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则意识是将生活规则内化于心的认识和体验,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往往建立在其认识规则、理解规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校德育课题实践研究,尝试提出深入理解递进型任务体系,梯度培养规则意识;结合班情落实“任务驱动”操作模式,促进内化规则意识,达到以“任务”为主线培养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
九月的一年级新生入学会让教师感到有些混乱,因为幼儿园在作息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都与小学不同。小学课堂要求较多:上课时不可交头接耳,不可东张西望;在课前要做好所有的准备;上课时需要得到教师允许才能离开教室……这么多规则要求,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加强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才能更好适应小学生活。
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生活秩序得以维护,人身安全拥有保障;反之,没有规则的社会必定是杂乱无章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学生把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生活,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新一代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理解递进型任务体系,梯度培养规则意识
根据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开展一年级学生基本素养德育课题研究,围绕培养规则意识设计适合低年级孩子的一系列任务,分别是“我是课堂小明星”活动、“我是光盘侠”活动、“寻找醉美云东海”春游活动、“我是时间小主人”活动四个内容。
设计思路从校园课堂内外的常规,过渡到校外公共生活的规则,最后落脚在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带来的高效生活上,从遵守规则带来的直接积极影响过渡到规则意识促进生活的间接作用上。笔者认为,理清任务间的关系更有利于一线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四个任务主题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呈螺旋递进式上升,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随着任务的实施,促进学生理解规则,从而形成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第一阶段“我是课堂小明星”活动,通过一年级适应期课堂常规评比活动,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常规及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初步形成规则意识,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集体荣誉感。
第二阶段“我是光盘侠”活动,文明用餐是校园文明的重要体现,把课堂规则延伸到校园生活规则。通过“守规则,享美味——文明用餐我能行”主题班会和“进餐赢粮票,集市换种子——文明餐桌评比”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做人,通过小小的餐桌,传承礼仪文化,倡导文明风尚。
第三阶段“寻找醉美云东海”春游活动,从校内学习生活的规则过渡到校外社会生活的规则。在大自然的活动中,需要遵守规则才能保障集体出行的安全,需要同伴间的相互团结与合作才能促进春游的顺利进行,遵守规则让春游过程更加美好,加深认识规则的积极作用。
第四阶段“我是时间小主人”活动,时间知觉在人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将间接作用于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有利于适应一年级学习和生活。但由于时间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导致常常会忽视时间的存在。因此,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时间的宝贵,培养时间观念,明白遵守规则、制定规则才能更好地珍惜时间。
二、结合班情落实“任务驱动”操作模式,促进内化规则意识
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任务驱动下的基本素养培养活动,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自主研究等过程。根据我校师生素质和“活教育”办学理念,学校推行基本素养培养“发现任务——确定任务——执行任务——评价反馈”的“任务驱动”操作模式,笔者作为一线工作的班主任尝试结合班情落实“任务驱动”操作模式,促进学生内化规则意识。
第一步发现任务,结合班情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景中,自主发现问题。这一步在班上这样创新——天天开起了“两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早读前的早会激发学生内驱力,放学前的夕会强化学生良好行为。早会是学生的舞台,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提前收集关于规则意识的内容,可以读弟子规、讲故事、谈见闻等,轮流担任小主持展示;夕会是小班干报告一天内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争取问题不过夜,明天有进步。长期坚持下来,早会的3分钟是“内服”,把规则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上;夕会的5分钟是“外敷”,把规则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步确定任务,结合学校递进型德育任务体系,在班级“两会”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孩子重点关注对应问题现象,把“有痕的任务”化为“无痕的兴趣”,将“老师要我做”变成“我想做”。
第三步執行任务,尝试根据学校的大任务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小任务。如“我是课堂小明星”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班上的每周小任务,“课前准备速度赛”,“课堂坐姿比比看”“读书姿势我做好”“回答问题我最棒”一系列的每周活动依次进行,通过计时、打卡、登光荣墙等方法,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得到大家的表扬与鼓励,同时课堂常规也逐步得到巩固。经过班级特训,学生们表现积极,个个争当“课堂小明星”,在年级比赛也获得课堂常规优秀班级。
第四步评价反馈,每个任务都设计了量化评价表格,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丰富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结合班情,教师应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重视量化评价表格,对量化表格内容进行纵向、横向等多维角度的对比,在对比与分析中发现任务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如,在“寻找醉美云东海”春游活动,量化评价表格的记录里有这样一项内容“我能做到不去危险区域玩耍”。针对这一点,教师要认真思考对于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怎样理解危险区域呢?这样一来,教师能更快、更好地意识到任务延伸的教育点。
一年级学生在探究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同伴间的交往、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学会遵守集体规则和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规则意识,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沐.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中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王东华.学校规则教育的放逐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9.
