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而游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t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基于对人生命的关切和超越人生困境的渴望,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庄子追求着精神上的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但逍遥游并非是要完全脱离人间世,而是要与人间世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以求得悠游于世。
  关键词逍遥游 困境 超越 自由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庄子之文“忽而例事,忽而例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①而《逍遥游》在《庄子》中位居首篇,可见逍遥游思想在庄子哲学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庄子面对着人生困境,基于对个体生命的关照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后世之人对此思想各有说辞,褒贬不一。本文旨在谈谈对逍遥游思想的理解,阐述一下他并非避世而是游世的思想。
  1 何为逍遥游
  逍遥游,给人以轻灵飘逸的感觉。这感觉首先来自于“逍遥”。对逍遥的解释,古今不同。大体说法可归为三种:“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穆夜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②尽管各家解释不尽相同,但都认可那是某种轻松自在的状态。是不为欲所动,不为物所累,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某种境界。这种境界的表现便是“游”。
  所谓的游,从根本上说是心灵的游,是精神的游。形体是无法游的,处在人间世,形体必受种种条件的束缚和限制,必与其他的物相对,因而它必须妥协于、迁就于这个世界。心却不必。它可以化一切物于无形,因而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个轻灵无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物消失了,当然并非客观上的消失,而是被心消解于无形了,于是你便可以自在地游在这无尽的世界中,这里只有你,没有任何与你相对的东西。你可以无所牵挂地尽情畅游,又焉能不逍遥自在呢?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和世间的许多事物相对。外物的存在限制着你不能尽得逍遥。因此就要让它们消失。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庄子却自有他的办法。作为对象的外物不能消失,但是我们自己可以消失。自己消失了,对象自然在你的世界中也就消失了。古语云:心不在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我心不在,世界又何在呢?
  这时,对你来说剩下的只是一个清明纯粹的世界,你自然可以在其中逍遥自在的游,悠然自得。如此,你便可以不执着于外物,不被外物束缚左右。这样就达到了“无待”,达到了庄子的逍遥游境界。
  2 生命之困
  叔本华曾经说,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个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都是痛苦。在庄子的时代,就是那样一个充斥着苦难的时代。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社会中一面是饱腹、淫乐,“朱门酒肉臭”,一面是饥饿、困苦,“路有冻死骨”。极少数人的腐化奢侈建立在对绝大多数人的压迫剥削之上。面对着人欲横流的悲惨世界,作为一个极具浪漫气质、向往逍遥无待的哲人,庄子比同期其他任何思想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生所面临的诸种困境。概括来说,其对生命困境的描述主要包括来自于个体的困境和来自社会的困境。
  首先,来自于个体的困境又包括个体的生死之困和个体的情欲之困。生与死是人生必然要面对的,最终无法跨越的界限。生命纵然美好,但有着历史性,其消亡是客观必然的,谁也无法改变。庄子对此也有深刻体会。他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如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③庄子深刻认识到,个体的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分子,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④的。
  除了生死之困,个体生命还要面对自身的情欲之困。庄子认为:“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对名利有着极大的欲望,但是欲壑难填,欲望往往是造成人精神负累的重要因素,因为“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能也。”⑤使人终生陷入各种各样的忧虑痛苦之中:更有甚者,人会为之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⑥所以,在庄子看来,利害之欲和哀乐之情都是“生之害也”、“天下之至害也”,是必须予以超越的。
  其次,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更为沉重且无法逃脱的痛苦还是来自于社会本身。社会生活之中的弱肉强食,纷争与倾轧,更成为人陷入苦痛境地的现实基础。庄子曾生动地揭示了人们陷入现实争斗而不能自拔的状况:“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抅,日以心斗……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⑦人生劳苦焦虑,多是拜社会所赐,任何人都不能逃脱社会生活的苦难:“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社会的时势构成生命困境的外在力量。
  在庄子看来,无论是来自于个体的困境还是来自于社会的困境,都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庄子称(下转第92页)(上接第61页)之为“命”。庄子认为,“命”这种必然性对个体生命影响巨大,不仅能够决定个人的生死大限,而且能够决定个人的贫富穷达,甚至能够决定个人的社会伦常关系。于是,自由受到實实在在的威胁。
  然而,“要求自由是人的本质。”庄子对自由怀有着热切的渴望。他的哲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命”)的超越,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逍遥”)。
  3 悠游于世
  真正的逍遥游,并非是对这个世界的完全超离。世界是无法逃避的,我们生来便处于这个世界,并注定要在这个世界中生老病死。于是,我们的游必定是在这个世界之中的游。但是又必须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不能完全地进入或投入这个世界。完全的进入,意味着你将和整个世界捆绑在一起。世界会用形形色色的东西去束缚牵绊你,那你如何能自由,如何能逍遥游?
