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加试是青少年兴奋剂问题的高发场合,也是青少年反兴奋剂斗争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本文以某体育考试为例,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方法,了解考生中兴奋剂问题的具体情况;根据当前青少年中兴奋剂问题的现状和理性行为理论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青少年反兴奋剂对策。
关键词 体育考生 青少年 兴奋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兴奋剂被称作体育运动的“毒瘤”,对使用者、体育自身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兴奋剂问题出现了体育考生群体蔓延的趋势,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当前体育加试中的兴奋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了解整个青少年中兴奋剂问题的重要环节,对青少年反兴奋剂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体育考试为例,对体育加试中的兴奋剂问题进行研究。
一、考生中兴奋剂问题现状
(一)考生使用兴奋剂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升学考试及备考训练过程中,是否服用过兴奋剂及相关的用于提高体育成绩的药物时,有3%的被访者选择“服用过”,97%的人都表示从未使用过任何兴奋剂物质;而在被问及是否见过别人服用兴奋剂时候,则有近四分之一(22.8%)的被访者表示曾经听到或者见到过有人使用过兴奋剂或相关物质,其中还有1.2%的人表示使用兴奋剂的人数比例超过10%。从以上数据也可得出,考生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在体育加试中是真实存在的,且较为严重。
(二)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
提高成绩的强烈愿望是促使考生使用兴奋剂的最主要原因,84.1%的人认为这是促使部分人使用兴奋剂的直接原因;其余比例较高的是误服某些食物或药品(22.6%)、环境影响跟风使用(15.9%)、被查到几率小(11.6%),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使用兴奋剂现象蔓延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缺乏对考试中使用兴奋剂行为进行惩处的制度有关。
(三)考生对反兴奋剂斗争的观点
61.7%的人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进行反兴奋剂教育,34.1%的人对是否开设表示无所谓。65.3%的人认为有必要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兴奋剂检查,却有24.6%的人认为检查与否都无所谓,还有近10%的人认为不应该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兴奋剂检查;对于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处罚方面,82.6%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处罚。调查结果中考生对兴奋剂检查和处罚的看法总体较好,能够认识到当前兴奋剂检查检查和对兴奋剂使用者处罚的必要性。
二、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
(一)兴奋剂知识掌握不足
对兴奋剂知识的掌握包含对兴奋剂作用和危害的认识两个方面。对兴奋剂作用的认识包含对速度、耐力、敏捷度、镇定等方面作用的认识,平均得分约为3.12,仅略高于中间值3,可以认为考生对兴奋剂的作用并没有完整、正确的认识。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由普遍认可的兴奋剂危害药物依赖、性别改变等方面检验,平均得分约为3.4,略高于平均水平,即考生虽然能够认识到兴奋剂能将会造成一定危害,但整体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承担的风险小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4%的学生表示曾在考试或者比赛中接受过兴奋剂检查。当前我国高考单招体育考试中,仅有几所招生院校会对考生进行兴奋剂抽查,总体而言兴奋剂检查缺失,且未形成完整的检查、处罚制度。兴奋剂的检查和处罚能够对抱有使用兴奋剂意愿的人起到威慑作用,检查和处罚制度的缺乏会削弱反兴奋剂斗争的效力。
(三)法律法规的缺失
反兴奋剂教育、兴奋剂检查和处罚等措施本身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的反兴奋剂责任和义务,而其它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均没有都明确提及可以有效制止、惩罚青少年兴奋剂问题的条款。
三、策略与建议
(一)落实反兴奋剂教育,强化教育效果
坚决开展青少年反兴奋剂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青少年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树立正确的对待兴奋剂的态度,是自觉抵制兴奋剂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兴奋剂问题的关键。
(二)完善兴奋剂检查和处罚制度
制订针对青少年的兴奋剂检查和处罚制度,明确对青少年进行兴奋剂检查的程序、方法和应当遵循的原则,在保护青少年权利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兴奋剂检查,并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完善青少年反兴奋剂相关法律法规
反兴奋剂教育、兴奋剂检查和处罚等反兴奋剂措施,必须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监管,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尽快建立针对青少年反兴奋的法律法规,明确分工和责任,使青少年反兴奋剂工作有法可依;在推进反兴奋剂工作的同时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四)重视家庭和学校教育,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青少年使用兴奋剂的意向受到主观准则的影响,主观准则与对其能夠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密切相关,即青少年是否选择使用兴奋剂会受到周围同学、家长、老师或教练对使用兴奋剂态度情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强晓祥,刘成.我国十大城市中考体育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104-106.
[2] 曹景川,常乃军.从反兴奋剂看诚信道德与和谐体育之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85-87.
[3] 肖建忠,许丽,郑汉.体育高考学生使用兴奋剂的现状与心理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9):86-88.
