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对其有效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班级规范化管理,更是践行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分析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以期对初中班级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教育;校园文化
德育是班级管理规范化进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参与体验,旨在唤起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提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加强学生对生命、生活和社会认识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亦更加重视,教育投入较之前明显增多。班级管理作为辅助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同样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就其管理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方式单一
仍有部分班主任没有正确认识科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从而管理思想未能紧贴教学需求与生情发展,[1]导致管理效能难以发挥,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遭遇打击,干扰了正常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
2.管理观念不正
出于各种原因影响,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存在教学态度差,责任心低等现象,甚至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法来管理班级学生,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级划分为两部分,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进行分别管理,导致班级风气极差。
3.管理意识不足
基于观念的错误认识和管理方式的单一,导致部分教师对班级管理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工作的重视度严重缺失,从而在工作中抓不住重点,只懂得抓住学生进行集体说教,管理十分“苍白”;还有的班主任在管理中热衷于“喊口号”,告诉学生要“努力学习、刻苦认真、热爱集体和祖国”,或者贴一些文化标语在墙壁上,这类空洞、肤浅的教条式驯化模式,实在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和发挥出班级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初中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1.结合实际,打造特色班级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一定要懂得合理运用“攻心计”,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助力于特色班级的建设。具体步骤为:首先,班主任要为班级创设良好的班风班纪,让班级内每个学生都乐于争先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争做班级的主人翁,全面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同时,夯实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目标和班级标语的制订,并且解读其内在的含义,由此激励每一个学生。此外,还可以开展班级征名活动,如“卓越班级”“群狼班级”等寓意丰富、口号响亮的班级名称,让学生形成一股凝聚力,团结在班级周围,形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拼搏氛围。[2]
2.发掘潜力,提供职业指导
规范化的班级管理模式除了风纪建设外,还应更多地渗入人文关怀,重视学生个体需求与未来发展。大多数学生对将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即便是以后升学选专业,都是一片迷茫。此时班主任的指导将助益良多。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布置自由主题的写作,从中深入了解隐藏在学生心中的迷茫与想法,或是对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和鼓励。同时,在日常班级生活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知识,以便与其更有效地交流,增强管理实效。比如,网络时代下每一各学生都热衷于网络平台上的交流沟通,喜欢在网络上表达个人观点,班主任应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能力,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指导。
3.相互尊重,关注德育
初中生多数自尊心极强,渴望被尊重、被赏识。长期的批评教育将会使其变得更逆反。[3]因此,班主任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入德育,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比如,经常与学生进行平等式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学习及生活状态,成为学生的知音,让其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护和尊重,从而产生信任感,在班级生活中更乐于听取班主任建议。又如,在制订制度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与学生共同讨论,以此达成一致,而促成学生更好地遵守。此外,在重视德育引导功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的文化功能,全面发挥德育对班级管理的辅助作用。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注意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真正发挥教育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佘婷婷,袁 华.班级制度化管理的层次[J].教学与管理,2005,(10).
[2]杨学良.有效教学的标准和评价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3).
[3]曹 霞.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之研究[J].教书育人,2006,(29).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教育;校园文化
德育是班级管理规范化进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参与体验,旨在唤起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提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加强学生对生命、生活和社会认识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亦更加重视,教育投入较之前明显增多。班级管理作为辅助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同样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就其管理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方式单一
仍有部分班主任没有正确认识科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从而管理思想未能紧贴教学需求与生情发展,[1]导致管理效能难以发挥,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遭遇打击,干扰了正常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
2.管理观念不正
出于各种原因影响,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存在教学态度差,责任心低等现象,甚至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法来管理班级学生,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级划分为两部分,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进行分别管理,导致班级风气极差。
3.管理意识不足
基于观念的错误认识和管理方式的单一,导致部分教师对班级管理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工作的重视度严重缺失,从而在工作中抓不住重点,只懂得抓住学生进行集体说教,管理十分“苍白”;还有的班主任在管理中热衷于“喊口号”,告诉学生要“努力学习、刻苦认真、热爱集体和祖国”,或者贴一些文化标语在墙壁上,这类空洞、肤浅的教条式驯化模式,实在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和发挥出班级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初中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1.结合实际,打造特色班级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一定要懂得合理运用“攻心计”,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助力于特色班级的建设。具体步骤为:首先,班主任要为班级创设良好的班风班纪,让班级内每个学生都乐于争先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争做班级的主人翁,全面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同时,夯实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目标和班级标语的制订,并且解读其内在的含义,由此激励每一个学生。此外,还可以开展班级征名活动,如“卓越班级”“群狼班级”等寓意丰富、口号响亮的班级名称,让学生形成一股凝聚力,团结在班级周围,形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拼搏氛围。[2]
2.发掘潜力,提供职业指导
规范化的班级管理模式除了风纪建设外,还应更多地渗入人文关怀,重视学生个体需求与未来发展。大多数学生对将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即便是以后升学选专业,都是一片迷茫。此时班主任的指导将助益良多。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布置自由主题的写作,从中深入了解隐藏在学生心中的迷茫与想法,或是对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和鼓励。同时,在日常班级生活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知识,以便与其更有效地交流,增强管理实效。比如,网络时代下每一各学生都热衷于网络平台上的交流沟通,喜欢在网络上表达个人观点,班主任应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能力,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指导。
3.相互尊重,关注德育
初中生多数自尊心极强,渴望被尊重、被赏识。长期的批评教育将会使其变得更逆反。[3]因此,班主任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入德育,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比如,经常与学生进行平等式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学习及生活状态,成为学生的知音,让其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护和尊重,从而产生信任感,在班级生活中更乐于听取班主任建议。又如,在制订制度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与学生共同讨论,以此达成一致,而促成学生更好地遵守。此外,在重视德育引导功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的文化功能,全面发挥德育对班级管理的辅助作用。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注意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真正发挥教育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佘婷婷,袁 华.班级制度化管理的层次[J].教学与管理,2005,(10).
[2]杨学良.有效教学的标准和评价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3).
[3]曹 霞.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之研究[J].教书育人,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