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艺术家刁德谦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首个大型回顾展,展出其艺术生涯各个阶段及各种题材的110多件作品,涵盖其长达半个世纪的重要创作。
刁德谦于194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幼年时,祖父母带他前往香港,未料此去竟与母亲及兄弟姐妹分离30年之久。在香港生活了5年之后,他远赴美国,与身为建筑师的父亲一起生活。青年时期,他进入俄亥俄州的文理学院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学习哲学。毕业后,刁德谦在餐厅、酒吧、影院做各种兼职,空闲时间则投入到绘画创作中。“我曾在Kootz画廊打工,Kootz画廊是最早展出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画廊之一。Kootz画廊倒闭后,我又到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工作,协助安排展览……”在画廊的工作经历使他有机会观赏大量艺术家的作品,并广泛地接触纽约艺术圈子。“我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创作或许与那些我仰慕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样有趣。”刁德谦深受上世纪60年代纽约抽象绘画潮流的影响,并逐渐将纽约抽象绘画的形式拓展到个人经历的叙述中,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
60年代至70年代末,刁德谦希望在前人抽象绘画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其大型绘画十分精致考究,他使用调色刀将颜料压入画布的纹理,创造出平滑的绘画表面。《双重拒绝》(2012)参考了其早期抽象主义作品中的一张三联幅绘画(1972),他加大挥笔的幅度来实现笔幅和画布“1:1”的对应关系,使用在居所附近找到的废弃硬纸筒作为画笔来绘画,用刮擦、滚动或拖拽的方式将颜料在画布上层层叠加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进入80年代,刁德谦放弃了“自我指涉”式的作品,其绘画风格也发生了转变,《滑动》(1984)和《黑白颜色与椅子》(1984-8)均用到了卡兹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在1915年展览“最后一个未来主义绘画展览0.10”的展览现场照片。“我注意到,这张标志着抽象开端的装置照片反复出现在艺术图书中,照片本身几乎成为抽象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公认的原作灵感源泉。”刁德谦在其作品中将照片简化,只留下马列维奇作品的轮廓和几何图形。
他勇于打破禁忌,将自己的艺术生涯作为创作题材展现出来,这一举动引发了颇多争议。按照人们记录或回顾艺术家生平的方式,刁德谦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履历》(三联画,1991),这幅作品将他艺术生涯的相关数据组织到了一张22英尺宽的图表当中;《销售》(1991)用大比例放大的红点图解其逐年的销售记录;《请柬》(1994)是以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虚构的刁德谦作品展的请柬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画作,该作品以原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展览设计的一张请柬为基础创作而成,“请柬”上出现了功夫明星李小龙的形象。
对于自己在北京的首次大型作品回顾展,刁德谦说:“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的作品多取材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此前我在亚洲举办的少数几次展览并未让我感觉和当地观众产生真正的共鸣。”2008年,在北京四合苑画廊举办展览时,刁德谦决定采用“消失的童年故乡”这个题材,“我最终决定采用我在成都被拆的第一个家这一主题,它在我的意识深处酝酿了50年,但我一直拒绝面对它,因为它太私密了,但这个题材却很有可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毕竟我们共同经历了那风云变幻的半个世纪。”“大亨里老房”系列得名于其祖宅,由于没有关于那栋房子的任何照片,所以刁德谦通过老一辈亲戚的回忆、奇闻轶事、房屋草图以及相关文件对这栋房子进行了再创作,其绿色的背景会让人联想到网球场的绿地或是教室里黑板的颜色,《我六岁以前住在那里》(2008)成为该系列直接而有力的开端,他回忆道:“我6岁之前一直住在这里,30年后,当我重返成都时,它刚刚被拆除。这栋房子没留下什么照片,唯一确定能够勾起我回忆的就是那个网球场,至此我解开了它的密码。”
为了此次尤伦斯展览,刁德谦根据其在香港的生活经历创作了一系列新的作品,不过,《三点一线》描绘了他童年时期活动的地理范围,他在尖沙咀的地图上标出了他的家、教堂和学校的位置。在《她是个老街坊》(2014)中刁德谦用到了自己童年的照片和香港明星李丽华的杂志封面图像,她出演了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血染海棠红》,随后在好莱坞打拼过一段时间。李丽华与刁家住在同一栋公寓大楼里,在刁德谦的印象里,“与我家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丽华的家中会飘出香水味,有穿着白色制服的佣人来来往往,光洁的木地板……”在画作中,照片被设定在摹画有香港轮廓的天蓝色背景下,刁德谦居住的地方用一个黄点标注出来。照片中刁德谦穿着红色的瑞德T恤衫,就像当时流行的美国牛仔连环漫画中的那种服饰,与李丽华活泼的女牛仔形象非常相称,凸显了香港和美国之间的联系。“这幅作品也可以被称作是《美国梦》(Dreaming of America),它让我能够将九龙和下曼哈顿区两个地方做一种对比。”《漆成道到富兰克林街》(2014)则描绘了刁德谦在九龙和纽约两地的住所,这是一幅绿色为主色调的横幅画,“我非常着迷于教室的绿色黑板,信息在黑板上得以传播,然后被擦除或重新形成新的信息。”同样,刁德谦也将绘画看作是一个可以汇集人们注意力的地方。
刁德谦认为,自己的作品及其随时间的转变“反映了其所处的艺术界内部的各种争论”。他通过理智客观的观察与分析,用其自身的艺术生涯和卡兹米尔·马列维奇、巴奈特·纽曼(Barnett Newman)、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特别是最近的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等艺术家和建筑师的遗产轨迹作为创作题材,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艺术体系和艺术史的编写机制上。
