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会先做好备课工作,然后按照教案一步一步地实施教学计划。但事实上,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意外”,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影响。这些“惊喜”或“意外”,便是课堂生成性资源。规范地说,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由于其基础不同、经历各异、知识积累程度不一样等原因,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不同的看法、观点,做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状态和表现都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资源生成创造条件
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非随意生成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做好备课工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对课程内容吃透摸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好假设,对多种教学情境进行预设并想好对策。这样就可以促成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而如果课堂教学时,学生状态不够好——学习热情不高、反应不积极,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生成性资源,那么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课堂留白”,在教学真空地带引导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学习,促使课堂“惊喜”的发生。
以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内容为例。上课之前,教师就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把课堂教学的步骤、提问的方式和内容、“留白”的时间节点等一一设计好;并在课前给学生们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们去阅读课本内容,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简要归纳和总结。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课前自学,学生们对“民族精神”这一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们的想法就会更加活跃,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和引导,就可以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灵感,促成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二、细心关注洞察,深入挖掘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还要学会洞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以及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如果学生反应积极、状态良好,教师就要趁热打铁,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促使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如果学生表现消极、学习状态不佳,教师则要合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之中,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去促使动态课堂资源的生成。
仍然以“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内容为例,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学时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们认为这一课内容并不难懂,且与时政紧密相关联,就会颇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听取教师的讲解、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状态良好。这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如通过讨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为何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就可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二是,学生可能会觉得这节课内容过于简单,背一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了,不予重视。这时,教师就要巧妙引导了,例如可抓住时下焦点时政问题钓鱼岛事件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在与教师的互动、与同学的交流中被激活,从而产生新的看法与观点。这时教师再细心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小小闪光点,并加以挖掘和利用,也可以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拓展生成性资源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生成资源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还要用心观察、细心捕捉,更要不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延伸思路,升华生成性资源。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即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整合、利用,将这些看似“意外”的“惊喜”转化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感知力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帮助学生学习到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学习完“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容之后,教师可组织班内学生以钓鱼岛事件为主题,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为:面对日本企图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情形,我国国民应该如何理性爱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生活情境与活动情境的设置,学生们便可以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就这样,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环境,让学生的潜在思维得以大大发挥;教师也在学生自主讨论过程中,将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更好地促进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施,可谓一举两得。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资源生成创造条件
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非随意生成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做好备课工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对课程内容吃透摸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好假设,对多种教学情境进行预设并想好对策。这样就可以促成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而如果课堂教学时,学生状态不够好——学习热情不高、反应不积极,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生成性资源,那么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课堂留白”,在教学真空地带引导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学习,促使课堂“惊喜”的发生。
以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内容为例。上课之前,教师就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把课堂教学的步骤、提问的方式和内容、“留白”的时间节点等一一设计好;并在课前给学生们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们去阅读课本内容,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简要归纳和总结。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课前自学,学生们对“民族精神”这一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们的想法就会更加活跃,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和引导,就可以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灵感,促成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二、细心关注洞察,深入挖掘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还要学会洞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以及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如果学生反应积极、状态良好,教师就要趁热打铁,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促使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如果学生表现消极、学习状态不佳,教师则要合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之中,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去促使动态课堂资源的生成。
仍然以“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内容为例,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学时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们认为这一课内容并不难懂,且与时政紧密相关联,就会颇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听取教师的讲解、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状态良好。这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如通过讨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为何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就可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二是,学生可能会觉得这节课内容过于简单,背一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了,不予重视。这时,教师就要巧妙引导了,例如可抓住时下焦点时政问题钓鱼岛事件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在与教师的互动、与同学的交流中被激活,从而产生新的看法与观点。这时教师再细心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小小闪光点,并加以挖掘和利用,也可以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拓展生成性资源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生成资源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还要用心观察、细心捕捉,更要不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延伸思路,升华生成性资源。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即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整合、利用,将这些看似“意外”的“惊喜”转化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感知力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帮助学生学习到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学习完“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容之后,教师可组织班内学生以钓鱼岛事件为主题,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为:面对日本企图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情形,我国国民应该如何理性爱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生活情境与活动情境的设置,学生们便可以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就这样,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环境,让学生的潜在思维得以大大发挥;教师也在学生自主讨论过程中,将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更好地促进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施,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