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依旧在这里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水马龙,世俗喧嚷。林觉民故居就坐落在这样一角。路上人来人往,形色匆匆,没有人停下脚步,去窥探门内的世界,没有人哪怕只是抬头仰望那褪色大门上的匾额。
  天灰灰,雨蒙蒙,我撑着伞走在三坊七巷灰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小巷中,多少次都把自己错当成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漫天的愁雨落在我心中,开出朵朵水花。我就带着这样的错觉走进林觉民故居,和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你交织在一起,听你演奏纷繁的新曲,和你一起含泪看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
  你和你的丈夫一林觉民的结合,是那样天造地设,又是那样天意弄人。他,面貌如玉,才华横溢。胸怀壮阔如海,志向高比青云。他把国危民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少个灯火不眠之夜,他或是捧书苦读,或是奋笔疾书,每每想到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内心便涌起苦潮,含泪长叹。而你,总陪伴在他身边,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你知道,你的丈夫必定会是个不平凡的人。所以当你知道丈夫就要赴日留学时,你只是笑着对他说:“去吧!我会带好孩子的!”这一去就是几年啊!当他学成归来时,岁月和思念残酷地剥夺了你年轻的光华。而他,心疼地抱你在怀里,答应你,一定要带你在身边,永远和你在一起。
  在那样烽火的年代,你怎能去相信这样的承诺呢?或许只是出于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只是出于那份大义后的小小的私心吧!当他再次离你而去时,你怀有身孕,无法同行。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会再回来的!”从此,你就常常撑着油纸伞,站在巷子口,等着,等着心爱的人回来,等着他坚毅的脸庞带着从容的笑。
  在一个烟雨蒙蒙的季节,你等来的却是凄绝的《与妻书》和他在广州就义的消息。你日日以泪洗面,却洗不去你脑海里他喷洒的鲜血;你夜夜抽泣,却掩盖不住他豪迈的声音和记忆里的气息。你想就此随他而去,他的父母却双双跪在你面前,恳求你,为了孩子和肚子里的血脉,好好活下去。你看着抱着你哭泣的孩子,你感受到肚子里的娃用尖尖的、软软的东西顶着你,你哭着屈服了。
  从此,你又撑着油纸伞站在巷子口。你认真地看每一个人,看他们的脸。你觉得,你的丈夫是为了他们每一个人而死,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去震醒更多的国人,让他们奋起复兴中华。你想在他们身上看到丈夫的魂。你,却是一次次失落,因为他们依旧麻木。你不止一次问自己,他死得值吗?你不止一次愤怒,中国你什么时候醒?
  你终究没有等到答案,也没有成为一个顽疆的母亲。你抑郁而死,留下两个年迈的老人和两个孤苦的孩子。
  当我站在你卧室门口时,看着你挂在墙头的肖像,看着你美丽的脸庞。你看到了吗?你的丈夫没有白死,中国人一直记得他!你柔柔的眼望着我,好像你一直都在看着。
  我走出你的故居,走在小巷子里,又把自己错当成了你,看着人来人往。
其他文献
南方雪,轻柔,妙曼,  无声地,洒遍故乡。  那么执著,  那么深情。  白的山,白的屋,  白的山间小路。  小树,我的小树,  让雪尽情拥抱。  堆雪人,干雪仗,  老游戏,代代玩。  忘了忧虑,忘了奇寒,  仰起头,笑迎雪花点点。  南方雪,轻柔,妙曼,  无声地,洒遍故乡。  任雪花抚摸岁月,  悠长忆念,无限家山。
期刊
荧屏上为数不少的止于养眼、一味娱乐的节目,已经令不少观众不太习惯于剔除喧嚣浮躁、静下心来进行不仅养眼、更在养心的文化阅读了。  这种养心的文化阅读,当然不止于经典的书籍文化的阅读。虽非经典却有一定思想内涵、文化意蕴和美学品位的一般书籍,以及各种形式的书画展览、音乐歌舞、戏剧演出、文物博览等等,均应纳入我所呼唤的养心的文化阅读范畴。  在技术化背景下,要真正做到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审美表现手段
期刊
活着  是一种存在  活着  是一种悲哀  活着  是一种无奈  活着  是一种安排  活着  是为把一些记忆埋汰  活着  是为让一些记忆醒来  活着  是为使一个现时无碍  活着  是为令一个现时躲开  活着  一切都不用见怪  活着  一切将会有交待  相信吧——  生命不是一场竞拍  灵魂不是一种体裁  白云总归要出境  花朵总是会绽开    献给您……    那浅浅的一笑  就像月牙淡漠
