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维利在《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我国学校公德教育的现实路径》一文中指出,公德是在公共领域内公民与陌生人或团体打交道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公德能否有效地形成有赖于社会的历史演进、现实的社会制度和伦理价值取向以及学校道德变革。
在当代公德教育中,学校应成为新道德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先行实践者。为此,第一,学校应成为清晰划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示范区和先行实践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发生的相关事件和相关规则,引导学生形成两种不同领域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在群体领域坚持群体利益和遵循群体规则优先的原则;在个人领域坚持个人意愿和自由选择优先的原则。第二,发挥先入为主和科学育人的教育优势,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被动遵规,到自觉遵规,再到参与定规。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公共事务,帮助他们熟悉公共领域的规则及其价值。第四,把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德蕴含的伦理原则。第五,创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以民主的方式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最终引导学生稳健地形成“共有、共享、共遵和共护”等公德观念。
在当代公德教育中,学校应成为新道德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先行实践者。为此,第一,学校应成为清晰划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示范区和先行实践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发生的相关事件和相关规则,引导学生形成两种不同领域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在群体领域坚持群体利益和遵循群体规则优先的原则;在个人领域坚持个人意愿和自由选择优先的原则。第二,发挥先入为主和科学育人的教育优势,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被动遵规,到自觉遵规,再到参与定规。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公共事务,帮助他们熟悉公共领域的规则及其价值。第四,把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德蕴含的伦理原则。第五,创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以民主的方式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最终引导学生稳健地形成“共有、共享、共遵和共护”等公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