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对于公共环境的生活艺术性的内在需求大大提高。对大众来说,当今壁画已经不再是纯绘画的概念,而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具有艺术性的公共景观。而作为壁画材料语言的“陶瓷”,却能够通过融合特别而符合大众审美的表现手法,使得壁画主要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繁复多彩。对此,笔者以景德镇的陶瓷壁画《井冈山》为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艺术 陶瓷壁画 公共 创作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0176-03
一、陶瓷壁画在公共艺术下的由来以及现状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陶瓷作为壁画创作的载体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画像砖作为其前身,那时,大部分的像砖工艺采用“模印”的方法。当时在缺乏釉色的情况下,技艺精湛的工匠们以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来绘图。对北魏时期来说,玻璃壁画的出现在公共陶瓷艺术中起了一定积极推广的作用。例如,大同九龙墙、观音寺三龙墙,而故宫玻璃釉面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玻璃釉”确实是一种铅和硝酸盐溶剂,它是由80(TC M900温-C度)制成的陶瓷釉铅釉。在唐代,以釉色鲜艳着称的彩色壁画深受世界欢迎。
而出现在公共环境中的陶瓷壁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中国的影响下,周边包括日本、韩国和欧洲等的许多地区也出现了这一陶瓷壁画的表达形式。日本是历经唐代中国制造陶瓷的技术演变,而日本地区在历经了常年的改进,特别是在1956年,以冈本太郎作为建筑大师创作的在旧东京市政厅创作了第一幅陶瓷墙绘画。他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和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产品,并且也开创了现代陶瓷墙艺的先河。然而,这些具象实体主要也只用于宗教寺庙、法院和墓葬等环境的应用中,不能为普通百姓的环境所适用。
当今时代,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快速生活的激烈节奏感使人们处于繁忙状态,现代人应该慢慢地停下来享受生活,并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充满乐趣以及和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的公共艺术——陶瓷壁画。那么,壁画艺术何时会向公众传播呢?在18世纪,地处欧洲地域的西方艺术的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推崇“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因此,当代艺术更加关注公众的参与,并紧密联系“公共”,“公共”和“艺术”。作为公共创作形式之一,陶瓷壁画当然也支持创新角色的转变。对比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陶瓷壁画形式的艺术往往具有更加夸张地色彩和表现形式,视觉上带有更加刺激的效果,内容更多的包含了创作者个人强烈的意识和风格,也更加能够充分地表露其当下社会情绪。这种夸张的表达形式能否被理解认同或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文明的进步性。例如,1948年在巴黎成立的“UTA”,在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区域和传统文化因素,并应更明确地阐述建筑和美术的结合,建筑师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使之变得更加时尚。例如,毕加索的壁画是在巴黎联合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总部设立的,米罗的兵马俑壁画被安置在建筑物的外面。从那时起,公共艺术的发展终于摆脱了“权利规则”不拘束于特定的室内或者室外的场景。相反,东方陶瓷壁画的艺术表达形式包含了民族的地域性,更加强调东方文化的点缀与浓缩。
二、陶瓷壁画的情感表达
陶瓷壁画具有独特的质地、丰富的想象力和持久良好的质量。在“公共艺术”的定义下,陶瓷壁画倾向于积极调整开放的空间,如图书馆、广场、大厅、市政厅等许多地方。例如,放在架子上,以及搁置于墙上的作品与周围的环境与之融合互补就能称之为环境艺术品。 就日本而言,它的壁画也经常能反映出东方文化的沉思风格。著名的建筑师名为会田雄亮,他的陶瓷壁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他善于利用粘土的可塑性来创建陶瓷壁画复杂的表面纹理, 并且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形成不同的涵义表达。在统一的自由线和几何结构中,画面的起伏是由表达技艺叠加而形成的,经过不同的泥质纹理,釉色和烧成成分,能够形成既丰富多彩,又简单朴素充满平和、强大的,既充满抒情又富有浪漫情调的作品。(如图1、图2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合理的或是感性的设计还是部分的演绎处理都应该充分展现出来。
图1 图2
三、《井冈山》陶瓷壁画创作概述
