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德育最强音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局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践看,学科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中小学德育改革的突破口。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好的推进策略?
  李熙良:我们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们精神面貌、道德情操的关键环节,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学校基于时势、学校实际、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公民道德大家讲”等主题活动之中。与此同时,我们将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作为学校德育的终极目标,把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的团(队)活动和学生个别谈心等工作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平台,有针对性地分年级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社会公德、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将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自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我们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甚至不同性别学生的差异,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阶梯化推进。其中,学前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安全习惯;小学和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读书、写字、艺术、健身等习惯;高中阶段则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人生规划、创新思维等习惯。基于此,各校立足特色,聚焦优势,深度整合,逐一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规划,逐渐形成了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卓越课程体系。
  :您刚才提到了校本课程开发很有特色,可以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成果么?
  李熙良:好。我们在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通过统筹、整合、创新将德育内容体系进行科学系统设计,提高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比例,形成有目标、有方案、有评价,体系完整、富有特色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一是励志修身类课程。开发“发现一位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至少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培育至少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至少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的学生“五个一”成长课程;从初一到高三年级全部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发“朝阳读书”课程,为不同年龄学生提供系列必读和选读书目,并进行“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评选系列活动;开发“千名名家进校园”课程,组织民间知名艺人、文化名人、道德模范、企业家等进校园,通过专题讲座、社团指导、技艺传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汲取成长的动力营养。
  二是活動体验类课程。我们组织中小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符合中小学生特点、情趣和心理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发展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优秀社团评选交流活动;保证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共青团、少先队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统筹设计,创造性开展关键性的“第一课”和“毕业典礼”“成人宣誓”“我的中国梦”等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好“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爱国歌曲大家唱”“优秀童谣传唱”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凝聚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将学生参与服务社区的次数、时间、成效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三是实践探究类课程。教育局通过加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建立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综合实践基地;通过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区儿童俱乐部、四点半学校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将德育实践与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等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远足游学、农村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考察、社区公益劳动等实践探究、课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课程是德育实施的重要载体,而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其实就是对各学科提出的德育目标。但对于多数理科课程来说,很容易形成机械化。对此,您如何看待?
  李熙良:三维目标与学科教学落实“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育人目标的要求,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与载体,离开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就成了“无米之炊”;过程与方法是中介,没有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身外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机制,离开了情感态度,学生就变成了机械麻木、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因此,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我们大力倡导各科任课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其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我们始终把课堂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将课堂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作为推荐参评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前置条件,引导激励教师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构筑理想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组建教研共同体,以专业阅读、总结反思等行动,提炼教师的教学风格,比如,小学语文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初中地理的“四图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的“体验式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法。实施课堂开放,各学校每周固定时间,所有课堂全部开放,教师、家长可以自主选择进课堂听课,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广大学生在理想课堂中,实现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德育的第一领导人。贵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校长德育领导力,保证各学科德育目标的落实?
  李熙良:中小学校长的德育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怎样去指导、引导、领导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我们牢牢抓住校长这一关键人物,让校长做学校德育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首先,更新校长教育思想和观念。我们要求校长学习和把握教育领域先进的教育思想,研究德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与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四年来,先后组织校长赴江苏省海门等地学习培训达500多人次;选派优秀校长到清华附小等全国名校挂职学习、跟岗锻炼。2015年开始,每月举行一次校长论坛,分学段全员展示教育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丰富办学智慧。   其次,提高校长的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不断提高,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点。各学校坚持生命在场,从观念、制度、环境、課程等方面提炼构建了独特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比如,我市大源小学按照时令举办“春耕文化节”“夏耘艺术节”“秋收狂欢节”“冬藏品书节”,让学校的绿色生态教育有了自己的“节气”。
  最后,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提高校长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并顺利结题;承担了山东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开展‘阳光心灵关爱’德育月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实践体验式德育工作的实施”;自主开展了“学生成长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等。通过一系列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校长们的科研能力及德育工作的水平。
  :落实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对学科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提升学科教师的德育能力方面,教育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熙良:实施学科德育,对教师专业化要求很高,教师要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智慧。
  首先,我们发挥教研部门的学术支撑作用,让教研员对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提升培训、服务、指导、研究和评价水平,形成通过学科课程实施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其次,我们鼓励教师提升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的实施水平。教师们采用主题活动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组织教学,创新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把知识传授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道德素养、国情教育、人生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程吸引力和课堂感染力;以创新德育课堂为目标,每年组织开展德育课创新评选,每年打造100节精品德育课,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学习。
  最后,我们每三年组织举办一次“学科育人示范标兵评选活动”,以激励全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学科育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科育人工作水平,推动广大学科教师“既教书、更育人”。我们挖掘、培养了一批学科育人示范标兵候选人,这些标兵候选人,都是在全市中小学中从事一线学科教学的优秀教师代表,不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更是着力关注学科德育素养的好老师。
  :贵局采取哪些措施来衡量各学科德育目标的有效性?
