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的宽容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s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培恕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次子,他爹认为兴趣即生命。
  回想起来,父亲(梁漱溟先生)对我们是一切方面都不做硬性规定,从不指明我们应该怎样做,只有一个得当与否的暗示。
  哥哥各门功课同样好,我是非常偏,极怕数理化。如果病只在偏,那还好,恐怕最重的病在意欲纷杂。
  不必缕述我在十来岁时,一共改变了多少次主意、换了几个学校,其间还两度退学自修。可以说我的愿望简直南辕北辙,一时要投考空军幼年学校,一时又说不耐正规学校施教方式,愿意在家自修,进了美术学校又想转学新闻。
  若是别的家长早发火了,能感觉得出,父亲每次同意我改变主意都属勉强赞同或勉强不加制止。当时我只顾高兴又获批准,对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全不留意。等我留意了,却已太晚、太晚。
  那是在他逝世后四年,通读他写的书时才感慨万端地发现那道理:“大约一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借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才是舒发的,快乐的,也就是合理的。我以为凡人都应该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一个相当的地方去活动。喜欢一种科学,就弄那种科学,喜欢一种艺术,就弄那种艺术。总而言之,找个地方把自家力气用在里头,让他发挥尽致……”这说的不正是我吗?然而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普遍的道理,人人应该如此。
  我还重读了父亲当年给我的信:“一个人必须有他的兴趣所在才行,不在此则在彼,兴趣就是生命,剥夺一个人的兴趣等于剥夺他的生命,鼓舞一个人的兴趣便是增强他的生命。”
  他想鼓舞我的兴趣,增强我的生命,允许我试了一次又一次,这是他的父爱方式。
  当我东奔西突时,哥哥对自己将来干什么已有明确意向——为社会大众服务,写信问父亲做什么比较合适。父亲的回答是:只要有这番诚意就好,干什么都可以,而且“有无成就,亦可不管”。那时,我够不上谈这个问题,“有无成就,亦可不管”包括我在内,则是清楚的。
  有些家长喜欢子女步自己后尘,督促子女在学校取得高分更是常见,他却从来不问我们考得怎样。不是分数高低不代表什么,他是引导我们不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他对中山大学学生说过:只有你想吃,吃着才有味,吃了才消化,成为“你自己的”。
  哥哥还曾问父亲:做学问与做事是否为两条路,自己宜于走哪条路?
  他的答复分作两点:平常,熊十力先生教育青年,总令其于学问事功二者择其一。择取之后,或再令细择某学某事,“这自然很有道理,亦是一种教法”。不过他似乎更肯定自己走过的路:“一任自己生命所发之要求而行,全无学问或事功之见存。”出世的要求强,看佛书多了,不知不觉转入哲学一路;当感受到中国问题的刺激,心中解决社会问题的要求强,不知不觉涉足政界,全不是有心去求得的。
  再一点是:现在任何一件事没有不在学术研究之内的。例如为解决人民生计而搞合作运动,合作就是一门学问,学或事“不必太固执一偏”。
  父亲特意说明,这虽是他走过来的路,却不必学他。依他看,发愿是根本,他发的是佛家那种愿,他从不希望别人这样做。他深感外语不好缺少治学工具,只一次在信中说,“或许培恕将来能学好外文”,并无具体要求。他对我们的期待只是发愿为大众服务,生命力得到舒发,即是好的人生。
其他文献
尊重孩子就从尊重她的左手开始!把这篇文章给正在和左撇子较劲或因左撇子自卑过的人看看吧。  左利手人群是少数派  我对电子产品很少研究,罗永浩的锤子手机是我知道的首个关爱左撇子的电子产品。一开机,它会让你选择左手持机习惯还是右手持机习惯。勾选其中一个,手机两边对称的键,会做出相应调整。  罗永浩在他开展人文关怀前播放了一个宣传片,宣传片里飘出像钢铁侠一样的男低音:Right is right,lef
期刊
估计你也看过那张网络图片吧,一个孩子吃面条,甩得满头满脸都是。谁看谁笑,但如果说把这孩子搁谁家,就是谁摊上谁哭了。谁都想自己的孩子干干净净的,于是自己手里那把勺子不自觉地就递到孩子嘴边了。女儿杨杨学吃饭时,我努力管住了自己手里那把勺子。  杨杨六个月大时,我发现她开始抢勺子,喜欢拿勺子玩儿,抢过来还往自己嘴里比划。长本事了?成,给你一把。  开始时,勺子用不好,吃得满桌狼藉:粥倒在头上,菜叶沾在衣
