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全面挖掘学生的作文潜能,让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创设写作兴奋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创设作文的兴奋点呢?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巧用正面评价,激发作文兴趣
我们往往注重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评讲时对他们盛赞有加,而对那些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却常常冷落一旁。久而久之,部分被忽略的便会视作文为畏途,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每次批改作文,我都尽量多看学生的优点,寻找其作文的闪光点。例如,每次作文批改,我都会寻觅那些出自学生手笔的佳词妙句。无论是立意新颖的警策句,意蕴丰富的含蓄句,还是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活用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都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扬。不仅在作文本上作批注,下赞语,而且还宣读于课堂,让大家一起来欣赏。
这样,每次作文评讲都有二十多位同学的佳词妙句在课堂上得到赞扬、欣赏,使学生感到要写好作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于是,人人都鼓着一股劲:写得好的,盼望着下一次的作文写得更好;写得不好的,盼望下一次作文自己也能得到赞扬和欣赏。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对他们触动更大,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并非差得一无是处,也有值得人们欣赏的地方。因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作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二、寻找生活的美,用美感动他人
中学生生活面狭窄,所接触的大多是凡人凡事,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许多学生就感到生活太平淡,没啥可写的。其实,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启发学生如何从凡人凡事中挖掘出生活中的美来,就成了拓宽写作材料的重要一环。
如有位学生写了一件小事,说的是:妹妹的书包掉进河里,许多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还是位农村大嫂帮妹妹拾到书包。对这个并不新奇的故事,作者起初是这样挖掘的:“我原以为,随着桥的建成,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冷漠无情,却不想眼前的这位大嫂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作者能较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是挖掘得还不够深刻。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作者:这位农村大嫂给我们送来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深刻的一课的精神底蕴又是什么呢?经过点拨思考,作者终于顿悟,作了更进一步的开掘:“我原以为,随着桥的建成,经济的飞速发展,原先大嫂大婶们的那股真情早已随桥下的流水而消逝了,却不想眼前这位大嫂又将这失却的温馨的真情送来了。”在这里,作者挖掘得既自然,又深刻。
三、创新显高度,特性显才华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思想日趋成熟,思维敏捷,目光敏锐,对许多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我们组织学生去参观县城的文塔,这一古塔经岁月的风吹雨蚀已斑驳不堪,比起大雁塔来,这塔确实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就是在这平凡中,有个同学却见出了其独特之处。他这样写道:
“站在这塔前,我兴奋了,中华的塔,历史的塔,还有我心中的塔。它们排成一道风景,让我痴迷,让我失眠。冥冥中孕育了我最初的也是最真挚的情怀……就这样,站在文塔前,想纵横八千里的河山,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感谢文塔给我的情感,感谢这块土地给我的温暖。……我爱家乡的文塔,爱文塔沧桑的历史,更爱它脚下的这块土地,和土地上奋斗不息的人们。我常遐想着怎样用我们年轻的双手,去再造一个像这文塔一样的辉煌……”
在这里,作者有别于赞美文塔历史悠久,构筑精巧等常见的主题,而是独具慧眼,上升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再造祖国新的辉煌这样全新的主题上来。足以见出作者丰富的感情、博大的胸怀、美好的情操。这不正是我们当今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创造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品质么?于是,在评讲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大家欣赏,学习其创新意识,使大家的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评改方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
在评改方面,我采用了自改、互改、老师评改的灵活方式。每次作文后,先让学生自改,除了改正错字病句之外,还要求划出其最得意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加以批注。然后再由评改小组互改,进行广泛的讨论,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统揽全局,指点迷津,既评析文章,又评析评改小组的评语,使学生明确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以及该怎样评价文章。学生再根据评改小组的意见,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消化,自我提高。
这种评改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人人积极参与,尽情地体现自己的特性、展现自己的风采。一次作文评改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能赏析到五六篇风格不同、程度不一的作文。作文评改的信息能及时得到反馈,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是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评改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经过几年来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用创设作文兴奋点的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成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巧用正面评价,激发作文兴趣
