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阅读指南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feng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皮》是罗伯·格里耶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新小说的典范之作。《橡皮》劈芦设置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与俄狄浦斯悲剧的迭合;情节的重复与陡转;时空的集中与凌乱。恰恰是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读者的阅读困境。
  
  新小说是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重要文学流派。新小说刚刚问世时,被认为是“古怪”、“荒诞”、“像精神病发作”,不为人们所接受。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它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新小说受到的冷遇首先与新小说派倡导的基本方针和目标是分不开的。新小说派倡导一种全新的小说创作观念,反叛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新小说家认为,社会生活已大不同于往昔,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教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所展示的内容和创作方法在当代读者看来已非常陈旧落后,完全不能表达20世纪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尤其是二战后的社会现实。新小说派力求探索新的小说领域,创造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创造一种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目的、没有典型人物、没有故事情节的小说。新小说把客观物作为作品的中心,情节结构是迷宫式的,作家主观感情淡出,作品意义的建构需要读者的参与和再创造。
  《橡皮》作为新小说的典范之作,遵循着新小说派的创作宗旨,是一部需要读者积极参与建构的作品。本文试着剥开《橡皮》情节设置的层层面纱,建构对此作品的理解。
  
  与俄狄浦斯悲剧的叠合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母题库。历代作家都从中汲取艺术养分。《橡皮》也不例外。《橡皮》具有与悲剧《俄狄浦斯王》对应的主题与人物。
  首先是扉页题词的暗示。《橡皮》扉页上印着索福克勒斯的名言:“时间,自己决定一切,不由你做主,它已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似乎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定下了作品悲剧的基调。看到索福克勒斯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他最有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而索福克勒斯的这句名言又可以看作是对《俄狄浦斯王》主题的概括:人无法自己做主,只能被时间一命运(在某种意义上,时间就是命运,因为时间不由人主宰,而命运也不由人自己主宰)所支配、所捉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为了避免杀父娶母的预言实现,为了逃避命运的操纵,离开父母(养父母)来到忒拜城。误杀先王、破解斯芬克斯之谜、登王位娶王后,后忒拜城遭瘟疫,他为了拯救国家、人民,坚毅果断地追查凶手,最后得到的却是自己杀死父亲、又娶母亲,难逃命运捉弄的结局。不仅让人为之扼腕叹息,慨叹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任其摆布以及反抗的毫无意义。
  《橡皮》中的侦探瓦拉斯认真负责,毫不疲倦地追查凶手,然而自己却成为名副其实的凶手,误杀前来取文件的杜邦,完成恐怖分子“未竟的事业”。杜邦得以死里逃生,然而24小时以后死在前来调查此案的密探瓦拉斯之手。主观武断的警察局局长罗伦最后却查出真相—一杜邦没有死。疯疯癫癫的醉鬼从一开始就认定瓦拉斯是凶手。这真是命运的残酷,命运使事与愿违,一切变得徒劳。《橡皮》本身包含有命运弄人的意味在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二战”后高速运转的大机器生产下,人无所适从、深受命运摆布的反映。
