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学生的练习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模式中,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有趣,又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提高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呢?
  练习设计应有目的性
  教师都知道,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练习,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而现在教师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都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书上的练习不是不好,只是书上的练习有共性,是最基本的东西。练习的目的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编排练习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练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既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等。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才能正确地指引练习的方向,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作用,学生练起来才会更省时,更有成效。
  例如,在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练习时,向学生呈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分母通分时所用到的各种方法(倍数关系、互质数、一般关系);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计算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等。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的全面掌握,智力、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优化、高效的目标。又如,学生学了整数简便运算后,容易混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把25×4÷25×4当作(25×4)÷(25×4),错误率很高。所以,笔者在教学小数简便计算后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0.25×4÷0.25×4、(0.25×4)÷(0.25×4)、(0.25×4÷0.25)×4。让学生在做练习时寻找他们的区别与联系,明白了0.25×4÷0.25×4是不能当(0.25×4)÷(0.25×4)进行简便计算,但可以这样计算:0.25×4÷0.25×4=0.25÷0.25×4×4,从反馈情况来看,正确率明显提高。经过前后实践让我体会到只有设计这样目的性的练习,减少练习的数量,提高练习的质量,确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练得更有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应有层次性
  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包括三个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和深化知识阶段,所以练习的设计也要根据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练习,即感知练习、理解练习和深化练习。
  感知练习(也可以叫尝试练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概念、例题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具有诊断作用。它的题目编制来源主要是课本上的概念原文的填空或问答,例题的解答过程的填空或解答。通过这些题目检查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理解练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本课内容,做了感知练习,教师针对学生感知练习题中的问题进行强调后,安排的练习,通过这些题目检查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它的编制方法:一是概念辨析,主要通过判断、选择题对本节课概念的进行辨析,来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二是例题变式,通过对例题进行改编形成一个或几个题目,来考察学生对例题的掌握情况,理解练习具有知识形成性。
  深化练习(也叫总结练习)是在学生做了理解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理解练习题中的问题进行强调后,安排的练习,它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再设计时既考虑本节知识巩固,又要考虑与临近知识的综合训练。
  课堂上,学生通过做感知练习、理解练习和深化练习,使每个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得到三次呈现,领会深刻记得牢,课堂效率也高。
  课堂练习应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时,遇到这样的习题: 学生根据一年级学习的经验,通常会用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共有25块正方体。笔者引导学生,现在已经学习了乘法,有谁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得出共有多少块?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争相来回答。生1:老师,我是这样做的:先打竖数有7竖是有3块的,我可以先求7×3=21(块),再加上没数的四块,共有21 4=25(块)。生2:我是先打横数有两层是有9块的,先求出2×9=18(块),再加上最上面的一层有7块,就是18 7=25(块)。生3:我是把它看成完成的一个正方体,一层有9块,有3层,先求出9×3=27(块),再减去缺少的2块,27-2=25(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多思考、多反思,达到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石堤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8
目的:观察留置胸腔微创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冲洗结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脓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7年12月收住院52例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为治疗组和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谈话内容,如何发挥出艺术功能,是每一位教师值得研究的话题。而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追求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达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毋庸置疑,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和学习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经过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既然能够长远并广泛实行下去的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实践也检验了这一做法。  教师的任务  人是有求知欲的,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求知
笔者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孔子是个符号》,这里借用“符号”这个概念,给我们这些行走于教学大课堂、肩负文化使命的教研员一个角色定位。  教研员既教又研,从“教”的层面上,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家;从“研”的层面上,又是一个教学思想家和教学哲学家。我们行走在大课堂,洞悉大课堂,反思大课堂,完善大课堂。教研员面对成千上万的教师是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的使命就是“引领”,以理念引领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持续膀胱冲洗温控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术(PV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23例,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要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多与教师沟通,多深入一线。而深入一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行走课堂。  首先,行走前要有厚积。教研员行走课堂的目的不应只是一种深入一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