期刊
二年级小女生要穿高、跟、鞋啦!给买吗?不买!买了,嘿嘿,买了就买了,其实她眼中的高跟鞋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小坡跟。所以,别把孩子想“歪了”。  前天晚上,姜来给奶奶打电话:“奶奶,我明天过生日,你可别忘了。你准备好送我什么礼物了吗?”  奶奶问她:“你想要什么礼物,告诉我,我去给你买,想要什么给你买什么,好不好?”  姜来瞅了一眼躺着床上专心致志捧着手机看朋友圈那些垃圾转发链接的妈妈,小声说:“奶奶,
期刊
我们常常不愿在孩子面前承认——其实钱也不是个坏东西。  很多孩子不认识钱  参加一期少儿节目的录制,主题是有关“儿童财商教育”的。  不过,说实话,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哭笑不得—— 谈什么“财商教育” ?扯得太远了, 7、8岁的小学生耶,还有连人民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呢。这不,买完东西,接过工作人员手绘的钞票立马转身走人,假币耶!还不是一个两个那。  当然,有些孩子似乎是发现了问题的
期刊
没有好方法,学习费力又无趣  表妹的孩子小雯上小学时,成绩不错,说话得体,表妹也以此为傲,坚信孩子做得很好。但实际上她看到的只是她希望看到的,并不是真实情况。  表妹自己在学习时没下过多少功夫,所以不知道孩子要付出多少才能学好,也就没有尽力督促孩子用功。到了五年级时,小雯数学考试没考好,又不愿意让妈妈知道,就模仿妈妈的签字。当表妹在床底下发现数学卷子后,她真想不到这么好的孩子居然会骗人,为什么会骗
期刊
儿子快上三年级了,我发现他经常编谎话骗我们。比如,明明老师没有表扬他,他会回来告诉我们表扬的人里有他;明明听见刚才是他在楼下大喊大叫,他却绝口否认;明明学校没有让家长出钱买学习资料,他会谎称学校让每人交三块钱买试卷。我什么道理都讲过了,他也没少挨打,可依旧如故。  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上周末他竟然悄悄拿了家里的钱,给自己买了个篮球,还撒谎说钱是小姨给的!这么小就谎话连篇,长大后得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期刊
我们对孩子的教诲是——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年纪轻轻的,别瞎白话,哪那么多梦想,踏踏实实地学一手有用的东西就成。  我们常常会忘记我们曾经放弃的梦想,苦逼的人生。  大师马斯洛还是小马时,先是对法律感兴趣,学了仨月,又没意思了,转而学构造心理学,又烦了,发现行为主义心理学不错,接受了一段严格的行为主义训练,又没意思了,想去研究美学……直到最后,快转了一个遍了,终于想明白了,拍板定下学心理学,最终搞出了
期刊
用吃饭饭、洗澡澡这些幼稚的话带孩子,不如说大人的话好使。  我的经验:要让孩子学会这个概念,那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就要强调定义,这对他们理解这个概念,以及以后继续这些行为是有帮助的。  我的经验:给孩子这个概念的定义,并且在他做成功时这样鼓励,好处是,下一次再有类似的场景,他会回忆起这次成功的经历,用“我是一个自控力良好的孩子”来自我激励,进入良性循环。  我的经验:有人说,还是你的孩子听话,说了
期刊
当孩子冒出新的梦想,别去管他前一个梦想、以及前面那一堆梦想怎么办。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虎虎,崇尚力量感、速度感、肌肉感,特别迷恋NBA。这天,整个人又陷进电视里看NBA全明星赛了。看完后,一本正经地跟我说,他的梦想是长大后进NBA打篮球!  我实在想忍住不笑啊,最后还是从喉咙里、嘴里以及鼻孔里发出噗噗声。不能怪我啊,我都数不过来这是他的第几个梦想了。  很小的时候,虎虎迷奥特曼。  那时候他特
期刊
沉浸在《舌尖上的中国2》里的人们,被各种“专业挑毛病的”吓尿:藏族小伙采蜜是抄袭BBC纪录片的桥段;在上海租房学琴的女孩,其实是导演亲戚旗下的签约艺人……  吃货们的好心情被葬掉了,就在此时,正在经历苦夏的济南人民,被一部网上疯转的《舌尖上的济南》打了点鸡血。  点开《舌尖上的济南》,一口老血差点喷到电脑屏上……这解说是谁?浑厚、楞土、有特色,就是济南名吃“草包包子”味儿!  镜头、配乐、配音、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