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面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在三台山下的八坊村生活,
  村子也算是个大村子,有三个生产队,近百户人家,都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罗倩家有三姐妹,她是老二,她的母亲叫莲姨,父亲叫罗厚德。夫妇俩好想生个男丁,可惜生了三女儿罗美后,莲姨就再也没怀孕了。三个女儿当中,罗倩长得如花似玉最动人,左邻右舍的人碰见莲姨,都赞叹她家有罗倩这个大美女,平嫂見到莲姨, 就打趣地说:“莲姨,你的罗倩长得这么美,将来注定要嫁给有钱人的。”莲姨笑了,她说:“但愿承你贵言就好,这还得看阿倩的造化呀!”
  村里与罗倩同龄的小伙子有好几个, 就数那个林有田最痴心,他暗恋罗倩好几年了,因为是同一生产队的人,平时碰见的机会也特别多,有田见到罗倩,总是想跟她多聊几句,但又怕人们嘲笑他。有一回,有田壮着胆子约罗倩去安平电影院看电影, 却被婉拒了,要知道,罗倩是个思想单纯的女孩儿,凡事都得先征求母亲的应允,况且有田的样子太普通了,不是罗倩喜欢的对象。
  爱给人起绰号的阿东说:“罗倩是我们八坊村的箩面靓女,肯定会最先嫁出去。” 文记说:“东哥,你为什么说倩姐是箩面靓女呀?”
  阿东说:“文记,你没去过集市吗?那些卖菜卖水果的人,总把最好的摆在箩筐上面,所以,箩面就是最好的。”
  “噢,原来这样。你说得有道理!”文记恍然大悟。
  旁边的新仔说:“罗倩箩面,箩面罗倩,哈哈,几乎同音了。”就这样,“箩面”悄悄地成了罗倩的绰号。
  罗倩二十岁那年,认识了邻村的青年陈成溪,在罗倩眼中,成溪是个多么完美的青年,他是那么英俊、善良、勤奋。然而,当莲姨到邻村打听到成溪跟母亲生活,他的父亲当年是“右派”分子被批斗,在村里是困难户时,就坐不稳了,她极力反对罗倩跟成溪来往。迫于母亲的反对,罗倩只好和成溪分手了。
  村人很快又知道罗倩和初恋情人分手的消息,小青年们又仿佛看到希望,文记说:“罗倩是我的偶像呢,看来我得找机会向她表白表白。”
  “你别想得美了,文记。”阿东说,“你过得了莲姨的关吗?”
  文记说:“箩面一日未嫁,我等都有机会的。”
  阿东又说:“ 现在的美女喜欢嫁香港佬,说不定罗倩将来是港太呢!”原来那个年代,香港佬是有钱人的代名词,那些虚荣心重的女孩儿,削尖脑袋也想嫁给香港客。正如阿东所说,莲姨真的叫媒人介绍了一个港客给罗倩认识,要知道罗倩的大姐罗芬也是嫁给香港人的,生活富裕得无忧无虑的。
  和罗倩见面的港客叫蒋兆贵,年纪差不多比罗倩大二十岁,听他自我介绍,罗倩知道他在香港有点儿小生意,可是罗倩见到这个身子胖、头顶秃的男人,就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她想:要我一辈子跟这个老男人生活,太没意思了。
  和蒋兆贵见过一面,罗倩便对莲姨说不愿意和他发展下去。说媒的旺婶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嘛,见面多了,自然就有好感啦!”于是,莲姨又对女儿做思想工作,可是无论母亲磨破嘴皮,罗倩依然不答应,莲姨只好作罢。
  随后,莲姨又叫罗倩去相亲了几次,都毫无结果。
  几年时间转眼过去了,和罗倩同龄的姑娘陆续结婚了,连那样子不怎么样的秋云也有男朋友了,罗倩的爱情仍然如一张白纸空空如也。至于村里的小伙子,可能认为罗倩高不可攀吧,竟无人敢接近,或许他们怕被莲姨阻拦,怕被她喷得一脸灰吧。姐姐罗芬很为二妹担心,她见到罗倩也忍不住劝说她:“阿倩,你对男友这么挑剔,什么时候才名花有主呀?”
