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学习这门科学,研究这门科学是我们现在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然而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是当下呼声最高的。那么,怎样让语文课更有效呢?一.在解读文本时不要浅尝辄止。二.确定一两个核心目标,在课堂上专注扎实地去做,去落实。三.让我们的教学的流向始终明确的指向教学目标,直至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文本有效解读; 教材有效处理; 教学指向目标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13-01
语文课的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赴的事情,但时下很多地区的语文课却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如今的老师虽然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和学习,对语文教学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知道语文教学前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要精心设计教程。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我们很多语文课堂的低效,或者负效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分析起来,一类是: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心中装的是内容目标,而没有较强的教学目标意识,上课时,想着的只是怎样努力地把内容上完,而不是努力地想怎样扎实有效的落实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目标倒是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但教学的目标却闲置在一边被荒废。另一类是: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教学目标设立根本就是茫然的或者不恰当的,所以在课堂上抱着不是正确的目标瞎转一通,这样下来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低效或者是负效的。再有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前有正确的目标,课上的目标意识很强,但实际做的却和目标差别很大,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想的和做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效性差。当然低效的课堂,总是有低效的原因,但高效的课堂也一定有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效,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对文本要进行多元的、深入的解读
在解读文本时不要浅尝辄止。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前我们都知道自觉的去解读。但解读出来的东西是否恰当,我们是没有经过反思和交流,更没有深度的、多元的解读就把解读出来的东西放到课堂上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具很大的偶然性,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拿到一篇教材不但要解读,而且要深入的解读,从内容,从形式,从结构,从价值等方面进行多元的解读,才能真正解读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适合教师教的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
2 确定一两个核心目标,在课堂上专注扎实地去做,去落实
语文课的选文涵盖是非常丰富的,一篇课文有字词要教,有语言要教,有文章的朗读要教,有文章的结构要教,有文章的外延要教,有文章的重点字词的含义要教,还有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 这么多要教的,我们老师都想教,这就导致了一堂课容进了太多的目标,课堂上顾此失彼,大多数目标都没有真正的实现,还反而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所以,要想课堂教学有效,我们就必须根据选文的核心价值进行忍痛割爱,对解读出来的东西进行大胆选择性的取舍,该砍的砍、该削的削,确定一两个核心目标,在课堂上专注扎实地去做,去落实,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 让我们的教学的流向始终明确的指向教学目标,直至目标的达成
语文课的教学,确定课的核心目标很重要。但确定目标后,就必须在教学中考虑教学的每一步,每一个策略对实现目标是不是有效、有用,它的起点是不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落点是不是咱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中有了目标,在行动时一定要奔着目标专注地去做,让我们的教学的流向始终明确的指向教学目标,并且终点一定的目标的达成,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能因教师指导的学生课前指向明确的完备的的预习、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问题的应对等。但我们只要专注地、努力地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在有效课堂的路上走出一段属于自己的美丽的非常有益的旅程。
3 拓展知识,深化教学目的
知识的获得是无穷尽的。语文老师的视野有多宽,对课程的理解就有多丰富,如果语文老师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就像鱼儿离开了江湖,树儿离开了土壤,找不到生命的源泉,教学的生命必定要枯萎。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当儿童走进大自然宽阔的世界时,大自然那无比伦比的美感连同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容的、所显示的因果关系,都会引起儿童的喜悦、惊叹和思考。”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对课文进行适度的拓展很有必要。这种拓展有时就可以以“练笔”的形式来完成。有位教育学者在阅读教学方面很有造诣,他提出,练笔需要把握时机,时机抓得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倡导,练在知能转换处,练在情感交融处,练在理解深入处,练在主题升华处,练在情节延伸处。通过练笔,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领会课文内容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当讲到圆明园摧毁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时,设计了这样的练笔:
我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杂乱的野草没过我的膝盖,望着那残垣断璧,我的眼前仿佛浮现起——。我深深感受到——。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有了提高,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样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记得余映潮老师在讲《烟台的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烟台海的壮丽,他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文字,来描述烟台海的美,并用上学过的成语,同学们纷纷举手,什么“波澜壮阔”、“烟波浩渺”、“波涛汹涌”……一个个鲜活的词语脱口而出,学生的知识火花被点燃,一发不可收。听了这课,又一次让我的教学理念中融入了“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的新教学思想。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有效教学将不再是句空话,使素质教育之花越开越艳。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文本有效解读; 教材有效处理; 教学指向目标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13-01
