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需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学针对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便于操作性等原则,有利于达成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原则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要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学生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不仅是活动方案的制定者,更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呢?
1 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所以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根据活动参加者的实际能力自主进行任务分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己去选择实践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参加实践活动的感受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在活动中不能包揽所有的一切,他们的工作只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乐于探究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2 教学针对性原则
老师根据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而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能带有各自的目的,如果老师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就有可能使实践活动课偏离老师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在课堂内创设,也可以在课堂或校外创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能力。
比如我们开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从两个方面给学生创设情景。一是从理论上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从个人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是组织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在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在养老院,老师和学生一起行动,有的帮老人打扫房间、有的为老人清洗衣服、有的给老人梳理头发、有的给老人端茶送水、有的扶老人闲步庭院、有的对老人嘘寒问暖……整个养老院充满了欢笑,在欢笑中,老人在心里享受到了不似天伦胜似天伦的乐趣,学生也从老人的欢乐中体会到了真心助人的喜悦,感悟到了友善待人的价值。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3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去挖掘课程资源,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所经历的生活也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实生活也在变化,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实生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老师在制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和培养目标时,必须关注实践活动参加者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必须根据学生生活特点及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去完善,这样的社会实践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4 培养学生創新能力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这种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本质,是由客观世界和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的。客观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不同时代的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规模还是水平都是不同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决定了实践活动必须有开放的和创新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去挖掘课程资源,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的实践活动方案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制定的,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根据目标设置的活动课题就有可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根据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去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的认识和体验就会不断加深。
5 便于操作性原则
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和繁琐而艰辛的社会调查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考虑学生和学校的现实,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堂学习时间。就目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置实践活动时,活动过程要简洁,学生操作起来要方便。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实现教学目标。
6 结论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需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放任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正因为如此,老师在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上述原则的坚持有利于达成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贵州省瓮安县 550400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原则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要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学生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不仅是活动方案的制定者,更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呢?
1 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所以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根据活动参加者的实际能力自主进行任务分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己去选择实践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参加实践活动的感受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在活动中不能包揽所有的一切,他们的工作只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乐于探究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2 教学针对性原则
老师根据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而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能带有各自的目的,如果老师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就有可能使实践活动课偏离老师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在课堂内创设,也可以在课堂或校外创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能力。
比如我们开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从两个方面给学生创设情景。一是从理论上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从个人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是组织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在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在养老院,老师和学生一起行动,有的帮老人打扫房间、有的为老人清洗衣服、有的给老人梳理头发、有的给老人端茶送水、有的扶老人闲步庭院、有的对老人嘘寒问暖……整个养老院充满了欢笑,在欢笑中,老人在心里享受到了不似天伦胜似天伦的乐趣,学生也从老人的欢乐中体会到了真心助人的喜悦,感悟到了友善待人的价值。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3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去挖掘课程资源,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所经历的生活也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实生活也在变化,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实生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老师在制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和培养目标时,必须关注实践活动参加者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必须根据学生生活特点及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去完善,这样的社会实践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4 培养学生創新能力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这种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本质,是由客观世界和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的。客观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不同时代的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规模还是水平都是不同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决定了实践活动必须有开放的和创新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去挖掘课程资源,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的实践活动方案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制定的,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根据目标设置的活动课题就有可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根据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去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的认识和体验就会不断加深。
5 便于操作性原则
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和繁琐而艰辛的社会调查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考虑学生和学校的现实,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堂学习时间。就目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置实践活动时,活动过程要简洁,学生操作起来要方便。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实现教学目标。
6 结论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需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放任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正因为如此,老师在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上述原则的坚持有利于达成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贵州省瓮安县 5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