[4] 郑亚平,宫新清.高考体育加试中的反兴奋剂问题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9-12.
[5] 吕志刚,柏建清,赵元吉.我国体育界诚信缺乏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31-32.
关键词 体育考生 青少年 兴奋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兴奋剂被称作体育运动的“毒瘤”,对使用者、体育自身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兴奋剂问题出现了体育考生群体蔓延的趋势,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当前体育加试中的兴奋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了解整个青少年中兴奋剂问题的重要环节,对青少年反兴奋剂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体育考试为例,对体育加试中的兴奋剂问题进行研究。
一、考生中兴奋剂问题现状
(一)考生使用兴奋剂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升学考试及备考训练过程中,是否服用过兴奋剂及相关的用于提高体育成绩的药物时,有3%的被访者选择“服用过”,97%的人都表示从未使用过任何兴奋剂物质;而在被问及是否见过别人服用兴奋剂时候,则有近四分之一(22.8%)的被访者表示曾经听到或者见到过有人使用过兴奋剂或相关物质,其中还有1.2%的人表示使用兴奋剂的人数比例超过10%。从以上数据也可得出,考生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在体育加试中是真实存在的,且较为严重。
(二)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
提高成绩的强烈愿望是促使考生使用兴奋剂的最主要原因,84.1%的人认为这是促使部分人使用兴奋剂的直接原因;其余比例较高的是误服某些食物或药品(22.6%)、环境影响跟风使用(15.9%)、被查到几率小(11.6%),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使用兴奋剂现象蔓延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缺乏对考试中使用兴奋剂行为进行惩处的制度有关。
(三)考生对反兴奋剂斗争的观点
61.7%的人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进行反兴奋剂教育,34.1%的人对是否开设表示无所谓。65.3%的人认为有必要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兴奋剂检查,却有24.6%的人认为检查与否都无所谓,还有近10%的人认为不应该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兴奋剂检查;对于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处罚方面,82.6%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处罚。调查结果中考生对兴奋剂检查和处罚的看法总体较好,能够认识到当前兴奋剂检查检查和对兴奋剂使用者处罚的必要性。
二、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
(一)兴奋剂知识掌握不足
对兴奋剂知识的掌握包含对兴奋剂作用和危害的认识两个方面。对兴奋剂作用的认识包含对速度、耐力、敏捷度、镇定等方面作用的认识,平均得分约为3.12,仅略高于中间值3,可以认为考生对兴奋剂的作用并没有完整、正确的认识。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由普遍认可的兴奋剂危害药物依赖、性别改变等方面检验,平均得分约为3.4,略高于平均水平,即考生虽然能够认识到兴奋剂能将会造成一定危害,但整体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承担的风险小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4%的学生表示曾在考试或者比赛中接受过兴奋剂检查。当前我国高考单招体育考试中,仅有几所招生院校会对考生进行兴奋剂抽查,总体而言兴奋剂检查缺失,且未形成完整的检查、处罚制度。兴奋剂的检查和处罚能够对抱有使用兴奋剂意愿的人起到威慑作用,检查和处罚制度的缺乏会削弱反兴奋剂斗争的效力。
(三)法律法规的缺失
反兴奋剂教育、兴奋剂检查和处罚等措施本身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的反兴奋剂责任和义务,而其它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均没有都明确提及可以有效制止、惩罚青少年兴奋剂问题的条款。
三、策略与建议
(一)落实反兴奋剂教育,强化教育效果
坚决开展青少年反兴奋剂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青少年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树立正确的对待兴奋剂的态度,是自觉抵制兴奋剂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兴奋剂问题的关键。
(二)完善兴奋剂检查和处罚制度
制订针对青少年的兴奋剂检查和处罚制度,明确对青少年进行兴奋剂检查的程序、方法和应当遵循的原则,在保护青少年权利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兴奋剂检查,并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完善青少年反兴奋剂相关法律法规
反兴奋剂教育、兴奋剂检查和处罚等反兴奋剂措施,必须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监管,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尽快建立针对青少年反兴奋的法律法规,明确分工和责任,使青少年反兴奋剂工作有法可依;在推进反兴奋剂工作的同时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四)重视家庭和学校教育,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青少年使用兴奋剂的意向受到主观准则的影响,主观准则与对其能夠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密切相关,即青少年是否选择使用兴奋剂会受到周围同学、家长、老师或教练对使用兴奋剂态度情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强晓祥,刘成.我国十大城市中考体育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104-106.
[2] 曹景川,常乃军.从反兴奋剂看诚信道德与和谐体育之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85-87.
[3] 肖建忠,许丽,郑汉.体育高考学生使用兴奋剂的现状与心理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9):86-88.
[4] 郑亚平,宫新清.高考体育加试中的反兴奋剂问题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9-12.
[5] 吕志刚,柏建清,赵元吉.我国体育界诚信缺乏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