  罗倩说:“谁让她叫我放弃成溪呢?”听了二妹的话,罗芬才知道罗倩在责怪母亲呢!罗芬说:“阿倩,做人不能赌气呀。你这样下去,小心变成箩底橙啊!”(箩底橙:喻素质差的人)“箩底橙又怎么样?不用你管!”罗倩气得直冒眼泪。见此情景,罗芬再也不敢吱声了。
  八坊村的人见貌美如花的罗倩没有动静,都觉得奇怪,小伙子们又暗地里议论开了,阿东说:“我们的箩面靓女怎么了?”已经结婚的有田说:“阿倩眼光太高,只怕挑来拣去误青春呀!”听了有田的话,大家又叹息了好一会儿。
  有一日,罗倩忽然收到一个请柬,原来是陈成溪结婚了,更让罗倩意想不到的是, 成溪父亲生前的好友姜大材做了镇领导, 他见到故人母子生活困难,就为成溪找了个工作。成溪幸运地成了工商所的员工, 因为单位有宿舍,他母子就搬到城镇里居住了。成溪娶的媳妇,也是单位里的同事呢。罗倩获悉成溪的情况,更是后悔极了, 想到自己当年拒绝成溪的情景,罗倩又悄悄地掉泪了。
  因为情路不顺,罗倩仿佛一朵经霜的花朵,一夜憔悴了好多。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也两鬓染霜了。前几天,我回八坊村办理户口之事,来到村委会,碰到了当年的好友新仔,于是两人就聊了起来,正聊着,忽然见一年近七十的妇人走进来,只见她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步脚蹒跚地走到村主任阿松面前问:“ 主任,是不是有生活补贴领取呀?”阿松说:“是呀,你到前台出纳处签名支取就得了。”妇人应道:“哦,谢谢!”
  不一会儿,妇人取完钱走了出来,经过我身边时,她忽然停住了脚步,“你不就是当年的麟仔吗?”我说:“是呀。你是……”我正辨认着,旁边的阿新说:“这是罗倩姐啊!”啊,我终于认出来了,于是免不了互相问候一番。
  罗倩走后,阿新告诉我,曾经是村花的“箩面”最终没有嫁人,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她成了八方村的孤寡老人,还是村中的困难户。真是造化弄人呀!
  责任编辑:蒋建伟美术插图:曲光辉
其他文献
春天老了,我的眼睛不会老,我要让它明眸善睐,蓄满情意。當薄雾蒙上你的双眼,让我搀扶你,告诉你一朵花开的颜色,像你青春的脸。  天地沧桑,我的双手不会老,我要让它充满力量,始终温暖。当冰雪覆盖大地,我要呵护你,把你的手放在我手里,像春风吻着你。  我的爱不会老,像太阳总升起,哪怕风霜染白了黑发,哪怕岁月蹒跚了步履。  我的爱不会老,像春风年年绿,哪怕鲜花零落成泥,哪怕青春早已远行。  爱永远年轻。 
期刊
那些夜晚,村庄总是在半夜时立起身来。它要用站起的姿势,靠近天上的星星,收取星光。這样一来,即使黑夜再黑。村庄都会用积攒的那些些微的星光,照见从远方归来的路。  我喜欢的那些夜晚,虽然不一定明亮,却总是很暖的样子。就像星光照着谁家低矮的篱笆,和一两声狗吠。还有,那个匆匆归家的人,一星半点的影子。就像星光点点滴滴,打在那株无花果树上,惊起夜宿的鸟儿。  那些夜晚,村庄真的就像一种幻觉,一种遥远的星光的
期刊
你知道沙漠洗澡有多奢侈,有多危险吗?  那年秋天,我带一个独立团280多辆军车在西北阿拉善地区沙漠深处驻训两个月,这60多天最最折磨人的就是缺水。吃的水和用的水都极其金贵。  先说这吃的水。团里专门准备了两辆水车,每天往返百八公里,从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拉水。遇到大风、下雪、沙尘暴,就得停运,每人每天的饮用水十分吃紧,平均只有一搪瓷缸子。如果司机开车迷了路,有时两三天都回不到宿营地,大家的那份干渴
期刊
