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针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现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讨论了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适宜性问题,分析归纳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微观为可视、化陌生为直观、化“远”为“近”等适宜使用的情形,也分析总结了忽视情感体验,忽视文本涵咏,忽视学生活动,忽视界面美观等不合理使用倾向。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语文教学 适宜 不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是对“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多种媒体手段综合利用的“立体”的教育方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也出现了滥用乱用多媒体课件的现象。在此,笔者将多年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四个“宜”
1.宜化抽象费解为形象生动
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时,适宜运用多媒体软件,让优美迷人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引人入胜的影片片段、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等进入课堂,将抽象费解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文声像,在保证充分信息量的同时,做到直观可感,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思考探求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学生往往对托尔斯泰不太熟悉,对于文中所涉及的地域风光、关联人物等不了解,这时就可以用视频片段介绍托尔斯泰的杰出成就与不朽地位,再用一些图片,介绍文中涉及的莎士比亚、歌德和拿破仑墓,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其宏伟豪华,再引入托尔斯泰墓的图片。用人的伟大与墓的朴素的强烈反差,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托尔斯泰墓惊人的朴素这一特点。
2.宜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
有些教学内容如语句结构、病句分析等比较枯燥乏味,单纯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使用文字动画技术,用Flash或者3dmax把语句分解为片段,用卡通角色的动画来表现他们之间的结构以及搭配、修饰关系,就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比如讲解辨析病句要“注意复杂单句中的主干词语搭配”这一知识点时,把重点例句的主干和修饰语分解成若干卡通角色举着几块小木板(词语写在板上),通过小卡通角色的移动与换位表现主干词语的搭配关系以及修饰语和主干词语的关系,用角色的哭笑等表情表现搭配的正确与否,生动直观、活泼有趣地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呈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宜化微观为可视,化陌生为直观
一些涉及微观世界的科技说明文,比如微粒的运动,运用动画模拟把本来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演示出来,使很难讲清的知识一目了然,在增强课堂感染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宜化“远”为“近”
有不少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较为遥远,如文言文或外国作家作品。学习《论语》中的《侍坐章》或孟子的文章时,由于学生对这些历史名人了解有限,仅用口头介绍,容易给学生一种没有依托的虚浮感,只能产生表层的空泛的印象。如果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借助有关的图片、动漫等,让遥远的故事走到学生身边,使课堂声情并茂,在激趣的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侧面深层次地了解这些历史名人。另外,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学生往往觉得隔膜甚多,同样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具体的情景播放出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体味情感,把握内涵。
二、四“不宜”
1.不宜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一些抒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教学中,如《故都的秋》,如果过分依赖课件,使用大量图片、视频等视听信息,结果学生往往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无法沉静地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失去获得情感陶冶的良机,这便是喧宾夺主了。
2.不宜忽视学生对文本的涵咏
语文教学中,字句的揣摩、文句的涵咏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之一,可以使用其他媒体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与掌握,但是图只是不得已时的辅助手段,不宜用读图代替读文。
3.不宜忽视学生活动
如果滥用多媒体,用大量的多媒体信息淹没课堂教学,冲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把“满堂灌”变成“电灌”,就难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了。
4.不宜粗制滥造,忽视界面美观
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应该更典雅、美观,最好在界面等外观因素方面也唯美迷人,富有诗意。教师可以平时多收集有关素材,展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外观上的诗意,也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浸润与熏陶。
(作者单位:河北省元氏县劳动技工学校)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语文教学 适宜 不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是对“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多种媒体手段综合利用的“立体”的教育方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也出现了滥用乱用多媒体课件的现象。在此,笔者将多年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四个“宜”
1.宜化抽象费解为形象生动
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时,适宜运用多媒体软件,让优美迷人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引人入胜的影片片段、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等进入课堂,将抽象费解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文声像,在保证充分信息量的同时,做到直观可感,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思考探求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学生往往对托尔斯泰不太熟悉,对于文中所涉及的地域风光、关联人物等不了解,这时就可以用视频片段介绍托尔斯泰的杰出成就与不朽地位,再用一些图片,介绍文中涉及的莎士比亚、歌德和拿破仑墓,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其宏伟豪华,再引入托尔斯泰墓的图片。用人的伟大与墓的朴素的强烈反差,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托尔斯泰墓惊人的朴素这一特点。
2.宜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
有些教学内容如语句结构、病句分析等比较枯燥乏味,单纯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使用文字动画技术,用Flash或者3dmax把语句分解为片段,用卡通角色的动画来表现他们之间的结构以及搭配、修饰关系,就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比如讲解辨析病句要“注意复杂单句中的主干词语搭配”这一知识点时,把重点例句的主干和修饰语分解成若干卡通角色举着几块小木板(词语写在板上),通过小卡通角色的移动与换位表现主干词语的搭配关系以及修饰语和主干词语的关系,用角色的哭笑等表情表现搭配的正确与否,生动直观、活泼有趣地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呈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宜化微观为可视,化陌生为直观
一些涉及微观世界的科技说明文,比如微粒的运动,运用动画模拟把本来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演示出来,使很难讲清的知识一目了然,在增强课堂感染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宜化“远”为“近”
有不少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较为遥远,如文言文或外国作家作品。学习《论语》中的《侍坐章》或孟子的文章时,由于学生对这些历史名人了解有限,仅用口头介绍,容易给学生一种没有依托的虚浮感,只能产生表层的空泛的印象。如果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借助有关的图片、动漫等,让遥远的故事走到学生身边,使课堂声情并茂,在激趣的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侧面深层次地了解这些历史名人。另外,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学生往往觉得隔膜甚多,同样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具体的情景播放出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体味情感,把握内涵。
二、四“不宜”
1.不宜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一些抒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教学中,如《故都的秋》,如果过分依赖课件,使用大量图片、视频等视听信息,结果学生往往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无法沉静地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失去获得情感陶冶的良机,这便是喧宾夺主了。
2.不宜忽视学生对文本的涵咏
语文教学中,字句的揣摩、文句的涵咏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之一,可以使用其他媒体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与掌握,但是图只是不得已时的辅助手段,不宜用读图代替读文。
3.不宜忽视学生活动
如果滥用多媒体,用大量的多媒体信息淹没课堂教学,冲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把“满堂灌”变成“电灌”,就难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了。
4.不宜粗制滥造,忽视界面美观
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应该更典雅、美观,最好在界面等外观因素方面也唯美迷人,富有诗意。教师可以平时多收集有关素材,展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外观上的诗意,也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浸润与熏陶。
(作者单位:河北省元氏县劳动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