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经深入到众多领域,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独特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中,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创设巧妙设疑的情境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能及时解决问题。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情境,而不是全部问题完全由自己包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理论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是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力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真正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难怪有人说,一名好的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一些东西,也要教不会学生一些东西,这是很有道理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和究竟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质疑技能。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尝试.
一、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我们的教师过多地关注答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复旦大学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长期以来造成了有疑不敢质,无问题可问的被动局面,并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有懂得不透或完全不懂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浅显,有的则较为深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则;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等。因为教师包办太多,有“我不懂,教师会讲”的依赖心理。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地表扬、鼓励,却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增强质疑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学生自动质疑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尽力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嫩里,在预习中找出疑点,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先布置学生看书预习,为使学生看书有重点,可先向学生揭示本节的教学目的: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要求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存在疑点记下来。由于预习过,上课发现,学生的疑点比较集中在下列问题:氧化反应的定义是不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这个问题提得好,由于氧化反应的定义,教材中是在总结、归纳了碳、硫、磷、铁、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事实后得出的,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再加上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把氧化反应错误地理解为“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课本中由于印刷错误少印了一个“气”字,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释,可作适当点拨,氧和氧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然后再加以归纳,以加深对氧化反应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除了布置学生看书预习外,在课堂上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质疑。如在学习催化剂定义时,一位同学提出疑点:催化剂定义中“改变”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仅是加快吗?紧接着就有同学指出:“改变”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快,二是减慢。这样经学生主动质疑,分析解疑,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直观且学生易接受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启迪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便能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使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营造愉悦氛围,促进学生乐意质疑
如果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行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活跃,特别是制约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大胆探索,主动乐意质疑的能力,特别是在复习课时,学生质疑之处比平时课堂教学时多得多,教师必须给予机会,给学生提供乐意质疑的广阔时空。
五、注重发挥解题功能,鼓励学生发散质疑
解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开放性问题,设置问题变式反思解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疑问,从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与判断性。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素材,重视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理论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是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力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真正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难怪有人说,一名好的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一些东西,也要教不会学生一些东西,这是很有道理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和究竟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质疑技能。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尝试.
一、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我们的教师过多地关注答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复旦大学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长期以来造成了有疑不敢质,无问题可问的被动局面,并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有懂得不透或完全不懂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浅显,有的则较为深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则;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等。因为教师包办太多,有“我不懂,教师会讲”的依赖心理。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地表扬、鼓励,却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增强质疑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学生自动质疑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尽力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嫩里,在预习中找出疑点,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先布置学生看书预习,为使学生看书有重点,可先向学生揭示本节的教学目的: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要求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存在疑点记下来。由于预习过,上课发现,学生的疑点比较集中在下列问题:氧化反应的定义是不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这个问题提得好,由于氧化反应的定义,教材中是在总结、归纳了碳、硫、磷、铁、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事实后得出的,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再加上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把氧化反应错误地理解为“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课本中由于印刷错误少印了一个“气”字,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释,可作适当点拨,氧和氧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然后再加以归纳,以加深对氧化反应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除了布置学生看书预习外,在课堂上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质疑。如在学习催化剂定义时,一位同学提出疑点:催化剂定义中“改变”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仅是加快吗?紧接着就有同学指出:“改变”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快,二是减慢。这样经学生主动质疑,分析解疑,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直观且学生易接受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启迪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便能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使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营造愉悦氛围,促进学生乐意质疑
如果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行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活跃,特别是制约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大胆探索,主动乐意质疑的能力,特别是在复习课时,学生质疑之处比平时课堂教学时多得多,教师必须给予机会,给学生提供乐意质疑的广阔时空。
五、注重发挥解题功能,鼓励学生发散质疑
解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开放性问题,设置问题变式反思解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疑问,从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与判断性。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素材,重视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