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五育”发展中,强调“美育”的培养。自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这个“引路人”如何引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成为我们新时代教师深思、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几经反省,认识到美育不应该只是教条,更应该存在挖掘、赏识、赞美,寻找学生所有美的闪光之处,充分发挥美育的魅力让学生大放异彩。让他们用感恩的心感受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注与爱护,通过交流、活动或典型的励志事迹等,让他们明白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成为美的拥有者。班主任是对一个班全体学生的美育发展负全面责任的教师。班主任是美育的领导者、组织者、引路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缘由
(一)班主任对美育内容认识滞后。现代美育的内容不是片面的美的形式的教育,包括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简单的对事物评判美或不美,不仅是对美的认识水平表现,更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取向的体现。一位刚刚还四肢健全的叔叔,转眼间,便变成了一个衣衫不整、头发乱糟糟的残疾人在街上做乞讨,来获取人们的爱心。看了就让人怒发冲冠。这时来一个约有七八岁的小女孩,她怀里抱着一个袋子,跑到这位乞讨者的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叔叔,你一定饿坏了吧,我把我的零花钱给你,你去买东西吃吧’。这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
(二)班主任对“违美”行为视而不见。成绩优异的同学往往都是备受关怀,小小的不雅可以原谅,大错误只做委婉批评。比如,班主任对随地乱丢垃圾的优等生大多闭口不谈。在他们看来,成绩比美德更为重要,其实这与教师的绩效奖励挂钩,班级排名对教师绩效工资有重大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违美”行为零宽恕,让学生时刻约束自己的不雅行为,进行内心自省。
二、实施过程
(一)树立美的观念,从个人形象开始。中小学生正处于最具可塑性的人生阶段,老师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言行、博大的胸怀、高雅的气质会深深地影想着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特别是在学生面前,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班主任举止端庄、姿态良好、站姿要挺直、舒展、坐姿要文雅,表情要和蔼。这样才能留给学生可亲可敬、端庄沉稳的美好形象。
对于学生的形象,班主任首先要求他们服装整洁、得体,使学生从穿戴不修边幅或盲目追求高档名牌的误区走向一个新的天地;其次发型符合学生的身份和年龄特点,语言行为文明,对人有礼貌。班主任还要经常利用班队会进行礼仪教育,美化心灵,要求全体同学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服饰恰当等,倡导“语无一句脏,衣无一件怪”。这样既营造、发展了美的氛围,更熏陶、培养了学生良好品德和形成高雅的审美观念,对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提高,班里形成健康良好的风气,孩子们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建立了一个和睦的集体。
(二)实施美的教育,要改进方式方法。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在关注主流的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注意到一部分问题学生的发展。因为教育者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发挥,这是美育的灵魂所在。美育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说话要真诚、和善,对学生说话要负责,承诺要要兑现;对班级学生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每个学生都应享有均等的机会,让他们的智慧与潜能得到发展。
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班主任的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教导效果好于一般的批评教育。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态度和气,不训斥、讽刺、挖苦。假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们,他们肯定觉得更委屈,与老师更敌对,也许以后对他们的教育就更难走到他们心里去。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被惩罚着,也是美丽的”,这样的班主任才是学生灵魂的引导者和塑造者。
(三)养成美的行为,需注重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美”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应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建全人格和健康个性,促进其全面地和谐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通过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可以说,美的习惯参透在教育之中,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的习惯对德、智、体都发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它习惯不可代替的。
(四)优化育人氛围,创设美的环境。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班主任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但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可以在美化教室这一创造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美得愉悦心理和自豪情感,激发其热爱集体、努力学习的美好情感。班主任在学期开学之初就要与学生进行约定:教室保持窗明几净,陈设布置井然有序,垃圾及时清除,墙报布置与教室的色彩协调;鼓励学生从家里搬来花草,带来卫生卷纸、花瓶、塑料花、相册、图书、胶水、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把教室布置得像家一样美;上课时应当寂静无声,文具、书包应整洁摆放、有条理。采取多种形式美化班级环境和学生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美的氛围,调动起学生愉悦、高昂、向上的情绪。
