9.线造型 18.创造性培养
【关键词】"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研究
正文:
1. 观点的提出
场景一:
在一堂常规的美术实践课上,老师按着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饶有兴致的讲解和“卖劲”的示范表演非但没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兴趣,反倒形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混乱场面。三分之一的同学被动地跟着实践;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现出了懈怠;三分之一的同学干脆打着哈欠,甚至埋头大睡。
场景二:
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致问候。
同学们在翻阅《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以确定本堂实践课自己的实践课题。
经老师统计,本堂美术实践课中选择素描课题的有x名同学,选择色彩课题的有y名同学,选择书法的有z名同学,选择平面设计的有···
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着各自的实践。
选择素描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画几何形体,研讨透视规律;有的在画静物,研讨调子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选择色彩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练习调色;有的通过临摹锤炼对色调的掌控。选择书法课题的同学则以间架结构为突破口,进行着实践······
课堂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不时蹙眉思索,不时笑逐颜开;不时两两交谈,不时提疑发问···
教师阐述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并游走于同学们之间,对于同学们的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优秀作业及时予以表扬。
下课,同学们将作业交予老师,脸上洋溢着笑容,做起了课间活动。我们看到场景二中所展示的美术实践课深得师生们的广泛喜爱,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首先,通过有效地课堂实践,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蔚然成风。上课睡觉和无所事事的现象被彻底杜绝,自学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教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其次,同学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各自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美术考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全国美术类竞赛屡屡摘金夺银;美术班的同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就业率大大提高等等。这种美术实践课的授课方式我们称之为"无主题"美术实践课。它建立了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模式,十分适合中职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普遍的借鉴意义。
2. 概念阐述
“无主题”——即不确定主题或多主题,是相对于单一主题而言。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单一主题而进行的。而"无主题"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自主选题(选择所学课题和学习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式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服务性理念上。
美术实践课——通常意义下的美术课都具有实践性。这里所指的美术实践课,首先是指区别与纯理论性质的美术课;其次是指不借用诸如电脑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所进行的实践课。它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如:绘画基础中的素描和色彩,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和广告设计,以及雕塑、书法等课程。
研究——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对过往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力求更深入、更全面地探求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新形势下符合教育教学新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
3. 背景及理论根据
"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之上的。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还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艺术,都给人类文明带来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讲,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或弱小。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都普遍带有其明显的个性,但它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只重科技不重艺术的。设想一下,日本的汽车再好如果没有完美的外形设计,甚至跑在马路上的只是一堆部件的组合你愿意购买吗?我们似乎仍然记得二战时期德军的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同时设计上也是最完美的。说到底,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经过设计的,从吃、穿、住、行、用、玩样样都少不了。记得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艺术教育的滞后、设计理念的平庸和设计人才的短缺,致使中国的名酒在世界博览会上遭受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一个酒瓶的造型和标识设计上的欠缺竟使当下的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从中看到,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制约着经济、国防、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科技的发展决定国家的生存、艺术的发展决定国家品位和生存的状况并非危言耸听。科学和艺术就像一对恋人,是行与影的关系,缺一不可。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教育,经过了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深圳市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沿也提出了效益深圳的战略口号,而作为深圳最大、龙岗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我们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
在多年的艺术教学(美术)实践中,我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场景一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制约的集中表现,带有普遍意义。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兴奋时间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一堂缺乏学科间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参照的单一主题的实践课中,就必然导致暂无兴趣或兴奋点、兴奋时间不合拍的学生被动、消极和懈怠现象的发生,因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教育资源。 为了改变和彻底扭转上述现象,为了让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让我们的教育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发挥,为了让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为了让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我们提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命题,借此抛砖引玉,展开一些较为具体的、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多的符合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职教新路。虽然立足于校本,但如果他对大背景下的职教有一些借鉴作用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啦。