刁德谦于194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幼年时,祖父母带他前往香港,未料此去竟与母亲及兄弟姐妹分离30年之久。在香港生活了5年之后,他远赴美国,与身为建筑师的父亲一起生活。青年时期,他进入俄亥俄州的文理学院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学习哲学。毕业后,刁德谦在餐厅、酒吧、影院做各种兼职,空闲时间则投入到绘画创作中。“我曾在Kootz画廊打工,Kootz画廊是最早展出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画廊之一。Kootz画廊倒闭后,我又到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工作,协助安排展览……”在画廊的工作经历使他有机会观赏大量艺术家的作品,并广泛地接触纽约艺术圈子。“我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创作或许与那些我仰慕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样有趣。”刁德谦深受上世纪60年代纽约抽象绘画潮流的影响,并逐渐将纽约抽象绘画的形式拓展到个人经历的叙述中,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
60年代至70年代末,刁德谦希望在前人抽象绘画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其大型绘画十分精致考究,他使用调色刀将颜料压入画布的纹理,创造出平滑的绘画表面。《双重拒绝》(2012)参考了其早期抽象主义作品中的一张三联幅绘画(1972),他加大挥笔的幅度来实现笔幅和画布“1:1”的对应关系,使用在居所附近找到的废弃硬纸筒作为画笔来绘画,用刮擦、滚动或拖拽的方式将颜料在画布上层层叠加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进入80年代,刁德谦放弃了“自我指涉”式的作品,其绘画风格也发生了转变,《滑动》(1984)和《黑白颜色与椅子》(1984-8)均用到了卡兹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在1915年展览“最后一个未来主义绘画展览0.10”的展览现场照片。“我注意到,这张标志着抽象开端的装置照片反复出现在艺术图书中,照片本身几乎成为抽象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公认的原作灵感源泉。”刁德谦在其作品中将照片简化,只留下马列维奇作品的轮廓和几何图形。
他勇于打破禁忌,将自己的艺术生涯作为创作题材展现出来,这一举动引发了颇多争议。按照人们记录或回顾艺术家生平的方式,刁德谦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履历》(三联画,1991),这幅作品将他艺术生涯的相关数据组织到了一张22英尺宽的图表当中;《销售》(1991)用大比例放大的红点图解其逐年的销售记录;《请柬》(1994)是以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虚构的刁德谦作品展的请柬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画作,该作品以原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展览设计的一张请柬为基础创作而成,“请柬”上出现了功夫明星李小龙的形象。
对于自己在北京的首次大型作品回顾展,刁德谦说:“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的作品多取材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此前我在亚洲举办的少数几次展览并未让我感觉和当地观众产生真正的共鸣。”2008年,在北京四合苑画廊举办展览时,刁德谦决定采用“消失的童年故乡”这个题材,“我最终决定采用我在成都被拆的第一个家这一主题,它在我的意识深处酝酿了50年,但我一直拒绝面对它,因为它太私密了,但这个题材却很有可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毕竟我们共同经历了那风云变幻的半个世纪。”“大亨里老房”系列得名于其祖宅,由于没有关于那栋房子的任何照片,所以刁德谦通过老一辈亲戚的回忆、奇闻轶事、房屋草图以及相关文件对这栋房子进行了再创作,其绿色的背景会让人联想到网球场的绿地或是教室里黑板的颜色,《我六岁以前住在那里》(2008)成为该系列直接而有力的开端,他回忆道:“我6岁之前一直住在这里,30年后,当我重返成都时,它刚刚被拆除。这栋房子没留下什么照片,唯一确定能够勾起我回忆的就是那个网球场,至此我解开了它的密码。”
为了此次尤伦斯展览,刁德谦根据其在香港的生活经历创作了一系列新的作品,不过,《三点一线》描绘了他童年时期活动的地理范围,他在尖沙咀的地图上标出了他的家、教堂和学校的位置。在《她是个老街坊》(2014)中刁德谦用到了自己童年的照片和香港明星李丽华的杂志封面图像,她出演了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血染海棠红》,随后在好莱坞打拼过一段时间。李丽华与刁家住在同一栋公寓大楼里,在刁德谦的印象里,“与我家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丽华的家中会飘出香水味,有穿着白色制服的佣人来来往往,光洁的木地板……”在画作中,照片被设定在摹画有香港轮廓的天蓝色背景下,刁德谦居住的地方用一个黄点标注出来。照片中刁德谦穿着红色的瑞德T恤衫,就像当时流行的美国牛仔连环漫画中的那种服饰,与李丽华活泼的女牛仔形象非常相称,凸显了香港和美国之间的联系。“这幅作品也可以被称作是《美国梦》(Dreaming of America),它让我能够将九龙和下曼哈顿区两个地方做一种对比。”《漆成道到富兰克林街》(2014)则描绘了刁德谦在九龙和纽约两地的住所,这是一幅绿色为主色调的横幅画,“我非常着迷于教室的绿色黑板,信息在黑板上得以传播,然后被擦除或重新形成新的信息。”同样,刁德谦也将绘画看作是一个可以汇集人们注意力的地方。
刁德谦认为,自己的作品及其随时间的转变“反映了其所处的艺术界内部的各种争论”。他通过理智客观的观察与分析,用其自身的艺术生涯和卡兹米尔·马列维奇、巴奈特·纽曼(Barnett Newman)、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特别是最近的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等艺术家和建筑师的遗产轨迹作为创作题材,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艺术体系和艺术史的编写机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