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指可被用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存在形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本文阐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含义,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特点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功能,论述了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功能
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含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爱祖国教育,是爱国情感、理念、实际行动的历史积淀和时代的凝结,是爱国家的教育,是热爱国家的情感、理论、逻辑、具体实践的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反映,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指可被用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存在形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形态上划可划分分为:自然风光资源、名胜景点 历史文化资源、文物古迹、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传统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传播的角度划分课程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红色网站、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论文数据库等。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它是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是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它具有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特点,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具有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意义。
(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特点
1.形象性。形象性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基本特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如文物史料、旅游胜地、国情知识、英雄画像、名人格言、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烈士墓等;电影、电视、歌曲、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这些内容形式直观形象,斥诸人的感官,使人身临其境,影响人们的情感。
2.情感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感染力强,人们在参观游览时可以同步感受,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美育情,唤起人内心的情感,汲取健康的精神内涵。
3.潜移默化性。对人发生影响是缓慢的,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种影响一旦发生,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从而使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4.目的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教育导向上具有目的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及使用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围绕着爱国主义目标而开展的,具有明确的引导性、组织性、和目的性。
5.实践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客观物质形态。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转化为精神力量。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组织的,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建设过程就是实践和检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过程。
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功能
(一)审美体验与情感沟通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在指多反面唤起人们的情绪,启发人们的悟性,调动人们的直观感受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达到新的统一。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可以与道德情感连接和沟通,成为有道德规范转为道德意志,有道德认知转為道德行为的转化过渡,如通过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与国家重点工程的壮丽美,通过感受对文物古迹的艺术美、人文美,通过了解国情感受社会生活美、社会劳动美,使人们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并使其自然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承载历史与知识传播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已载入了世界人类的文明史册。文物古迹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文明古国的实物例证。历史文化资源、文物古迹、各类博物馆、革命史迹,爱国主义传统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本身就是一本刻着岁月的书,在它的身上记载着许多历史故事,展示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轨迹,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固体凝结。它们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涉及历史、政治、建筑、古器物、档案、图书、艺术、宗教、民俗、科技、博物馆等诸多学科。它使我们了解历史知识,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她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可有效转化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三)理想信念导向与目标激励
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才能确立。就是已经形成了的理想信念,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和巩固,爱国主义资源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教育而确立或加强,它具有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榜样激励,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示范,使人们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激励效果。情感激励,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对激励客体的情感发生影响,从而使其焕发内在精神力量的过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历史,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从中可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的崇高美、人格美,激发人们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发愤努力的献身精神。
三、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
2004年中宣部等十部门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要求紧紧抓住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利用实际上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精神,使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形成常规性,增强参与性、目标化、加强制度化管理。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就要做好积极征集文物史料,努力丰富展示内容;积极改进陈列方式和教育方式,努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工作。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建设和功能开发,通过自办馆刊、研究学报、网站论坛,开展馆际交流、组织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业务研究;抓好教育基地的宣传推介工作,制作系列宣传品,综合运用文物、图片、史料等手段编写了大量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书籍、图册、光盘、教案等,免费赠送市民和学生,为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在学校和社区开设文物普及课程和讲座、建立文博教育基地、举办夏令营活动等,将教育内容直接送到市民和学生身边;采取从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等形式,主动为市民和学生提供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所,帮助人们长知识、增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应积极建设网上资源,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潜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了不少,但网上素材不很丰富,缺乏对资源的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应建立全方位的网上资源,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应该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学件库、案例库、电子文献等等。其中,多媒体素材包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文献包括电子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等。内容可包括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灿烂文化遗产、精美历史器物、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状况等。设立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论文数据库、以便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前沿。目前许多大学和社科研究所建有红色网站,除此之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都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图文并茂地介绍祖国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同时,利用互联网络,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网上访问、网上知识竞赛、网上问卷调查、网上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辩论探讨会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使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多媒体技术、声光电综合手段的演绎,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深入人心,把爱国主义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三)丰富体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祖国新貌和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体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能使人们了解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综合国力大有提高,祖国旧貌换新颜,应让人们充分了解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确立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挖掘和利用各种现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资源,如具有时代特征的小浪底、三峡水利工程,西部大开发建设等。还要设置国情展览,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重点工程进行调查、考察和实习劳动,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申来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理论月刊》.2002年第2期.
[3]郑永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南方日报”2000年11月19日.
[4]人民日报7月15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盛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课堂.
