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基础必修课,其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基础薄弱、课时有限、课程标准定位片面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一直是一门较难开展的课程。本文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资源建设、三维课堂开发和考核标准系统化等四个维度探索了公共英语与专业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三维课堂;考核体系结合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271 -02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语用基础。随着“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导向的视角,将公共英语与专业学科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与英语语言沟通能力。
1.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基础薄弱是丁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明,在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达到及格以上。另有15%的学生英语成绩在40分以下,意味着这些学生英语学科几乎零基础。如何有效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1.2教材内容偏重基础知识忽略职业导向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教材内容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就目前高职英语选用的教材编排来看,雖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较传统教材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只侧重于日常生活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容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方向,感到与自己的专业课没有任何联系,从而忽视基础英语的重要性,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尤其不利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
1.3公共英语教学定位存在偏差
当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基础英语在各高职院校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对英语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公共基础英语可有可无,对专业没有任何帮助。未能真正意识到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且,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受到教材和课时的限制,无法将职业特色有机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定位模糊,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由于这种错位的教育理念,导致英语教学改革进程迟缓,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1.4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
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只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仅设4课时。有限的课时根本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从而无法保障全面落实教学大纲要求。而且,有限的课时不利于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1.5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系统
目前,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卷面考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综合了过程性考核,但是对于过程性考核的量化不够细致、科学。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而服务,忽视了英语技能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不能满足职场的实际需要。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课有效结合的途径
2.1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树立全面的公共英语教学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9]4)号》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及课程标准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公共英语作为职业教育必修课,为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夯实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和提供语言服务的基础性作用。
2.2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补充专业基础英语内容,完善教学资源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在设置课程结构时,学校应首先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突出英语教学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完善教学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线上平台。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上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合理编撰听、说、读、写模块,建立线上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2.3充分利用三维课堂,由面及点,阶梯式培养英语专业人才
从宏观层面讲,三维教学课堂指的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简称“三维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常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室环境内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师在贯彻实施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专业词汇,合理选择与学生专业贴近的教学案例,布置有针对性的项目作业,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是指线上课堂,是师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建立专业英语基础教程,完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微英语公众号随时分享最新专业动态,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第三课堂是指实践课堂,具体体现为英语专业社团活动、专业实训室讲解员培训项目,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而自愿参与的课堂,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第一课堂在全体高职学生中开展,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英语专业社团针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开展,具有提升语用能力的特点。专业实训室讲解员培训针对英语基础扎实、英语语用能力强的学生开展,具有专业性。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专业实训室讲解员培训由面及点,呈阶梯式递进,为不同英语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相对应的平台,符合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2.4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公共英语与专业的结合
高职公共英语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将过程性评价、信息化平台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细化考核标准、丰富考核内容,引进项目作业和模块化考核,并建立技能大赛、第二课堂全勤等加分奖励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第二、三课堂的参与度。
英语技能大赛呈递进式贯穿于整个学年的公共英语教学中,依次为词汇技能大赛、写作技能大赛和口语技能大赛。考核内容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文章阅读理解及翻译、职场情境对话、实用写作等。整个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体现了科学性和系统性。
3.结语
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势在必行,可以有效避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片面理论教育”倾向,有助于实现知识应用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在促进院校本身教学走向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定向化的过程中,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领域和学习领域得到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维,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英语教学融通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1):137 -139.1.
[2]苏颖,基于职业导向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英语广场,2019( 01):103 -104.
[3] 郭晨,刘晓旭,试析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出路[J].英语广场,2019(01):95 -96.
作者简介:张艳芳(1976-),山西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年度课题“大学英语服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8 80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有效路径研究”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三维课堂;考核体系结合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271 -02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语用基础。随着“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导向的视角,将公共英语与专业学科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与英语语言沟通能力。
1.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基础薄弱是丁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明,在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达到及格以上。另有15%的学生英语成绩在40分以下,意味着这些学生英语学科几乎零基础。如何有效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1.2教材内容偏重基础知识忽略职业导向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教材内容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就目前高职英语选用的教材编排来看,雖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较传统教材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只侧重于日常生活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容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方向,感到与自己的专业课没有任何联系,从而忽视基础英语的重要性,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尤其不利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
1.3公共英语教学定位存在偏差
当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基础英语在各高职院校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对英语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公共基础英语可有可无,对专业没有任何帮助。未能真正意识到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且,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受到教材和课时的限制,无法将职业特色有机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定位模糊,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由于这种错位的教育理念,导致英语教学改革进程迟缓,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1.4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
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只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仅设4课时。有限的课时根本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从而无法保障全面落实教学大纲要求。而且,有限的课时不利于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1.5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系统
目前,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卷面考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综合了过程性考核,但是对于过程性考核的量化不够细致、科学。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而服务,忽视了英语技能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不能满足职场的实际需要。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课有效结合的途径
2.1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树立全面的公共英语教学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9]4)号》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及课程标准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公共英语作为职业教育必修课,为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夯实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和提供语言服务的基础性作用。
2.2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补充专业基础英语内容,完善教学资源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在设置课程结构时,学校应首先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突出英语教学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完善教学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线上平台。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上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合理编撰听、说、读、写模块,建立线上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2.3充分利用三维课堂,由面及点,阶梯式培养英语专业人才
从宏观层面讲,三维教学课堂指的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简称“三维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常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室环境内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师在贯彻实施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专业词汇,合理选择与学生专业贴近的教学案例,布置有针对性的项目作业,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是指线上课堂,是师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建立专业英语基础教程,完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微英语公众号随时分享最新专业动态,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第三课堂是指实践课堂,具体体现为英语专业社团活动、专业实训室讲解员培训项目,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而自愿参与的课堂,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第一课堂在全体高职学生中开展,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英语专业社团针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开展,具有提升语用能力的特点。专业实训室讲解员培训针对英语基础扎实、英语语用能力强的学生开展,具有专业性。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专业实训室讲解员培训由面及点,呈阶梯式递进,为不同英语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相对应的平台,符合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2.4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公共英语与专业的结合
高职公共英语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将过程性评价、信息化平台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细化考核标准、丰富考核内容,引进项目作业和模块化考核,并建立技能大赛、第二课堂全勤等加分奖励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第二、三课堂的参与度。
英语技能大赛呈递进式贯穿于整个学年的公共英语教学中,依次为词汇技能大赛、写作技能大赛和口语技能大赛。考核内容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文章阅读理解及翻译、职场情境对话、实用写作等。整个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体现了科学性和系统性。
3.结语
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势在必行,可以有效避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片面理论教育”倾向,有助于实现知识应用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在促进院校本身教学走向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定向化的过程中,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领域和学习领域得到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维,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英语教学融通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1):137 -139.1.
[2]苏颖,基于职业导向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英语广场,2019( 01):103 -104.
[3] 郭晨,刘晓旭,试析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出路[J].英语广场,2019(01):95 -96.
作者简介:张艳芳(1976-),山西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年度课题“大学英语服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8 80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有效路径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