镜中的我,仿佛越来越长成了麻糊村的模样,我在脸上寻到隐约的细纹,找出叫瓜地沟、春楼上和狼浴沟的地名,那是麻糊村人的天然粮仓。  不知是从哪天起,我对亲情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然而后来,我却分明是糊里糊涂地心疼开了,对村庄、对土地、对草木、对牛羊,对一孔孔废弃的窑洞,对那土土的乡音。当然,最揪疼我心的还是一个个亲爱的村民。他们不都姓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姓什么叫什么的都有,但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身上寄
期刊
我家门口这家粥铺,名叫“爱粥姑娘”,一个清香淡雅的店名,门店的牌匾上,还画了一个像是少数民族姑娘的头像,在端着碗喝粥。  喝粥,曾经是那个缺衣少吃年代里国家和政府的倡议,甚至连毛主席也倡导人民要“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这“稀”里,就含有喝粥的意思,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那是处在缺衣少吃的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广大民众节衣缩食为国分忧。其实喝粥还是一种养生,“粥养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沙马王堆汉
期刊
寒假,吃过晚饭,天就黑了。我们叫上大双,悄悄摸到盐滩的水车旁,一起将水车从盐渠要口搬到平地处,系上粗绳子,串上扁担,前面俩人,后面俩人,扁担上肩,四个人不约而同一声“起”,水车就被抬了起来。  夜幕下,我们抬着水车,越过盐池,翻过潮河堤坝,穿过芦苇地上人们上班、捕鱼时踩出的小道,来到了那个已经结冰的大鱼塘的边上。冬天的夜好静,远处仿佛有落雁凄凄的叫声。我抓住水车拐把,不停地上下来回推拉着,鱼塘里的
期刊
线鸡,田村话叫“骡鸡”。  春末孵出的小鸡,到五六月份时阉割。师傅用工具一捆一夹,掰开嘴滴进二三滴水,拔去四五根毛,用小刀在腰部切一小口,再用丝线将两粒睾丸套出,然后,松夹解绳放行。线鸡这名儿,也是这样取的。四个月后临近过年,人们管这没了繁殖能力的大公鸡叫“骡鸡”。“四个月”是有原因的,从阉割到宰杀,不满四个月的,担心体内留有阉割毒素,满了的,叫好鸡,可以放心吃的鸡。  要想有只好骡鸡,也不易。母
期刊
以前的牙科不像现在这样兴隆,以前的牙医也不像现在这样找钱。  老街上有家姓钟的牙科诊所,祖上有拔牙镶牙的手艺,钟老先生在街上开了“钟氏牙科”。那时有钱人都喜欢镶个金牙什么的,钟老先生活儿做得细,附近几个县的人也来找。可惜钟老先生寿短,把手艺传给钟先生后就归西了。钟先生经营牙科没几年,就不让搞个体了,收起木匾进了公家医院,当了口腔科主任。  钟先生的儿子小钟,看多了父亲拔牙镶牙的事,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期刊
我带着发丝上柳叶的幽香走出土院, 一脚跌入了田野的幽香里。我看见风,穿着透明的长得没边儿的衣裙,悠悠地荡过来,宽大的袖口藏着玄妙的色彩,它剔透、纤细的手指,刚划过一片片的油菜地,油菜花就金达达地开了;风又用雪白的指尖,碰了碰田垄上的几株梨树, 梨花就开出了雪的颜色;风没有忘记把我身边的桃树给摸了,桃花就粉艳艳地开了。风笑嘻嘻地把各种香味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我,香得我直晃脑袋,晃得花枝儿上的桃花瓣儿飘落
期刊
与一座城的牵手之约  城际与城际之间,连接着气势汹汹的高速。  广州南沙和佛山三水,立体的沈海高速让我做一次滑翔。  绿叶、花香和清露,轮胎、尘埃和声浪,让那些缥缈的人无处遁形。  西南水韵、三桥蹈浪、文塔览胜,老木船、蛋家人、咸水歌。我的脆弱被一个个人文景观轻易击中。我要化为一棵树、一只鸟、一潭水、一尾鱼……在淼淼氤氲中,通向蔚蓝,抵达澎湃。  鸣翠的鸟,无法啼出一支相爱的歌。而三江汇聚,冲积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