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研究探索中,我注意到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自主建构”理论认为:接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自主建构”理论对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与共性、差别与个性,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舞台。
“学习是终身事业”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放弃了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使教学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一朴素的意义上讲,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从而肩负起育人的目的。所以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这才真正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意义探索的真正价值。反过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运用讨论试的学习获取知识,甚至学会帮助那些尚未弄懂、弄明白的同学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相信会让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一观点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激发和鼓动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平。对教学环节中同样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通过更新的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得到成长,并早日成才。
“主体与主导”作用不能混淆的观点认为: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处相互作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毋庸置疑。举个更为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画家用起初的构想完成了一幅创作,但这幅画的全部内涵绝非仅仅是画的本身,它应包含在创作中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后来观赏者对其作品的品评与褒贬。不同之处在于画家和观赏者虽都是主体但并非同步,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师生)作用都是同步发生,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形成了互动,为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能否取得更加优良的教育成果还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其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得以发展,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可悲的,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致命的,它将导致教育的无为。
4. 研究目标
4.1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4.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3 解决学生片面理解知识的问题。
4.4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5 提高美术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5. 研究原则
5.1 以问题为先导,注重教学实践反馈的原则。 在研究中带着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去做,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启动阶段性成果检测体系,避免无病呻吟,避免片面性和武断性作风。用科学的态度和学术的严谨维系其研究的尊严。
5.2 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师生成长原则。 研究应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循序渐进原则、"试点式"方法等。避免无度实验,把学生当成实验品。保障学生在接受应得知识的基础上,清晰、能动地参与、配合研究,使所有研究纳入整体教学计划。
6. 操作实施方案
6.1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寻求学校方方面面(诸如教务科、学生科、班主任、其它学科及所有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研究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6.1 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
6.2 项目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各个分科项目的个性特征,又能保证各分科项目在整体意义上的协调与共性。
6.3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探讨与争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征求学生、家长、专家和其它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将学术研究引向纵深。
6.4 制定研究组成员教师的学习和再进修计划,不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为课题研究增加原动力。
6.5 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研究中蕴含的诸多未知因素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6.6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完成课题研究的显性成果。
7. 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建立课题组,讨论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明确分工,做好初步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学生参选范围。 (2)根据美术实践课参选范围,编撰《中职学校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 (3)配合《课题使用手册》,组织实施教学用光盘等辅助工具。第三阶段--总体检验:将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实践反复进行检验的同时,形成文字总结。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将研究成果(论文、报告、手册、光盘等)汇总、分析和再度检验,上报上级机关鉴定。
8. 研究过程
8.1 首先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各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中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 (素描、色彩、平面构成、平面设计、书法、雕塑等)