[5]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
[6]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4〕22号.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功能
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含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爱祖国教育,是爱国情感、理念、实际行动的历史积淀和时代的凝结,是爱国家的教育,是热爱国家的情感、理论、逻辑、具体实践的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反映,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指可被用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存在形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形态上划可划分分为:自然风光资源、名胜景点 历史文化资源、文物古迹、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传统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传播的角度划分课程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红色网站、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论文数据库等。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它是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是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它具有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特点,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具有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意义。
(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特点
1.形象性。形象性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基本特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如文物史料、旅游胜地、国情知识、英雄画像、名人格言、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烈士墓等;电影、电视、歌曲、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这些内容形式直观形象,斥诸人的感官,使人身临其境,影响人们的情感。
2.情感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感染力强,人们在参观游览时可以同步感受,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美育情,唤起人内心的情感,汲取健康的精神内涵。
3.潜移默化性。对人发生影响是缓慢的,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种影响一旦发生,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从而使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4.目的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教育导向上具有目的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及使用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围绕着爱国主义目标而开展的,具有明确的引导性、组织性、和目的性。
5.实践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客观物质形态。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转化为精神力量。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组织的,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建设过程就是实践和检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过程。
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功能
(一)审美体验与情感沟通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在指多反面唤起人们的情绪,启发人们的悟性,调动人们的直观感受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达到新的统一。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可以与道德情感连接和沟通,成为有道德规范转为道德意志,有道德认知转為道德行为的转化过渡,如通过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与国家重点工程的壮丽美,通过感受对文物古迹的艺术美、人文美,通过了解国情感受社会生活美、社会劳动美,使人们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并使其自然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承载历史与知识传播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已载入了世界人类的文明史册。文物古迹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文明古国的实物例证。历史文化资源、文物古迹、各类博物馆、革命史迹,爱国主义传统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本身就是一本刻着岁月的书,在它的身上记载着许多历史故事,展示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轨迹,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固体凝结。它们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涉及历史、政治、建筑、古器物、档案、图书、艺术、宗教、民俗、科技、博物馆等诸多学科。它使我们了解历史知识,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她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可有效转化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三)理想信念导向与目标激励
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才能确立。就是已经形成了的理想信念,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和巩固,爱国主义资源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教育而确立或加强,它具有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榜样激励,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示范,使人们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激励效果。情感激励,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对激励客体的情感发生影响,从而使其焕发内在精神力量的过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历史,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从中可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的崇高美、人格美,激发人们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发愤努力的献身精神。
三、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
2004年中宣部等十部门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要求紧紧抓住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利用实际上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精神,使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形成常规性,增强参与性、目标化、加强制度化管理。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就要做好积极征集文物史料,努力丰富展示内容;积极改进陈列方式和教育方式,努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工作。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建设和功能开发,通过自办馆刊、研究学报、网站论坛,开展馆际交流、组织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业务研究;抓好教育基地的宣传推介工作,制作系列宣传品,综合运用文物、图片、史料等手段编写了大量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书籍、图册、光盘、教案等,免费赠送市民和学生,为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在学校和社区开设文物普及课程和讲座、建立文博教育基地、举办夏令营活动等,将教育内容直接送到市民和学生身边;采取从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等形式,主动为市民和学生提供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所,帮助人们长知识、增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应积极建设网上资源,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潜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了不少,但网上素材不很丰富,缺乏对资源的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应建立全方位的网上资源,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应该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学件库、案例库、电子文献等等。其中,多媒体素材包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文献包括电子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等。内容可包括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灿烂文化遗产、精美历史器物、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状况等。设立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论文数据库、以便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前沿。目前许多大学和社科研究所建有红色网站,除此之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都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图文并茂地介绍祖国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同时,利用互联网络,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网上访问、网上知识竞赛、网上问卷调查、网上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辩论探讨会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使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多媒体技术、声光电综合手段的演绎,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深入人心,把爱国主义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三)丰富体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祖国新貌和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体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能使人们了解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综合国力大有提高,祖国旧貌换新颜,应让人们充分了解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确立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挖掘和利用各种现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资源,如具有时代特征的小浪底、三峡水利工程,西部大开发建设等。还要设置国情展览,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重点工程进行调查、考察和实习劳动,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申来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理论月刊》.2002年第2期.
[3]郑永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南方日报”2000年11月19日.
[4]人民日报7月15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盛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课堂.
[5]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
[6]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4〕22号.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