语文课的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赴的事情,但时下很多地区的语文课却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如今的老师虽然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和学习,对语文教学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知道语文教学前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要精心设计教程。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我们很多语文课堂的低效,或者负效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分析起来,一类是: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心中装的是内容目标,而没有较强的教学目标意识,上课时,想着的只是怎样努力地把内容上完,而不是努力地想怎样扎实有效的落实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目标倒是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但教学的目标却闲置在一边被荒废。另一类是: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教学目标设立根本就是茫然的或者不恰当的,所以在课堂上抱着不是正确的目标瞎转一通,这样下来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低效或者是负效的。再有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前有正确的目标,课上的目标意识很强,但实际做的却和目标差别很大,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想的和做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效性差。当然低效的课堂,总是有低效的原因,但高效的课堂也一定有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效,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对文本要进行多元的、深入的解读
在解读文本时不要浅尝辄止。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前我们都知道自觉的去解读。但解读出来的东西是否恰当,我们是没有经过反思和交流,更没有深度的、多元的解读就把解读出来的东西放到课堂上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具很大的偶然性,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拿到一篇教材不但要解读,而且要深入的解读,从内容,从形式,从结构,从价值等方面进行多元的解读,才能真正解读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适合教师教的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
2 确定一两个核心目标,在课堂上专注扎实地去做,去落实
语文课的选文涵盖是非常丰富的,一篇课文有字词要教,有语言要教,有文章的朗读要教,有文章的结构要教,有文章的外延要教,有文章的重点字词的含义要教,还有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 这么多要教的,我们老师都想教,这就导致了一堂课容进了太多的目标,课堂上顾此失彼,大多数目标都没有真正的实现,还反而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所以,要想课堂教学有效,我们就必须根据选文的核心价值进行忍痛割爱,对解读出来的东西进行大胆选择性的取舍,该砍的砍、该削的削,确定一两个核心目标,在课堂上专注扎实地去做,去落实,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 让我们的教学的流向始终明确的指向教学目标,直至目标的达成
语文课的教学,确定课的核心目标很重要。但确定目标后,就必须在教学中考虑教学的每一步,每一个策略对实现目标是不是有效、有用,它的起点是不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落点是不是咱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中有了目标,在行动时一定要奔着目标专注地去做,让我们的教学的流向始终明确的指向教学目标,并且终点一定的目标的达成,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能因教师指导的学生课前指向明确的完备的的预习、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问题的应对等。但我们只要专注地、努力地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在有效课堂的路上走出一段属于自己的美丽的非常有益的旅程。
3 拓展知识,深化教学目的
知识的获得是无穷尽的。语文老师的视野有多宽,对课程的理解就有多丰富,如果语文老师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就像鱼儿离开了江湖,树儿离开了土壤,找不到生命的源泉,教学的生命必定要枯萎。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当儿童走进大自然宽阔的世界时,大自然那无比伦比的美感连同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容的、所显示的因果关系,都会引起儿童的喜悦、惊叹和思考。”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对课文进行适度的拓展很有必要。这种拓展有时就可以以“练笔”的形式来完成。有位教育学者在阅读教学方面很有造诣,他提出,练笔需要把握时机,时机抓得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倡导,练在知能转换处,练在情感交融处,练在理解深入处,练在主题升华处,练在情节延伸处。通过练笔,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领会课文内容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当讲到圆明园摧毁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时,设计了这样的练笔:
我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杂乱的野草没过我的膝盖,望着那残垣断璧,我的眼前仿佛浮现起——。我深深感受到——。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有了提高,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样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记得余映潮老师在讲《烟台的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烟台海的壮丽,他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文字,来描述烟台海的美,并用上学过的成语,同学们纷纷举手,什么“波澜壮阔”、“烟波浩渺”、“波涛汹涌”……一个个鲜活的词语脱口而出,学生的知识火花被点燃,一发不可收。听了这课,又一次让我的教学理念中融入了“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的新教学思想。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有效教学将不再是句空话,使素质教育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