三、效果亮点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一旦学生成为审美的人,人类的理性也就被挖掘出来,情操才可陶冶、品性才可砥砺、人格才可升华。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人才。
一、创新缘由
(一)班主任对美育内容认识滞后。现代美育的内容不是片面的美的形式的教育,包括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简单的对事物评判美或不美,不仅是对美的认识水平表现,更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取向的体现。一位刚刚还四肢健全的叔叔,转眼间,便变成了一个衣衫不整、头发乱糟糟的残疾人在街上做乞讨,来获取人们的爱心。看了就让人怒发冲冠。这时来一个约有七八岁的小女孩,她怀里抱着一个袋子,跑到这位乞讨者的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叔叔,你一定饿坏了吧,我把我的零花钱给你,你去买东西吃吧’。这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
(二)班主任对“违美”行为视而不见。成绩优异的同学往往都是备受关怀,小小的不雅可以原谅,大错误只做委婉批评。比如,班主任对随地乱丢垃圾的优等生大多闭口不谈。在他们看来,成绩比美德更为重要,其实这与教师的绩效奖励挂钩,班级排名对教师绩效工资有重大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违美”行为零宽恕,让学生时刻约束自己的不雅行为,进行内心自省。
二、实施过程
(一)树立美的观念,从个人形象开始。中小学生正处于最具可塑性的人生阶段,老师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言行、博大的胸怀、高雅的气质会深深地影想着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特别是在学生面前,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班主任举止端庄、姿态良好、站姿要挺直、舒展、坐姿要文雅,表情要和蔼。这样才能留给学生可亲可敬、端庄沉稳的美好形象。
对于学生的形象,班主任首先要求他们服装整洁、得体,使学生从穿戴不修边幅或盲目追求高档名牌的误区走向一个新的天地;其次发型符合学生的身份和年龄特点,语言行为文明,对人有礼貌。班主任还要经常利用班队会进行礼仪教育,美化心灵,要求全体同学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服饰恰当等,倡导“语无一句脏,衣无一件怪”。这样既营造、发展了美的氛围,更熏陶、培养了学生良好品德和形成高雅的审美观念,对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提高,班里形成健康良好的风气,孩子们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建立了一个和睦的集体。
(二)实施美的教育,要改进方式方法。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在关注主流的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注意到一部分问题学生的发展。因为教育者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发挥,这是美育的灵魂所在。美育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说话要真诚、和善,对学生说话要负责,承诺要要兑现;对班级学生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每个学生都应享有均等的机会,让他们的智慧与潜能得到发展。
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班主任的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教导效果好于一般的批评教育。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态度和气,不训斥、讽刺、挖苦。假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们,他们肯定觉得更委屈,与老师更敌对,也许以后对他们的教育就更难走到他们心里去。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被惩罚着,也是美丽的”,这样的班主任才是学生灵魂的引导者和塑造者。
(三)养成美的行为,需注重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美”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应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建全人格和健康个性,促进其全面地和谐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通过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可以说,美的习惯参透在教育之中,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的习惯对德、智、体都发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它习惯不可代替的。
(四)优化育人氛围,创设美的环境。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班主任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但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可以在美化教室这一创造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美得愉悦心理和自豪情感,激发其热爱集体、努力学习的美好情感。班主任在学期开学之初就要与学生进行约定:教室保持窗明几净,陈设布置井然有序,垃圾及时清除,墙报布置与教室的色彩协调;鼓励学生从家里搬来花草,带来卫生卷纸、花瓶、塑料花、相册、图书、胶水、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把教室布置得像家一样美;上课时应当寂静无声,文具、书包应整洁摆放、有条理。采取多种形式美化班级环境和学生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美的氛围,调动起学生愉悦、高昂、向上的情绪。
三、效果亮点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一旦学生成为审美的人,人类的理性也就被挖掘出来,情操才可陶冶、品性才可砥砺、人格才可升华。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