  李熙良:其有效性的衡量我们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操作。从学生层面而言,我们全面建立了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主要分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能力拓展、交流合作、身心健康、审美表现8个维度,我们采取“由微观到宏观”的策略,将6个维度的评价内容细化为29项“评价要素”,又把29项“评价要素”细化为58项“关键表现”。综合等级、评价维度、评价要素、关键表现都划分A、B、C、D四个等级,制定“关键表现”四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时,由“关键表现”的等级合成“评价要素”的等级,再由“评价要素”的等级合成“评价维度”的等级,最后合成综合等级,增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我们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作为评价主体,构建了学校评价委员会领导下的项目评价、综合评价两条工作线。综合素质评价是从学生入学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成长足迹,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特长。同时建立成长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学生转学时,成长档案随学籍档案一起转移。
  从教师层面而言,主要侧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我们把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纳入网络教研、教学视导和教学评估,并将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作为推出各级各类公开课、遴选各级各类优质课的重要标准,作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专业称号认定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各学校将各学科中实现德育目标纳入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各环节,纳入教师教学业务常规管理,形成以校为本的完整的教研机制。我们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实施课堂开放、缔造完美教室”活动,以课例研究助推教师“三专”发展,让生活于同一间教室的师生,思考自己的班级文化,以新的教室生态,凝聚师生,发展生命,让生命尽情绽放。
  责任编辑/曾 夏
其他文献
2016年8月30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宣布“德云社家谱”,他曾经的徒弟曹云金并不在列;9月5日,曹云金在微博上以“是时候了,该做个了结了”为题,细数郭德纲的“多宗罪”;9月25日凌晨,郭德纲撰文《天涯犹在,不诉薄凉》回应所指;曹云金当天给予回击《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究其事件的起承转合,终究逃不过义利观的不同。如果说这是德云社所带有的旧社会“班社制”的陋习,那么,在2015年9月20日,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以生为本”是教育的灵魂。为了把德育工作做实、做活,更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避免空洞说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修身养性,我校提出“快乐德育”模式,即创设一种快乐的环境,利用多种形式,将“快乐德育”融入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过程中,对道德加以理解并内化,逐渐提升道德修养。  快乐校园文化,融德育于文化建设之中  76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底蕴。我们认为,首
Paul Desan,美国耶鲁大学纽黑文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心身医学专业组主任。  我所在的耶鲁大学一直在做一个追踪研究,就是到各个社区去调查抑郁症的发病情况。调查显示,从20世纪开始,越晚出生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就越高。可以确定的是,当一个国家越来越工业化的时候,患抑郁症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有证据表明,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患抑郁症的人与日剧增,同时,自杀率也在随之提升,特别是
富有意义的规则能让人成为更好的个体,这样的规则是迷人的,学生愿意自觉遵守并承担责任,这就是契约精神。  一  有一则小故事广为人知:  有七个人,每餐共享一锅粥,因人多粥少,所以大家总是相互争抢,彼此抱怨。为能公平地分粥,又免于争吵,他们想了种种办法。  开始,他们通过抓阄定出一个人来分粥,但很快发现,谁主持分粥谁就给自己分得最多。  于是,他们改变了一下规则,由抓阄改为推选,选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也为学校德育的加强和改进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要的任务。当前我们必须积极地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使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为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的最后,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
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包括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22所上海市属高校参加春季招生,计划招生1640人,每名考生可填报两所院校志愿,每校可填报3个志愿。上海市教委新闻办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模式,“考生可以被自己填报的两所院校同时预录取,但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
今天我要讲的是,怎么样当班主任不累,还很快乐。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理念——有教无“累”,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其实,这个班主任可以是所有的老师,也包括校长。  何为有教无“累”?  老师们刚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产生疑惑,孔子讲的是有教无类,强调的是无论老幼,“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我却别出心裁将有教无类改成了有教无“累”。这不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也不是什么别的原因。说实话,这一想法,缘
发现一当代中小学生基本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表现较好;总体上城市好于乡镇,乡镇好于农村。  发现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存在着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中小学生在诚信上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反复,即小学生情况最好,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初中生。  发现三中小学生在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等方面做得很好,而在宽容尊重和理解包容等方面做得相对较差;城市学生在宽容、互助等方面的表现要优于
本文研究的是有数学学习困难的五年级学生,其家长对孩子10周暑假培训经历的看法。在夏季辅导计划中,家长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孩子在一对一辅导课中如何参与数学学习。在夏季辅导服务结束后,家长反映自己的意见。结果表明,家长对辅导机构课堂的观察影响了他们的看法,改变了他们对孩子在辅导期间和之后的支持。成为数学辅导课的支持者后,家长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他们对数学有了信心,对孩子也给予了更多理解,并在方法和实践上有了
青岛,一座现代化城市,拥有轻扬的海风,湛蓝的天空,晶莹透明的海水。“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城市精神已经汇成一种美,体现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中,更渗透在青岛中小学生纯净的心灵里。  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环境育人、全活动育人的“四个全”指导思想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德育品牌创建、学校队伍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努力探索培养未来人才的新途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