我们往往注重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评讲时对他们盛赞有加,而对那些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却常常冷落一旁。久而久之,部分被忽略的便会视作文为畏途,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每次批改作文,我都尽量多看学生的优点,寻找其作文的闪光点。例如,每次作文批改,我都会寻觅那些出自学生手笔的佳词妙句。无论是立意新颖的警策句,意蕴丰富的含蓄句,还是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活用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都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扬。不仅在作文本上作批注,下赞语,而且还宣读于课堂,让大家一起来欣赏。
这样,每次作文评讲都有二十多位同学的佳词妙句在课堂上得到赞扬、欣赏,使学生感到要写好作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于是,人人都鼓着一股劲:写得好的,盼望着下一次的作文写得更好;写得不好的,盼望下一次作文自己也能得到赞扬和欣赏。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对他们触动更大,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并非差得一无是处,也有值得人们欣赏的地方。因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作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二、寻找生活的美,用美感动他人
中学生生活面狭窄,所接触的大多是凡人凡事,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许多学生就感到生活太平淡,没啥可写的。其实,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启发学生如何从凡人凡事中挖掘出生活中的美来,就成了拓宽写作材料的重要一环。
如有位学生写了一件小事,说的是:妹妹的书包掉进河里,许多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还是位农村大嫂帮妹妹拾到书包。对这个并不新奇的故事,作者起初是这样挖掘的:“我原以为,随着桥的建成,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冷漠无情,却不想眼前的这位大嫂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作者能较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是挖掘得还不够深刻。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作者:这位农村大嫂给我们送来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深刻的一课的精神底蕴又是什么呢?经过点拨思考,作者终于顿悟,作了更进一步的开掘:“我原以为,随着桥的建成,经济的飞速发展,原先大嫂大婶们的那股真情早已随桥下的流水而消逝了,却不想眼前这位大嫂又将这失却的温馨的真情送来了。”在这里,作者挖掘得既自然,又深刻。
三、创新显高度,特性显才华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思想日趋成熟,思维敏捷,目光敏锐,对许多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我们组织学生去参观县城的文塔,这一古塔经岁月的风吹雨蚀已斑驳不堪,比起大雁塔来,这塔确实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就是在这平凡中,有个同学却见出了其独特之处。他这样写道:
“站在这塔前,我兴奋了,中华的塔,历史的塔,还有我心中的塔。它们排成一道风景,让我痴迷,让我失眠。冥冥中孕育了我最初的也是最真挚的情怀……就这样,站在文塔前,想纵横八千里的河山,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感谢文塔给我的情感,感谢这块土地给我的温暖。……我爱家乡的文塔,爱文塔沧桑的历史,更爱它脚下的这块土地,和土地上奋斗不息的人们。我常遐想着怎样用我们年轻的双手,去再造一个像这文塔一样的辉煌……”
在这里,作者有别于赞美文塔历史悠久,构筑精巧等常见的主题,而是独具慧眼,上升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再造祖国新的辉煌这样全新的主题上来。足以见出作者丰富的感情、博大的胸怀、美好的情操。这不正是我们当今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创造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品质么?于是,在评讲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大家欣赏,学习其创新意识,使大家的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评改方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
在评改方面,我采用了自改、互改、老师评改的灵活方式。每次作文后,先让学生自改,除了改正错字病句之外,还要求划出其最得意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加以批注。然后再由评改小组互改,进行广泛的讨论,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统揽全局,指点迷津,既评析文章,又评析评改小组的评语,使学生明确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以及该怎样评价文章。学生再根据评改小组的意见,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消化,自我提高。
这种评改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人人积极参与,尽情地体现自己的特性、展现自己的风采。一次作文评改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能赏析到五六篇风格不同、程度不一的作文。作文评改的信息能及时得到反馈,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是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评改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经过几年来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用创设作文兴奋点的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成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