[3]常宇环.幼儿园教育中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汪洋.小学生规则意识培育路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
[5]严经球.加强幼小衔接培养规则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6.
责任编辑 李 源
【关键词】任务;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
九月的一年级新生入学会让教师感到有些混乱,因为幼儿园在作息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都与小学不同。小学课堂要求较多:上课时不可交头接耳,不可东张西望;在课前要做好所有的准备;上课时需要得到教师允许才能离开教室……这么多规则要求,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加强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才能更好适应小学生活。
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生活秩序得以维护,人身安全拥有保障;反之,没有规则的社会必定是杂乱无章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学生把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生活,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新一代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理解递进型任务体系,梯度培养规则意识
根据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开展一年级学生基本素养德育课题研究,围绕培养规则意识设计适合低年级孩子的一系列任务,分别是“我是课堂小明星”活动、“我是光盘侠”活动、“寻找醉美云东海”春游活动、“我是时间小主人”活动四个内容。
设计思路从校园课堂内外的常规,过渡到校外公共生活的规则,最后落脚在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带来的高效生活上,从遵守规则带来的直接积极影响过渡到规则意识促进生活的间接作用上。笔者认为,理清任务间的关系更有利于一线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四个任务主题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呈螺旋递进式上升,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随着任务的实施,促进学生理解规则,从而形成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第一阶段“我是课堂小明星”活动,通过一年级适应期课堂常规评比活动,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常规及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初步形成规则意识,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集体荣誉感。
第二阶段“我是光盘侠”活动,文明用餐是校园文明的重要体现,把课堂规则延伸到校园生活规则。通过“守规则,享美味——文明用餐我能行”主题班会和“进餐赢粮票,集市换种子——文明餐桌评比”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做人,通过小小的餐桌,传承礼仪文化,倡导文明风尚。
第三阶段“寻找醉美云东海”春游活动,从校内学习生活的规则过渡到校外社会生活的规则。在大自然的活动中,需要遵守规则才能保障集体出行的安全,需要同伴间的相互团结与合作才能促进春游的顺利进行,遵守规则让春游过程更加美好,加深认识规则的积极作用。
第四阶段“我是时间小主人”活动,时间知觉在人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将间接作用于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有利于适应一年级学习和生活。但由于时间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导致常常会忽视时间的存在。因此,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时间的宝贵,培养时间观念,明白遵守规则、制定规则才能更好地珍惜时间。
二、结合班情落实“任务驱动”操作模式,促进内化规则意识
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任务驱动下的基本素养培养活动,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自主研究等过程。根据我校师生素质和“活教育”办学理念,学校推行基本素养培养“发现任务——确定任务——执行任务——评价反馈”的“任务驱动”操作模式,笔者作为一线工作的班主任尝试结合班情落实“任务驱动”操作模式,促进学生内化规则意识。
第一步发现任务,结合班情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景中,自主发现问题。这一步在班上这样创新——天天开起了“两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早读前的早会激发学生内驱力,放学前的夕会强化学生良好行为。早会是学生的舞台,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提前收集关于规则意识的内容,可以读弟子规、讲故事、谈见闻等,轮流担任小主持展示;夕会是小班干报告一天内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争取问题不过夜,明天有进步。长期坚持下来,早会的3分钟是“内服”,把规则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上;夕会的5分钟是“外敷”,把规则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步确定任务,结合学校递进型德育任务体系,在班级“两会”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孩子重点关注对应问题现象,把“有痕的任务”化为“无痕的兴趣”,将“老师要我做”变成“我想做”。
第三步執行任务,尝试根据学校的大任务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小任务。如“我是课堂小明星”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班上的每周小任务,“课前准备速度赛”,“课堂坐姿比比看”“读书姿势我做好”“回答问题我最棒”一系列的每周活动依次进行,通过计时、打卡、登光荣墙等方法,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得到大家的表扬与鼓励,同时课堂常规也逐步得到巩固。经过班级特训,学生们表现积极,个个争当“课堂小明星”,在年级比赛也获得课堂常规优秀班级。
第四步评价反馈,每个任务都设计了量化评价表格,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丰富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结合班情,教师应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重视量化评价表格,对量化表格内容进行纵向、横向等多维角度的对比,在对比与分析中发现任务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如,在“寻找醉美云东海”春游活动,量化评价表格的记录里有这样一项内容“我能做到不去危险区域玩耍”。针对这一点,教师要认真思考对于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怎样理解危险区域呢?这样一来,教师能更快、更好地意识到任务延伸的教育点。
一年级学生在探究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同伴间的交往、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学会遵守集体规则和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规则意识,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沐.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中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王东华.学校规则教育的放逐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9.
[3]常宇环.幼儿园教育中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汪洋.小学生规则意识培育路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
[5]严经球.加强幼小衔接培养规则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6.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