  其次,瓦拉斯与俄狄浦斯的叠影。瓦拉斯是俄狄浦斯式的悲剧人物,他重复了两千多年前的杀父悲剧。文中有多次暗示。瓦拉斯与杜邦的关系是“慌中精心设置的一个谜。小说没有正面叙述瓦拉斯的身世,首先是通过瓦拉斯的意识流来暗示读者。他小时候曾和母亲来这个小城看望亲戚,在他的记忆中似乎是一位女亲戚。“他好像记得这位亲戚在生气,似乎有一件继承遗产的事或类似的问题。他确实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吗?他现在甚至想不起他们最终有没有见到那位太太……”后来他忽然记起他们寻找的不是一个女亲戚而是个男的。“原来这人是他的父亲。他怎么连父亲也忘记了呢?”另一方面,警察局一个年轻的侦察员在调查中了解到,20年前,丹尼尔·杜邦曾和一个出生寒微的女人生过一个儿子,但他坚决拒绝结婚并且抛弃了她和儿子。咖啡店老板又证实确有一些青年来到杜邦的住处,似乎为一些事情在争吵,好像是财产之类的。咖啡店老板在后来回答警察局长电话询问时否认曾经说过这类话,但作品最后,老板的意识活动又显出他并不否认杜邦有过一个儿子。由此,我们得出瓦拉斯与杜邦很可能是父子关系,他重蹈杀父的悲剧,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不同的是,俄狄浦斯刚毅果敢、头脑清醒,有非凡的洞察力,可以支配整个的调查工作,尽管是一个悲剧结局。同样是悲剧人物的瓦拉斯,平庸、头脑模糊、处处受别人的影响和钳制,以至于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凶手。同为悲剧主人公的现代人与古代人形成对比。
  再次,醉汉谜语的象征。小说中一再出现一个衣衫褴褛、大腹便便的醉汉以及他的谜语:“什么动物早上杀父,中午……”还有“捡到小孩”之类的字眼。甚至于小说序幕第一节中就已经出现,小说中间出现了两次,谜语在尾声中再次出现。由此可知醉汉的谜语之象征和暗示意义。
  《橡皮》是俄狄浦斯悲剧的现代版。即使到了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繁荣的现代社会,人依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逃脱残酷的命运之网,处于迷惘、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中。罗伯·格里耶联想到了古希腊时期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套用其故事来表现当下20世纪中期的人们,使作品显得更具深度与厚度,引发读者的想象。
  
  情节的重复与陡转
  
  对于初读《橡皮》的读者来说,它是那样的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情节既重复又跳跃,让人摸不着头脑。细心和耐心的读者可以把重复、陡转的故事情节重新组合、整理,再创造出小说的情节故事。
  情节的重复在《橡皮》中表现尤为明显。橡皮是一种擦拭铅笔字迹的橡胶制品,它可以擦去正确的,也可以擦去错误的。这部小说中多次出现瓦拉斯到文具店买橡皮的情节。到底是何寓意呢?杜邦的生命在阴差阳错中像被橡皮擦去一样消失了,这似乎是对橡皮注脚。小说在叙述上也潜藏着对橡皮的“注释”,各章、各节之间乃至各段之间叙述上都有作者用橡皮擦去的部分。作品中人物用橡皮推翻自己对于案件的推断,再重新建立新的观点,读者也可以用橡皮建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橡皮或者说到文具店买橡皮的重复,意义何其多。醉鬼的谜语重复出现4次之多:序幕、第二章第四节、第五章第二节、尾声。几乎贯穿小说始终,引发读者思索其意义。其谜底即人,对应斯芬克斯之谜,从斯芬克斯之谜到俄狄浦斯,把读者拉回到古代的神话中,现代与古代相比,重新观照作品以及作品中描写的生活。现今社会也有俄狄浦斯式的悲剧,也有人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剧。还有联盟咖啡店的老板。“他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丝毫不动,那庞大的身躯支撑在 两条岔得很开的肌肉紧绷的手臂上:他双手抓着柜台的边沿,好要防止身体往前蹦出去,或者倒下去……嘴巴有点歪扭,眼光茫茫然无所视”咖啡店老板这
  形象似乎被定格。小说第二章第四节结束时再次重复出现这一描写,是现代人生活状态、精神风貌的缩影。
  《橡皮》中的情节还具有跳跃性和陡转性。情节是随主要人物瓦拉斯、杀手格利纳蒂、警察局长罗伦的意识流、生活流、想象、联想展开的,极富跳跃和陡转。
  比如,第二章第四节瓦拉斯与醉鬼谈话,醉鬼坚持说昨天看到的那个人就是瓦拉斯,两人在争辩时,突然插入瓦拉斯与警察局长的争辩:“当然是这样!精明的谋杀者不总是能够证明自己当时不在现场吗?”而后,又回到瓦拉斯与醉鬼的谈话中。接着直接转入醉鬼跟与瓦拉斯相象的那个人相遇的场景上。而后又回到现实,醉鬼抓住瓦拉斯的手臂,头部碰到地上。读者需要反复阅读,才能辨清其中的人物关系,如瓦拉斯与穿雨衣的人,才能明白场景的转化。
  同时,《橡皮》中有些情节是含混的。如关于茹亚尔医生是否是告密者的问题。与瓦拉斯相像,穿米色雨衣的人,戴一副近乎发黄的灰色眼镜,左眼的玻璃镜片颜色更深些。并且邮局女职员还称戴着眼镜看起来像医生,“这儿有一些古古怪怪的医生”。杜邦回别墅取文件时,戴着医院中找到的医疗用的眼镜,一片镜片颜色很深,另一块却浅得多。这真的是巧合吗?又写到茹亚尔医生想着自己由于一次奇特的遭遇成为“匪帮的医生”。又有商人马尔萨也怀疑茹亚尔医生是告密者。到底医生是去邮局取信的那个杀手吗?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那个穿雨衣的人身材比较高大,茹亚尔身材矮小。镜片一个颜色深些,一个浅些,杀手看起来很像医生,这些相似之处是作者故意设置的巧合的相像。正如格利亚蒂、瓦拉斯、杜邦的手枪一模一样,纯属巧合。但这些细节为故事中的侦探、为读者设置重重障碍,这正是罗伯·格里耶注重描写现实真实的表现。
