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从导入开始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binbay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观意愿,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提高学生的无意记忆,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特级教师黄爱华也提出:“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好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就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教学内容,顺利地进入新课的讲授。
  一、精心设问导入,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设置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学习,以解释心中的疑问。如在学习《元朝的统治》中“文天祥抗元”这一内容时,我提问: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气节呢?学生回答道:“这是文天祥被俘后所写的,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在与元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的品格与崇高的气节,能不能因此而否定元统一战争呢?”这一问题并不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深度,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元朝统一战争。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深层次的认知,激起了学生强烈参与意识与讨论意识,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此课的学习中来,并积极运用历史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既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对江南经济的破坏,又要认识到元朝统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历史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时,我们要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旧知为基础和铺垫,将旧知进行延伸与扩展,从而引出新知。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我围绕“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个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展开复习,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论述。秦一统六国,结束了战乱局面,集中政权,修筑长城,抵御外侮,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与货币等,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王朝却只有两代,只存在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呢?是什么导致秦的灭亡,秦又是怎样灭亡的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楚汉战争的讲述。将新授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来导入学习,加强了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避免了直接讲解新课过于突兀,而且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的情况。初中生尚处于认知活动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采用复习导入能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氛围更生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图有像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来传递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果;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久远的历史史实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化解教学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强烈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化》这一内容时,我从网上收集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的图片,并制作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课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青铜文化的辉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与认知,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初中生对故事情有独钟。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着许多的神话、故事、传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就能把学生无意识的注意转为有意识的注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讲授寓于充满趣味的故事情景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就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活动中学习知识,对当时经济、政治、人文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讲述了“陈桥兵变”的故事来引入北宋的建立。又如,学习《人类历史的起源》时,我讲述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导入的方法有许多,上面只是讲了其中的几种,除此之外还有:1.直接导入。即开宗明义,不用其他繁琐的环节,而是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其优势在于直奔主题,重点突出,不足在于单调枯燥,学生刚由课下娱乐时间直接进入学习,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应慎重选用。2.成语导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学生较为熟悉,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我们以此导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影视导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与电影,我们可以截取部分让学生观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截取电影《林则徐》的片断让学生观看。但是要注意的是电视剧并不等于史实,要注重甄别。
  总之,在设计导入时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科学选择。只要是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可以大胆引用,以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把历史课上活,才能使历史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千锤百炼出真金”,这话不无道理。用于作文中,它深刻揭示了作文修改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而学生的参与,则更能显现“锤”与“炼”的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尤其是初中学生的作文,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可学生呢?只是“听众”“看客”,他们对教师批改的作文无动于衷。这样使得作文成了夹在教师和学生
期刊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阅读的目的在于阅读而非考试,阅读的动力就在阅读兴趣。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期刊
摘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从总体规划、师资队伍、行业特点及能力本位四个方面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育人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将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彰显高职校园文化
期刊
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体裁之一,其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要素是经过作家精心组合与设计的,一般线索、头绪比较复杂,主旨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接受美学认为,正是读者的二度创作才给了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也就是说,一个文本的意义,主要是读者赋予的。年龄、阅历、性格等不同的读者解读作品的角度和思想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感受和启迪自然也不同。如鲁迅先生曾对《红楼梦》发表过这
期刊
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语言优美绮丽,“诗词警句,满口余香”;感情细腻缠绵,“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极具阴柔婉约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注重细节的刻画,更使文章摇曳生姿,动人心弦。下面,我们就从细节刻画的角度,一起来欣赏其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景物细节渲染离情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送别》一折中,作者巧妙地将笔触落在细处,精心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媒体技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利用有关“勤奋”“守纪”“诚信”“尊师”“感恩”“励志”“爱国”等内容的演讲录像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指导;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做我们的得力助手,我们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教学效率才会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 辅助教学 教学
期刊
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表现畏惧与消极的学习情绪,甚至产生对抗与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相违背。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期刊
课堂教学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是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善于运用特有的教学机智用心倾听、及时捕捉,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抓住那些不期而遇的动态资源,再把这些资源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定能使课堂教学涌现灵动的风采。  汉乐府《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它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
期刊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记录着一个“乡下人”的身影,他的名字叫沈从文。沈从文勤于练习各种笔法,使其创作的文体呈现出多种风采。这给读者把握其作品中的基本情感倾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细读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诸多反映“湘西”和“都市”人性的作品中,流露出这样一种基本的情感倾向:对乡土生活,他的回忆是甜蜜的,总是从淡淡的笔墨中透露出对故乡山水人事深深的眷恋之情(即倾心乡村的倾向);对都市社会的形形色色,却
期刊
一、提升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纠正错误、规范解题、巩固复习、拓展思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高三年级复习迎考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现有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很难走出教师“一言堂”的困境。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