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将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用工缺口巨大,于是组织了大量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顶岗实习。本文针对在校中职学生到信产企业实习所带来的问题简要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能更好的推动信产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产企业;学生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以后将达到年产1亿台、总产值上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重庆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到85万。随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用工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企业用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组织大量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不等的“教学实习”,于是“学生工”的问题随之出现。
一、中职在校学生到信产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信产企业用工量大且用工时间不固定,为保证信产重点企业用工,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将用工指标分配给各中职学校,为完成上级下达的送工任务,学校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停课到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导致学校只能被迫调整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反映强烈,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四处投诉或找学校理论,对中职学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实习学生年龄小,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太长
到各信产企业实习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岁,其中16-17岁占85%以上,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到企业后每天要连续从事12小时左右的工作,经常没有星期天,还要倒夜班,对这些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三)企业管理缺少人性化,实习生稳岗率不高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辱骂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在实习期将满时,班组长找各种理由开除学生。学生加班费经常少算,即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后也不补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学生每天几乎就干三件事,即上班、吃饭、睡觉。这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讲,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尽管学校和实习带队教师做了大量的动员和思想工作,仍有不少实习生自行离厂。很多学校的实习稳岗率都只有60%-70%。企业则依仗有政府的支持,完全不在乎送生学校、家长、实习生的感受,我行我素。
(四)实习生收入偏低,生活区消费偏高
在中职学生实习的企业中,除富士康底薪1550元以外,其他公司每月底薪仅1100元,2013年10月才上调为每月1200元。学生每月付出艰辛劳动,即使没有休息,每天加班4小时也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各中职学校也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上级和用工企业反映过,但改进不大。生活区部分消费品比学校明显偏高,比如:餐饮、水果、部分日用品等,实习学生意见较大。
(五)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流失较多
到信产企业实习的中职在校生,绝大多数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操作简单而且枯燥,每天进行简单重复的动作,加上企业在管理、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对就读中职学校感到失望,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打工,造成部分学生流失,进而对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企业在对学生工的管理上脱节,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各信产企业员工流动性强,更换频繁,班组长也可以随意开除实习生,而且往往不通知企业人事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如果学生从工厂脱离监管后出现人生安全事故,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
二、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实习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做好招工就业服务工作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市、区(县)、镇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发布、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使信产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就业部门手里,促进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资金投入,使劳动力市场真正达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要,成为供需双方最迅捷、最可靠的交换场所;由政府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宣传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请进来考察信息产业的就业环境,建立跨区域劳务协调机制,积极为企业引进劳动力。
(二)制定行业自律规定,规范行业用工秩序
由市劳动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针对当前信产企业劳动用工、学生薪酬支付等情况,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制定信息产业行业自律规定,提出具体措施,并要求企业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促进企业自身用工行为的规范。
(三)尽量不安排在校在读学生到企业实习
大多数二、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6岁至17岁,其身心发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思想意识不到位,吃苦耐劳差,这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管理、生产和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社会形象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技工培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加大技工培训基地建设力度,采用定向式培训、订单式培养的方法,下大力气培养一批企业当前急需的技能人才,缓解企业当前的用工荒。
(五)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转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信产行业的就业岗位;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以优惠,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信息产业就业。
(六)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企业要认识到自身用工的主体地位,必须承担招工用工的主要责任,企业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提高薪资待遇,增强企业吸引力。解决用工短缺的关键是提高职工待遇,但物价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和趋势,应根据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时调整职工薪资,尽量接近甚至超过周边地区的薪酬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各种福利待遇,增强企业用工吸引力;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减少职工流失。企业要理性地审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关系,改变短期用工行为,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正当权益,进一步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減少员工流失;三是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员工要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生日送蛋糕、生病探望、节日祝贺等形式,千方百计满足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四是加大技改投入,降低企业用工人数。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高新技术设备,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员工的依赖度,更好地适应劳动力供应长期紧缺的形势。
【关键词】信产企业;学生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以后将达到年产1亿台、总产值上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重庆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到85万。随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用工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企业用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组织大量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不等的“教学实习”,于是“学生工”的问题随之出现。
一、中职在校学生到信产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信产企业用工量大且用工时间不固定,为保证信产重点企业用工,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将用工指标分配给各中职学校,为完成上级下达的送工任务,学校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停课到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导致学校只能被迫调整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反映强烈,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四处投诉或找学校理论,对中职学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实习学生年龄小,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太长
到各信产企业实习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岁,其中16-17岁占85%以上,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到企业后每天要连续从事12小时左右的工作,经常没有星期天,还要倒夜班,对这些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三)企业管理缺少人性化,实习生稳岗率不高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辱骂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在实习期将满时,班组长找各种理由开除学生。学生加班费经常少算,即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后也不补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学生每天几乎就干三件事,即上班、吃饭、睡觉。这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讲,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尽管学校和实习带队教师做了大量的动员和思想工作,仍有不少实习生自行离厂。很多学校的实习稳岗率都只有60%-70%。企业则依仗有政府的支持,完全不在乎送生学校、家长、实习生的感受,我行我素。
(四)实习生收入偏低,生活区消费偏高
在中职学生实习的企业中,除富士康底薪1550元以外,其他公司每月底薪仅1100元,2013年10月才上调为每月1200元。学生每月付出艰辛劳动,即使没有休息,每天加班4小时也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各中职学校也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上级和用工企业反映过,但改进不大。生活区部分消费品比学校明显偏高,比如:餐饮、水果、部分日用品等,实习学生意见较大。
(五)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流失较多
到信产企业实习的中职在校生,绝大多数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操作简单而且枯燥,每天进行简单重复的动作,加上企业在管理、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对就读中职学校感到失望,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打工,造成部分学生流失,进而对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企业在对学生工的管理上脱节,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各信产企业员工流动性强,更换频繁,班组长也可以随意开除实习生,而且往往不通知企业人事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如果学生从工厂脱离监管后出现人生安全事故,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
二、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实习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做好招工就业服务工作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市、区(县)、镇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发布、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使信产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就业部门手里,促进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资金投入,使劳动力市场真正达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要,成为供需双方最迅捷、最可靠的交换场所;由政府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宣传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请进来考察信息产业的就业环境,建立跨区域劳务协调机制,积极为企业引进劳动力。
(二)制定行业自律规定,规范行业用工秩序
由市劳动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针对当前信产企业劳动用工、学生薪酬支付等情况,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制定信息产业行业自律规定,提出具体措施,并要求企业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促进企业自身用工行为的规范。
(三)尽量不安排在校在读学生到企业实习
大多数二、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6岁至17岁,其身心发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思想意识不到位,吃苦耐劳差,这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管理、生产和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社会形象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技工培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加大技工培训基地建设力度,采用定向式培训、订单式培养的方法,下大力气培养一批企业当前急需的技能人才,缓解企业当前的用工荒。
(五)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转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信产行业的就业岗位;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以优惠,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信息产业就业。
(六)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企业要认识到自身用工的主体地位,必须承担招工用工的主要责任,企业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提高薪资待遇,增强企业吸引力。解决用工短缺的关键是提高职工待遇,但物价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和趋势,应根据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时调整职工薪资,尽量接近甚至超过周边地区的薪酬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各种福利待遇,增强企业用工吸引力;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减少职工流失。企业要理性地审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关系,改变短期用工行为,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正当权益,进一步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減少员工流失;三是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员工要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生日送蛋糕、生病探望、节日祝贺等形式,千方百计满足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四是加大技改投入,降低企业用工人数。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高新技术设备,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员工的依赖度,更好地适应劳动力供应长期紧缺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