  时空的集中与凌乱
  《橡皮》写的是一桩政治谋杀案。一个恐怖组织为了给国家造成混乱,展开疯狂的暗杀行动。他们先后杀掉一个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决策起重要作用的组织的8名成员,并且选定每天晚上的7点到8点之间。第九桩谋杀杜邦,由于杀手格利纳蒂的疏忽,仅仅打中杜邦的手臂。杜邦死里逃生,将计就计,假装已死,却阴差阳错被密探瓦拉斯误杀。
  故事或者说叙述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天24小时之内。空间主要集中在谋杀案发生的小城。如此简单。然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时间和空间的迷宫中,必须反复阅读、仔细留心才会发现原来故事写的是一个小城的24小时。有限的24小时内,不时插入瓦拉斯、格利纳蒂以及警察局长罗伦的回忆、想象、联想、意识流,时空一会儿回到案发时,一会儿回到瓦拉斯与局长见面或者与医生见面的时空里,一会儿时空又回到格里纳蒂的活动中,并且交替出现。集中的、有限的时空表现了凌乱、无限的内容,这也是《橡皮》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
  罗伯·格里耶的另一部小说《窥视者》中的时空也是既集中又混乱的。手表推销员马弟雅斯在小岛上推销手表,为赶当天的轮船回去,所以时间对他尤为重要,他一直在精确计算自己的时间,读者也跟着主人公在计算着,并且跟主人公一起想象案发时的时间空白是怎么回事。《窥视者》中的空间,同样是迷宫式的,读者必须紧紧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才能明白他的行驶路线。
  《橡皮》与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同样是关于一天的故事。然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是一部传统小说,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并且叙述顺序清晰,衔接过渡交代清楚,读者很容易把握作品的故事以及作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橡皮》作为新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注重对“物化现实”的描写,语言冷静、客观,作家的思想感情、意识形态隐去,并且时空是迷宫式的。读者需要徜徉在那些客观的物化描写中,把混乱的时间和空间重新排列组合,才能得出故事的来龙去脉。
  罗伯·格里耶曾写作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并参与拍摄电影,因此对一些电影特技了然于心,不由自主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之中。电影蒙太奇、切入切出的时空转换法等的娴熟运用,使得《橡皮》的时空随时转换、场景更迭、情节重复回放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橡皮》的情节设置异于传统小说。
其他文献
作为继里尔克之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最重要、深刻影响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了最美的德语诗歌。正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在德语文坛影响极大的不来梅文学奖和毕希纳文学奖分别在1958年和1960年接连颁给了这位一生命运多舛的诗人。保罗,策兰虽然只活了短暂的五十岁,但他顶着死亡和暴力的写作精神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他毕生以诗为生存的依托,并以诗人的天性对抗历史和遗忘。他因诗而不朽
英国Studio Weave建筑事务所另辟蹊径,在英国的利特尔汉普顿海滨设计建造了一个长达324米的长椅(The Longest Bench),可容纳300个人同时就座,堪称世界的设计奇迹。长椅的制作材料非常绿色环保,用回收的热带硬木制成,它们来自垃圾填埋场,或者是从老海边防波堤上打捞出来的。长椅采用波浪形设计,给人以大胆奔放的感觉。它和周围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很有特色。整个长椅蜿蜒曲折的走向
春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夏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秋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冬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即便我离开你四处奔波,  相距遥远就像是在外国,  长长的床单凉爽又寂寞,  你要安静,像在海上仰卧,  沉浸于轻柔舒缓的浪波,  独自陪伴大海就像陪伴我。  我不愿意让你白天思念。  白天你最好忙得团团转,  你可以喝酒也可以抽烟,  别的念头尽可以占据心田,  白天想什么都随你的便,  可夜
