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教育强国、创新强国是新时代发展所需,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識,又要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要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生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满足新时代高质量素质教育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如果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艺术,学科兴趣得不到培养、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亦不能调动学习的热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树立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往“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选用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促使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作用,促进初中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准确把握情感教育的内涵与效用,牢固树立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信心与决心。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基础,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发掘书本知识的兴味,发挥情感因素的正向激励效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情感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通过重视对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培养提升认知水平与学习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交流引起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进而形成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价值共识,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情感教育具有如下三个方面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二是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三是激发学习兴趣,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系统科学地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与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以贴近学生、生活及现实的方式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当前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难题与不足。人们对真理的追求离不开情感的投入,而且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就教学实际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教育内容生硬、教育模式单一、教师投入情感不足、师生互动不佳等难题。具体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普遍存在如下尴尬状况:一是对《道德与法治》课认识不足。认识不到《道德与法治》课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其它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更不能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的高度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二是《道德与法治》课处境艰难。《道德与法治》课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教学情况可以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了。三是情感教育不能很好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空洞乏味的苍白说教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
  立足初中学生发展现实需要,探索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情感在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通过情感关怀、创新方法及发挥表率作用等方式,探索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情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既要解决“不知道”的问题,又要解决“不行动”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情感,既要传授知识又要陶冶情操、提高认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活跃气氛,所以,教师要积淀自己的情感并善于表演,讲课时用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用故事来激发学生情感。《道德与法治》课贴近生活,教师就要重视故事的启发作用,用具体事例感化学生,可以对故事进行拓展和完善就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二是发挥表率作用,用真情感化学生。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学生,在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模范和带头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发挥其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展现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更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三维目标。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主体将自己情感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味《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所在,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应注重通过寓理于情的方式让抽象的理论展现鲜明而又富有特色的情感,增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三是用情感关怀学生,排解困惑。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还要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用情感感染、启迪学生,帮助他们排解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知识。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答疑问,排解困惑,甚至还要帮助学生疏导因家庭环境因素带给他们的不良情绪。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沟通,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安心学习,逐步提升认知、升华情感,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课外阅读内容的一部分,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高年级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展示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紧密联系。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本文从“阅读前激趣—阅读中推进—阅读后延伸”三阶段的纵向阅读策略谈起,构建“泛读读情节”“精读读人物”“品读读‘被忽略的精彩’”的橫向阅读策略,力求形成相对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体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
【摘要】读后续写作为新的测试题型加入2021年广东省高考英语,不论给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带来巨大挑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探讨如何通过“4321”教学设计模式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聚焦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读后续写;深度学习  2021年广东省高考英语中的读后续写题型,以记叙文连续
【摘要】在新时代大数据及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堂的最重要的目标。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究对当前的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中贯穿以当节知识及素养培养目标背景下的多种数学问题形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新授课 ;探究  
【摘要】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器乐教学进课堂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器乐应使用易于学习、便于携带的集体教学乐器,而我校作为陶艺特色学校,一直都在开展陶艺校本教学,一直在进行这个陶艺课题的研究,并引进了陶笛这个新兴的乐器,有着人见人爱、简单易学、且兼具中西文化特点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从教师、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环节三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做法  什么是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也有来
导读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抓住文章的某个“鼻子”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掌握课文新知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它有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实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益等功能。导读法由于抓住了文章的“要害”,直奔课文中心进行教学,这就避免了繁琐的串讲和啰嗦的分析,节省了较多时间,使课堂实现了“低耗高效”的目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每篇课文字词句篇的训练和思想教育又是十分必要的,在有限的时
【摘要】开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一直是大家格外关心的话题。事实上,凭借课内阅读资源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以及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的,毕竟课内阅读素材不是提纲,更不是对阅读方向的一种规划,而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对象。但教材内容毕竟是相对固定的,经常调换内容也是不现实的,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化却是动态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相对固定的课内阅读素材的局限性便凸现出来,于是,开
【摘要】为切实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剖析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别及成因,为进一步的职业倦怠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本研究选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对124名在职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总体不严峻;(2)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3)不同教龄阶段在低个人成就感上有显著差异,且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倦怠程度最高;(4)已婚教师在
【摘要】本文从班主任的工作心态、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管理的一些有效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表达笔者“爱在其中,才能乐在其中”的感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漫谈;感悟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互联网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广了,心理也更复杂了。所以,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难度增大了。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被冲击着。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内涵变得丰富了,被重新诠释。显然,这对班主任工作
本报综合消息 教育部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6月9日,在《光明日报》撰文《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强调团结带领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