8.2 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编撰出《职校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及各分册,如:《素描课题手册》、《色彩课题手册》、《书法课题手册》、《平面设计课题手册》、《平面构成课题手册》、《雕塑课题手册》等。(各课题手册中包括:各课题不同时间段的要求、简述、例图、自评标准。)
8.3 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毕业班和晚修课程)实践中进行小范围尝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9. 创新成果
9.1 创新之处:
9.1.1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课程和时间的选择上以最大的自由。
9.1.2 一堂课中出现多种课题实践。
9.1.3 老师随堂了解选题情况,进而阐述课题要求及各课题间的共性 与差别,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
9.2 措施合理有效:
9.2.1 各尽其职、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从课题的分工可以看出,都是将教师的长处有效的得以体现。《手册》的撰写都是各位参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种来自于日常实践的总结,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新模式。使其成为促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促进剂。
9.2.2 对象正确、时间合理。 选择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秩序。选择晚修课进行实践,能将学生的"垃圾"时间和"真空"管理盲区有效利用起来,节约了教育时间与教育资源。
9.3 成果真实可信:
9.3.1 体现在课堂实际的"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生动鲜活,极富凝聚力。学生的才华在这里绽放,教师的智慧在这里闪光。
9.3.2 体现在各《课题手册》中的知识点像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着学生的潜能,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9.3.3 体现在竞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升学和就业诸方面的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勃勃生机,其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将学生的未来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10. 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气氛热烈的前提下,也有少部分同学存在嬉戏状态。做作业不认真,课堂纪律也不易控制。另外,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的阐述,也会给上课教师带来挑战。课题手册的撰写也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激励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天津出版社 国家一级期刊
此文获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主办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
附录:《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摘要)
一、《平面设计课题手册》之《图形创意课题手册》:
课题 设计基本元素训练 备注
要求 1、 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基本元素作联想2、 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3、 每个元素至少做10个相关图形
简述 对于学习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是最基本而重要的课程,联想的训练是图形创意的入门课程。 以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训练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元素本身源于生活,以三元素"△、□、○"为依据,通过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至此你便开启了通往专业平面设计的大门。
例图 "△"
三角形
"□"
正方形
"○"
圆形
同中寻求不同,这是一种直觉与感悟,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直觉与想象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 图形创意课题(初级):
1、 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
2、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
3、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4、 正负形、影子
5、 同构图形
6、 异变图形
7、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
8、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海报设计)
9、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标志设计)
2. 《书法(硬笔)课题手册》:
课题 汉字外形之美 备注
要求 1.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1中的汉字围拢起来,看看你发现了几种几何图形.
2.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2中的汉字围拢起来,你是否发现了大小不一、宽窄不同的图形.
3. 尝试着在你的记忆中搜索出符合下列图形的汉字、每个图形至少归纳出三个汉字
简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前一课我们学习到的汉字结构上的美之外,汉字的外形也是姿态万千、美不胜收。虽然汉字是方块字,但它没有让让人感受到丝毫的呆板和僵硬,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大小和外形上的变化而为。汉字的大小和外形变化既合情又合理。比如:口、田、国相比较□中笔划多的字,必然要大些;口、日、目相比较□中横划多的字必然要长些;日和曰相比较,虽然□中都有一横划,但长的叫日(ri)扁的叫曰(yue),不长不扁的" "非字也
例图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 硬笔书法课题(初级):
1、书法常识 7、 避让穿插
2、汉字结构 8、 主笔与副笔
3、汉字外形之美 9、 书写规则
4、书体风格 10、 楷书临习
5、均衡与舒展 11、 行书临习
6、上紧下松 12、 草书临习
上、下、土、丁、士、于、飞
厂、卜、器、业、术、市、中
小、主、告、果、示、里、十
个、人、非、北、堂、思、美
未、早、主、合、由、平、不
戈、长、为、九、七、乙、义
口、田、回、国、日、目、用、曲
一、二、王、皿、卜、月、明、辩
三、《素描课题手册》: 课题 结构分析法 备注
要求 1. 分析右图中茶壶的组成部分,每部分 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2. 以圆形、三角形、方形为基本元素组合成赋予个性的新茶壶
简述 结构是指物体间的组合方式。无论是人、动物还是静物都有它特定的组合方式,它既科学合理,又生动美观。以茶壶为例,它的任何部分都有其功用,其美感也蕴涵其中。缺失了任何部分以及各部分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科学合理、和谐并赋予个性的新组合便是创造的开始。 世间万物皆有结构,人、动物、建筑、汉字……..
茶壶的嘴像动物的喙茶壶的把手像…茶壶的盖像…
形状不同,茶壶迥异大小不同,茶壶迥异位置不同,茶壶迥异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 素描课题(初级):
1.素描概述 10.空间表现(黑白灰)
2.整体意识 11 .空间表现(虚实)
3.基本形概念 12 .结构分析(单体几何)
4.结构分析法 13透视说(详说)
5.特征把握 14.笔触运用
6.体分三面 15.结构分析(组合几何)
7.透视说(概说) 16.固有色初探
8.绘画常识 17.质感初探
9.线造型 18.创造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