巫术是早期人类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法术,它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与事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体现了史前先民热衷追求“超能力”与“非常态”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为何无法用现代的思维和技术方式来考察巨石时期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巨石时代”的建造始终昭示着人对自身超能力的验证。  具茨山巨石摆放之惑  在河南省新郑市西南15公里处的具茨山区域,曾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山中到处都散置着巨石,这
为了从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招揽人才,一场海外留学生争夺战正在世界各国悄然展开。面对这一日趋激烈的竞争,日本开始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海外留学生政策。  为了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有关吸引海外留学生的战略政策称,要把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作为吸引海外留学生的重点,努力增加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人数。  一项对日中韩接纳海外留学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为13.7756万人,中国32.
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带给人们感动,某些艺术形式带给人感动比较直接,某些则不然。在约翰·凯里的《艺术有什么用》中,提到了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这样触动人心的:“它通过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听觉记忆,来使人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同情和脆弱的部分,并给予它们以防范周围的邪恶和不道德的内在力量。”最终带给人们感动。而音乐这种形式,在科学家看来,人在听音乐时大脑会分泌内啡肽,内啡肽分泌的含量越高,人越是愉悦、兴奋,
文/A.A.米尔恩     一年四季的水果, 我最喜欢柑橘。  首先,柑橘四季常有——即使树已凋零,水果店里也有它的身影。有些时候,几块巧克力加上一点蜜饯生姜充当餐后的甜点,或是两块李子干配上一片大黄油便被冠以蔬果什锦美名,这时,稍带酸味的柑橘便来到你的身边。在水果当令期,樱桃、草莓、木梅、酸栗在餐桌上争奇斗艳时,也比不过那带有着甜味的柑橘。即使日常生活的面包和黄油,牛肉和羊肉,鸡蛋和咸肉,也都未
知行合一是古代思想家普遍的人格特征,他们的所思来自于所行,所行表现了所思,故称之为圣贤。墨子“非攻”、“死不旋踵”为各国之间的和平而奔走。狄欧根尼“犬儒”,住在木桶里,要求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老子、庄子和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释迦牟尼等等均如是。不过,从近代以来,尤其是有了职业哲学家,思想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知与行就逐渐分离。正如克尔凯郭尔在19世纪末所感叹的:“知行合
去年,我在美国德州度过了一个况味不同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将红红的灯笼和彩旗悬挂起来,吸引了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驻足观望。组织者先让中美学生同台联欢,以热闹的文艺晚会拉开帷幕,后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晚餐,什么饺子、包子、韭菜盒子、春卷、馄饨、西安肉夹馍等,这些统统被老外称之为“Dumplinqs”(即:面团裹着的肉馅饼)的食物出场,美味佳肴更增添
偶检旧箧,翻出不少近二十多年往来的书信,寄信人中不少是已作古的老先生,纸墨依然,斯人去矣,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许多往事,犹如昨日,大抵这就是书牍留给我们的忆念。  在这些书信之中,有二十多年前上海陈声聪(字兼与,当时已九十高龄)前辈给我的手书,有施蛰存、朱家溍、郑逸梅、邓云乡、王锺翰、周绍良、刘叶秋、顾学颉等先生的来函,有周一良先生病中用左手写给我的便札,也有台湾学者逯耀东先生在骤然去世前的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