  因此,逍遥游就是要对人间世若即若离,却又不即不离。无法逃避决定着你必须置身于这个世界中,而这个世界又充斥着太多的无奈,这些无奈又驱使着你要超越这个世界。庄子看透世间的坎坷辛苦,提出逍遥游的思想,并非是为了消极避世。庄子作为一代圣哲,岂会不知人世的不可逃避。他是希望世人能够尽量超脱俗世的束缚,减轻人生困境的苦痛。在人间世中过得从从容容。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先要目无全牛,而后方能尽得全牛。
  正所谓“无欲则刚”。首先有了正确的心态,方能趋向真正的逍遥游。庄子始终以旷达的态度对待名利。楚威王曾请庄子为相,却遭拒绝。他说:“吾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庄子认为,世间的追名逐利,权诈争斗,就如蚊蝇的肆意争飞一样,不值一提。而世间之人却深陷其中,水深火热。于是,庄子提出要对世俗进行超越,要摆脱社会伦理纲常、名利是非的纠缠,将精神升华,让心灵自由。
  其次,在现实行为中,如何得以逍遥,关键是看如何用自身。在庄子看来,“无用”即“大用”。如“五石之瓠”可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不中绳墨之“大树”可树之广漠之野,“逍遥乎寝卧其下”。⑧无用之用也是用,关键是看用得是否恰当,是否能自得其所。用得好,则能化腐朽为神奇,用无用以游无穷。
  庄子的“逍遥游”,是对精神的洗礼,使行为更加贴近自然心性。它可以化解人的心结,平衡人的心灵,具有息心化欲的功能。这正是庄子所提倡的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的意义所在。几千年来,许多知识分子能够安贫乐道正是得逍遥游之道。王国维曾有言:“有境界自成高格。”
  现代的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⑨万木葱茏的背后是将人们越束越紧的名利圈。人们陷入物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在层层的社会约束面前,人们不断迷失自我,生活得战战兢兢。在这个浊重的世界,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苦闷。此时此刻庄子的逍遥游世思想无疑是一支绝佳的精神清新剂,指引着我们从功名利禄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逍遥游的思想教给我们悠游于世的平易恬淡,教给我们如何从容处世,逍遥自得。
  
  注释
  ①林云铭.庄子因.
  ②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5.
  ③庄子·知北游.
  ④⑧庄子·人间世.
  ⑤庄子·庚桑楚.
  ⑥庄子·骈拇.
  ⑦庄子·齐物论.
  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59:3256.
  
  参考文献
  [1]庄子.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北京:中华书局,2005.
  [4]崔大华.庄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1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逐渐蔓延至政治、文化领域,推动了人力资本、知识、技术、信息等的跨国界流动。其中,作为各国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亦卷入其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跨国高等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及实现手段之一,受到了政府及学界内外的高度重视。诚然,经济收益、教育扶助、品牌
期刊
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精辟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大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聚散地,也是培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大学缺失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失去了民族性。缺乏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的高等教育,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强国。
期刊
中共2008《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指向性的作用,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学生的素质。所以,努力建设一支
期刊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社会需要培养大量的擅长实践应用的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既给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期刊
0 引言    作为影响二语学习水平的重要学习者变量之一,语言学习策略(以下简称学习策略)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也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涌现了一大批专注于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及学术成果。然而,迄今为止,静态研究在该领域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侧重于实证的动态研究虽然已得到重视,却并没有显现出很好的实践价值.本文以0xfbrd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揭示英语
期刊
为了全面落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等多种调查方式在重庆市高校中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走访了15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向大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6份,回收率为94.8%,向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基于上述调查,本文就重庆市高校“阳光体育”开展运行存在的
期刊
《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以下简称《红皮书》)是由广州市妇联研究室、市广州妇女学会、家庭期刊集团等机构联合组成调查小组,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0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历时3个月完成。问卷主要调查广州地区女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与就业、交往与情感、婚姻与人生、消费等四大方面的价值观,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广州女大学生在学习、
期刊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两大类: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情感体验是作为个体因素作用于学习动机的。所谓情感,只不过是人对周围现实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产生于认识过程,认识对情感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比如当现实符合我们需要时,就产生快乐、满意等情感;否则就产生忧伤、痛苦、厌恶等情感。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凡与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情感体验。
期刊
近十来年,七十多所高师院校相继开设了小学教育专业,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高学历的小学教师。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和高能力,用人单位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课堂教学能力、对班集体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力等相对较弱。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符合教育实践需求的合格教师,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探明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为做好“十二五”及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韩山师范学院规划与评估中心于2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对象包括全校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教辅和科研人员等,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等关系学院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含20项选择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29份,回收问卷686份,有效问卷641份,回收率82.8%,问卷有效率93.4%符合问卷调查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