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整个认知都是全新的,由于信息社会学习的资源不断丰富,涵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变得多样化。新课改要求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识谱唱谱是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能真正掌握,重视对音乐的学习,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拒绝音乐课变为娱乐和欣赏,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音乐的认识,方便以后在音乐上有更深的造诣。
关键词: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究事物的欲望,在这个阶段,运用一定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及创新思维,对学生以后继续深研中国古典音乐或是学习其他科目有较大的帮助,同时,音乐是一门极为有趣的学科,对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兴趣有很好的帮助,可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是当前三年级学生对于音乐识谱的学习普遍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方面,就课程内容来讲,曲目的乐谱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复杂的音乐符号,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的裨益,因此会淡化学习的意识,难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歌曲,通常只有歌词,没有乐谱的标识,所以常常忽略对其加深认识。
一、识谱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乐谱是音乐的灵魂和支架,没有乐谱的支撑,再好的词也会索然无味,如果不重视识谱,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更换曲目或是曲目交叉,因缺乏理论支撑而唱歌跑调,学习会遇到阻力。因此,不会识谱就像在黑夜行走,没有光亮注定会迷失方向,音乐也会变得杂乱无序,没有欣赏性和美感。
二、识谱教学的对策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会让学生缺乏学习探索的动力。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复杂的音符变得有趣生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读谱。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节拍卡片的方式,利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增加音符,帮助学生学习歌曲[1],在此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打拍子,进行读谱唱歌,这种方式去除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生硬感,直观生动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春天里的小河》曲目教学时,由于歌曲是五线谱的,教师可利用视频用跳动的音符引导学生识谱并快速记忆歌词,只要听到音乐响起,学生的脑海中就会立刻闪现音符跳动的情境,张口随唱。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组织方式,每节课的课时非常有限,三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各不相同,很多任务仅凭个体完成,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忽略部分学生,降低整体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帮助学生进行识谱,如在教授《春天来了》时,由于歌曲可以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教师可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在进行完初步教学后,让学生在小組内自主分工,挑自己认为舒适的声部分乐谱进行组内演唱,并进行班级比赛,增强学习兴趣。
(三)注重听觉能力,重视节奏感[2]。学习乐谱,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很重要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引导增强学生乐感,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在学习《快乐恰恰恰》时,由于歌曲是一首韵律节奏感较强的曲目,教师可以在恰当处进行简单的动作设计,如让学生鼓掌。通过反复听歌曲,让学生熟悉二分音符唱两拍的方式。
(四)利用游戏引导学生熟悉简谱。小学阶段学生都比较爱玩,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来引起学生识谱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接受,如在学习《小春笋》时,由于歌曲本身比较优美,主要是亲切的自然声,如果只是进行歌曲欣赏并跟唱,学生容易在这种节奏感不是很强的学习中走神,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起立的人数方式识别乐谱,让学生记忆深刻。
识谱对于三年级学生学习音乐而言,是一种技能的输送,为顺应新课改,学校必须合理设置音乐课程,切不可随意取消课时,应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照顾不同个体的理解认知力,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案,及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尽量寻求差异化,使学生充分掌握乐谱,积极投入课堂,从小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庆.解读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趣味性[J].小学时代(奥妙),2019(7):74-75.
[2]张茜.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5):56.
关键词: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究事物的欲望,在这个阶段,运用一定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及创新思维,对学生以后继续深研中国古典音乐或是学习其他科目有较大的帮助,同时,音乐是一门极为有趣的学科,对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兴趣有很好的帮助,可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是当前三年级学生对于音乐识谱的学习普遍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方面,就课程内容来讲,曲目的乐谱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复杂的音乐符号,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的裨益,因此会淡化学习的意识,难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歌曲,通常只有歌词,没有乐谱的标识,所以常常忽略对其加深认识。
一、识谱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乐谱是音乐的灵魂和支架,没有乐谱的支撑,再好的词也会索然无味,如果不重视识谱,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更换曲目或是曲目交叉,因缺乏理论支撑而唱歌跑调,学习会遇到阻力。因此,不会识谱就像在黑夜行走,没有光亮注定会迷失方向,音乐也会变得杂乱无序,没有欣赏性和美感。
二、识谱教学的对策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会让学生缺乏学习探索的动力。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复杂的音符变得有趣生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读谱。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节拍卡片的方式,利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增加音符,帮助学生学习歌曲[1],在此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打拍子,进行读谱唱歌,这种方式去除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生硬感,直观生动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春天里的小河》曲目教学时,由于歌曲是五线谱的,教师可利用视频用跳动的音符引导学生识谱并快速记忆歌词,只要听到音乐响起,学生的脑海中就会立刻闪现音符跳动的情境,张口随唱。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组织方式,每节课的课时非常有限,三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各不相同,很多任务仅凭个体完成,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忽略部分学生,降低整体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帮助学生进行识谱,如在教授《春天来了》时,由于歌曲可以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教师可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在进行完初步教学后,让学生在小組内自主分工,挑自己认为舒适的声部分乐谱进行组内演唱,并进行班级比赛,增强学习兴趣。
(三)注重听觉能力,重视节奏感[2]。学习乐谱,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很重要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引导增强学生乐感,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在学习《快乐恰恰恰》时,由于歌曲是一首韵律节奏感较强的曲目,教师可以在恰当处进行简单的动作设计,如让学生鼓掌。通过反复听歌曲,让学生熟悉二分音符唱两拍的方式。
(四)利用游戏引导学生熟悉简谱。小学阶段学生都比较爱玩,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来引起学生识谱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接受,如在学习《小春笋》时,由于歌曲本身比较优美,主要是亲切的自然声,如果只是进行歌曲欣赏并跟唱,学生容易在这种节奏感不是很强的学习中走神,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起立的人数方式识别乐谱,让学生记忆深刻。
识谱对于三年级学生学习音乐而言,是一种技能的输送,为顺应新课改,学校必须合理设置音乐课程,切不可随意取消课时,应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照顾不同个体的理解认知力,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案,及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尽量寻求差异化,使学生充分掌握乐谱,积极投入课堂,从小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庆.解读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趣味性[J].小学时代(奥妙),2019(7):74-75.
[2]张茜.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