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药剂专业为例,阐述如何激发、培养、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使其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并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生;药剂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黄肇锋,男,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教学;谢惠春,女,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18-0046-02
当前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不断放宽,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由此而出现的中职生厌学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了中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1]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对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化解生源困境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药剂专业为例,阐述笔者如何激发、培养、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一、依托教材,拓展延伸,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为教师提供教学的素材。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追求“用教材教”,而不是纯粹地照本宣科,只会“教教材”。只有依托教材,用活教材,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才能始终被教师的上课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利用无机化学史料和化学前沿知识,拓展和丰富教材资源
著名化学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可见,化学史不仅渗透了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蕴藏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如在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引入化学家门捷列夫在面临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讽刺和攻击下经过两次修改,最终确定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辛酸历程,可见真理和科学是不能被假象和谬论打倒的;在讲《物质的量》时,可以引入阿伏伽德罗因兴趣所向,由从事多年的律师转为研究化学、物理和数学,并获得杰出贡献的传奇人生,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有很大帮助。
(二)以药剂专业的就业为导向,联系生活经验,丰富教学资源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如讲解《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时,可引入临床实例:目前病房有20%的肥皂溶液,现要对病人进行洗胃操作,应如何将20%的肥皂溶液来稀释成0.2%肥皂溶液,应取多少mL的浓肥皂液和加入多少mL的水稀释?如讲《溶液》时可引入胶体分散系的电泳现象和乳浊液的乳化现象在医学中的意义。讲《溶液的渗透压》时,可引入临床上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的原理和为什么给病人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等渗溶液,等等。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对教师以相应的正向、积极的情感回报,学生会更加热爱教师。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情感的迁移,由热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科目。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平等、互动的师生双向活动的软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比如在回答问题上,只要同学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无论回答得正确与否,都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用赏识教育。面对长期以来缺乏家长和老师肯定的中职生,中职教师应在课堂上善于“因材施问”,让其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批改作业中善于写上恰当和鼓励的评语等,都可以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以生为本,优化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由传统的注入式向输出式的课堂模式转变,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妙趣横生的实验就是吸引中职生学习化学的法宝之一,它可形象、直观地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如讲《同离子效应》时,面对理论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教师不能追求通过一张嘴就可以将同离子效应的原理讲透彻,毕竟它是以化学平衡作为基础的,而化学平衡又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应先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入并设疑,问同学:“往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前后的实验现象有不同吗?为什么呢?”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相信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思考“为什么”。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设疑→(学生)小组阅读和讨论并达成统一意见→(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解→(其他小组)适当补充→(教师)点评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促进了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中自主成长,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中职生的评价应由终结性、选拔性评价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转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借助形成性评价、学习档案、作业评价以及师生评、生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在实验课时,先让学生各自预测实验现象和理由并写在实验报告上,然后将学生按异质形式分成2-3人的小组,集体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组内交流和讨论,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统一认识,从而在实验过程去验证自己的预测并反思自己的对错之处。最后进行生生互评和自评,老师再进行实验报告和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过去只看实验结果而忽略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自我反省智能的挖掘,回归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三)立足教材和专业,设计课外延伸作业,拓宽课堂教学空间,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完《盐类的水解》的知识点时,可以设计课外作业:“铝碳酸镁咀嚼片为什么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它的原理是什么?”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几种药物的剂型并举例说明?思考一下:它们为什么要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这样,通过学生上网搜索、翻阅图书、咨询专业教师等途径查找资料,就可以将《盐类的水解》的应用向着纵向和横向领域进一步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做到知识的迁移,无机化学的教学就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或社团活动,开展魔术或趣味实验表演等形式,来提高化学学科的影响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国栋,刘莲顺.中职生厌学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131-132.
关键词:中职生;药剂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黄肇锋,男,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教学;谢惠春,女,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18-0046-02
当前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不断放宽,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由此而出现的中职生厌学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了中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1]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对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化解生源困境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药剂专业为例,阐述笔者如何激发、培养、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一、依托教材,拓展延伸,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为教师提供教学的素材。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追求“用教材教”,而不是纯粹地照本宣科,只会“教教材”。只有依托教材,用活教材,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才能始终被教师的上课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利用无机化学史料和化学前沿知识,拓展和丰富教材资源
著名化学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可见,化学史不仅渗透了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蕴藏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如在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引入化学家门捷列夫在面临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讽刺和攻击下经过两次修改,最终确定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辛酸历程,可见真理和科学是不能被假象和谬论打倒的;在讲《物质的量》时,可以引入阿伏伽德罗因兴趣所向,由从事多年的律师转为研究化学、物理和数学,并获得杰出贡献的传奇人生,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有很大帮助。
(二)以药剂专业的就业为导向,联系生活经验,丰富教学资源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如讲解《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时,可引入临床实例:目前病房有20%的肥皂溶液,现要对病人进行洗胃操作,应如何将20%的肥皂溶液来稀释成0.2%肥皂溶液,应取多少mL的浓肥皂液和加入多少mL的水稀释?如讲《溶液》时可引入胶体分散系的电泳现象和乳浊液的乳化现象在医学中的意义。讲《溶液的渗透压》时,可引入临床上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的原理和为什么给病人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等渗溶液,等等。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对教师以相应的正向、积极的情感回报,学生会更加热爱教师。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情感的迁移,由热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科目。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平等、互动的师生双向活动的软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比如在回答问题上,只要同学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无论回答得正确与否,都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用赏识教育。面对长期以来缺乏家长和老师肯定的中职生,中职教师应在课堂上善于“因材施问”,让其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批改作业中善于写上恰当和鼓励的评语等,都可以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以生为本,优化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由传统的注入式向输出式的课堂模式转变,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妙趣横生的实验就是吸引中职生学习化学的法宝之一,它可形象、直观地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如讲《同离子效应》时,面对理论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教师不能追求通过一张嘴就可以将同离子效应的原理讲透彻,毕竟它是以化学平衡作为基础的,而化学平衡又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应先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入并设疑,问同学:“往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前后的实验现象有不同吗?为什么呢?”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相信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思考“为什么”。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设疑→(学生)小组阅读和讨论并达成统一意见→(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解→(其他小组)适当补充→(教师)点评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促进了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中自主成长,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中职生的评价应由终结性、选拔性评价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转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借助形成性评价、学习档案、作业评价以及师生评、生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在实验课时,先让学生各自预测实验现象和理由并写在实验报告上,然后将学生按异质形式分成2-3人的小组,集体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组内交流和讨论,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统一认识,从而在实验过程去验证自己的预测并反思自己的对错之处。最后进行生生互评和自评,老师再进行实验报告和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过去只看实验结果而忽略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自我反省智能的挖掘,回归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三)立足教材和专业,设计课外延伸作业,拓宽课堂教学空间,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完《盐类的水解》的知识点时,可以设计课外作业:“铝碳酸镁咀嚼片为什么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它的原理是什么?”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几种药物的剂型并举例说明?思考一下:它们为什么要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这样,通过学生上网搜索、翻阅图书、咨询专业教师等途径查找资料,就可以将《盐类的水解》的应用向着纵向和横向领域进一步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做到知识的迁移,无机化学的教学就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或社团活动,开展魔术或趣味实验表演等形式,来提高化学学科的影响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国栋,刘莲顺.中职生厌学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