期刊
我开始学语文,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全家逃难到乡下。不知为什么日本鬼子和汪伪的军队老在后面追。我才五六岁,常常是一天跑好几个地方。有一次,我们跑到了傍晚,还是被追上了:那是一个打谷场,我筋疲力尽,倚着个草垛软瘫着,望着平原上低垂的星空喘气。“和平军”(汪精卫的汉奸队伍,他们的口号是“和平反共建国”所以叫“和平军”)拿枪对着我们,厉声喊叫:“城里人,跪下来,把口袋翻过来”。人们跪成一排。妈妈、舅妈顾不
期刊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留给后人的杰作可能不算多,但他却是慧眼识李白的伯乐。《咏柳》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诗人观察细腻,构思独特,描绘生动,便成了脍炙人口,百吟不厌的千古佳句,令后辈着实折服。当然诗的前两句也有许多经典妙处值得品味。  贺知章生活在盛唐,一生为官,经济宽裕,性情闲适,无忧无虑。
期刊
母亲是个童养媳,外祖父那时家里状况很不好,家里孩子又多,我祖母用50公斤的地瓜米就把我母亲背到了现在的家里,那时我母亲刚断奶。  母亲是在她18岁那年结婚的。她从小随祖母长大,祖母一直把她当自己的亲闺女,母亲对祖母就特别亲。从我记事起,她们婆媳从没红过脸,都是有事有商量的好声好气。这种关系在祖母去世前的那一年里,我有了切身体验。在我读初三的那年,祖母在一次滑倒后便偏瘫不起了。从那以后的一年里,母亲
期刊
课程改革赋予了语文学科更为重要的使命和更丰富的内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明确的教学要求,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得是否精彩决定了语文课堂演绎得是否精彩、呈现得是否顺利。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乏描写人物故事的文章,这一类文本,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感悟呢?语文是“时空性”的,有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就有语文,所以“存在”就是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联系古今,感悟文本的内涵与真
期刊
如果一定要把三坊七巷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他在我心中就是那种大隐隐于市的名士。他的从容、渊博,比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更加地绵远悠长。  从东街口拐进吉庇巷,这个世界仿佛被不堪噪音之扰的仙人以南后街为中心施了个法术,一下子音量降到了最低。人们的脚步慢了下来,鸟鸣“声声慢”了,空中的云懒洋洋地伸个懒腰,流连在三坊七巷上空,享受着喧闹城市间难得的宁静。虽然已入初冬。可天气却秉承了秋天的味道——风轻,凉
期刊
我家住在古韵悠悠的三坊七巷边,每当茶余饭后,我总喜欢到三坊七巷里逛逛,寻觅着文人墨客曾经走过的足迹,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房,品味一番三坊七巷的昔日风采,嚼一嚼那老福州的味道……  作家北北的《三坊七巷》一书这样描述:“南后街——一条不长的路,从北至南流泻而下,右边伸出三只手,左边摊大七只脚,像一条中轴线,将三坊与七巷优雅地携在两腋,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竟格局依旧,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
期刊
一篇优秀的习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形式上的美,如书写美观、结构条理清晰等,也正是这一形式上美的特点,使阅卷者从整体感知上获得良好的阅读初感,为习作的评判获得高分奠定了基础。作文形式上的美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点,在作文字迹的书写、句式的优美等形式方面,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况且,这一点还需要一定的天资。而作文另一重要形式,结构的安排并不难学会,在作文众多结构模式中,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