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环境逐渐改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其中探究性学习就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旨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必要的指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探究情境
  问题是探究的本源,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课堂上的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恰能作为探究教学的题材。学生的思维状况若不受到有效地刺激的话,难以灵活、思辨,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学文章的把握,为学生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好奇心,主动进行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诸如,教师在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老奶奶十分焦急,还要耐等车呢?”“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问题,就能让学生进入一种矛盾的状况,老奶奶一方面焦急,一方面又等待,这样的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细节,加强对文章的把握,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实践探究
  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实践,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写作的实践,另一个是课堂表演、演讲、课外探究等实践,只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一篇课文学习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扩写、文章评论等形式的写作,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了解,还能增加其对文章内容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写作状况下,学生会产生更多实际的知识应用情境,并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最后进行应用,从而增加自己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课堂表演,或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践,课堂表演可以就课文的对话进行表演,让学生带情绪、表情、动作的表演,能够使其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精神状态,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等,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组织课外探究,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学生进行情境的重温,这样才能让学生置身实际的探究环境,重新树立自己的情感和学习感悟。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的作用致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加强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内容,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快地深入到课堂情境中去。为此,教师要在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展示更多学习语文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其徜徉在语文学习的氛围之中。诸如在教授《丰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阅读方法下文章情感表达的差异,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最后让学生理解阅读方式对文章理解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些句子的理解对于学生存在着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点,语文学习本身注重感情,注重情感的迁移,《丰碑》中有这样一句话“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很多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很好,觉得难以理解,怎么就成了丰碑了,为此,教师要让学生从三个层面来对其进行理解:其一,丰碑并不是实指,就像“父爱如山”则是一种比喻,说明其地位和重要性;其二,军需处长和雪存在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其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三,晶莹的丰碑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既凝结了历史,又开拓了未来,就像我们说的路碑,其告诉我们到了哪里,距离我们身后走出了多远,向前还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阐述,实际上就是将一种探究的方法交给学生,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热情,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意义十分重大,面对学生的回答,优秀的教师一般不会用“不对”、“错”这样的评价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其不但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是教师不能利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的话,学生会沉溺进胆怯和自身批判的状态,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受到了抑制,也就没有动力去进行探究。为了更好地改善这种状况,让学生能够在学生的激励下,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培养起探究性思维,更好地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诸如在讲授《草船借箭》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于“借”并不是很了解,认为诸葛亮实际上是“骗”,为此,教师不能轻易置评,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自主性意见,并且将骗和借的深层次的含义进行了解,让学生们认识到之所以说借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睿智,这样就能加深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
  单纯的知识灌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只有坚持能力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举,关注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潜能和思维,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其中探究性学习就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旨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必要的指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
  [2]申丽霞,刘志国.浅谈语文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3]黄薇.语文探究性教学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4(12).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2月-2010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1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7例患儿治愈100例(85.74%),好转15
【摘要】先生曾去过北京好几回,他当然知道京城里的这段美景俗事——他的“秋槐落蕊”的联想也许正是从“春榆落果”脱胎而来的吧——但下笔的时候,则可以肯定他啥也没有看到,因为8月的京城里“春榆落果”也早已过了。  【关键词】秋槐落蕊;郁达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郁达夫先生1934年8月写下的散文《故都的秋》,入选语文高中课本总也有几十年了。然而,其第4节所谓的秋槐落蕊,我一直没
【摘要】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进行补救或矫治的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关注对象。这一群体的形成主要有心理因素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几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因为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产生厌学情绪,也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基础与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学习
将偏磷酸铈无机离子离子交换剂填充在色谱柱中,以高纯氮气为流动相,采用气相色谱分离法研究了该固定相的分离条件及分析性能,结果表明,该填料对芳香烃类化合物具有令人满意的分析
【摘要】目前,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其全面发展,关注和谐课堂的构建。“和谐课堂”的构建强调以人为主体,课堂上活动主体是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兴趣、潜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和谐的、符合师生所期望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下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激活课堂,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可见,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通过增添提问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创设和谐情境,融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摘要】散文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鉴赏领悟到散文的优美,还要交给他们鉴赏的方法技巧。在教学写景散文时我从以下几方面教给学生鉴赏的技巧:一、解读文章题目,初步了解写作对象;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三、调动想象的翅膀,走进作者的意境;四、品味作品语言,感受作者真情;五、朗读贯穿始终,提升思想境界。  【关键词】写景散文鉴赏;解读题目;理清脉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纪元,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融为一体,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审美体验,极大地激起了师生对教学的兴趣。然而,许多教师不能科学地认识多媒体的局限性,一味地去追逐它的趣味性,花样的课件掩盖了语文的文字性和文学性,使语文教学停留在了表层上。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多媒体的得失以及如何去科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喜欢上作文,让写话、习作教学不再困扰我们呢?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提出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笔者本着降低学生起始阶段写作难度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力求为以后更好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以说促写;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