浮雕壁画《井冈山》是为庆祝建国10周年,在1959年的时候,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王锡良和康家钟创作了这幅有石雕般的质感的12平方米浮雕陶瓷壁画,以恢宏的气势和严谨的构图,表现出井冈山的雄伟气势和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釉上彩壁画,解决了传统壁画平面组合形式带来的呆板和拘谨。与陶瓷壁画已经相对发达地域相比下,使得我们中国的陶瓷壁画更具特色也减少与之差距,令中外来宾感受到井冈山特有的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陶瓷壁画的艺术创作中更趋向于自然美且传统美回归的精神境界。不仅如此,在《井冈山》陶瓷壁画创作应用于公共艺术中的的创作形式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来确立不同的主题氛围,其主要体现不仅仅在于创作的视觉尺度上而是在于形、色、质能营造出与公共空间相呼应所具有的特质的场景感受,拥有该环境不可或缺的景观特质。
(一)《井冈山》陶瓷壁画在图形上的创作
在古今中外画种中,尤其是国画、版画等技艺都是中国比较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艺术表达手法,无论是工笔画的重彩、描图装饰,还是兼工带写,都能通过特色的明暗差别对比技法通过作家的自由施展,这是任何材质壁画无法比拟的。两位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王锡良和康家钟创作者担任了《井冈山》图稿的设计工作,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创作,亲自来到以革命圣地著称的井冈山进行写生、作画,收集创作素材以获得更多的创作源泉。在经历了众多图稿的筛选,最后得以敲定《井冈山》陶瓷壁画的主图。
(二)《井冈山》陶瓷壁画在表达技艺与色料选择上的创作
在制作陶瓷浮雕壁画时,以通过不同的表达创作——浮雕、堆雕、捏雕等技法制作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具有光感和空间感的作品。当然通过灵活多变的烧造过程,打破了常见陶瓷釉面的固有色感,从而丰富了《井冈山》的肌理表情,表达了其相当丰富层次特征。他们采用了民间常出现的的钛白色、明黄色、灰绿色等常见的颜色用来移植到壁画中。在釉彩的选择上,陶瓷施釉除了传统工艺外,继承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创作手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烧制成功后,用油画颜料敷上色料。《井冈山》陶瓷壁画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促使壁画成为一种表现力独立的主题,表现出其所蕴含特有的精神力量。这种表达语言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足以动人心弦,使其作品达到具有其真正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因此,“情感表达”必须始终贯穿整个创作过程,陶瓷壁画的功能性和陶瓷壁画的创作不应该是原作的简单复制,而应该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这也是这幅陶瓷壁画创作的重中之重。
四、陶瓷壁画展望
对于未来陶瓷壁画的发展,期望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下,以及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之间的共同认知和交流下,可以将陶瓷壁画演绎应用于公共环境中的艺术类景观的构成。而艺术自身具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在传承了传统技艺之下,发扬当地特色的陶瓷壁画并可以为任何领域服务,可以与任何艺术形式跨界融合。每个人对公共艺术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特别的看法。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当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点,在陶瓷壁画的创作中,艺术家应创作符合公共空间中大众诉求,营造出一种公众的归属感,与现代的设计语言相结合并且要符合当下时代艺术的前卫。在对于陶瓷壁画在公共空间艺术中应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有着很大的探索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1996.
[2]贾玉宝.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J].山东陶瓷,2005,28(04).
[3]易宇丹.现代『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J].裝饰,2008,(04).
关键词:公共艺术 陶瓷壁画 公共 创作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0176-03
一、陶瓷壁画在公共艺术下的由来以及现状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陶瓷作为壁画创作的载体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画像砖作为其前身,那时,大部分的像砖工艺采用“模印”的方法。当时在缺乏釉色的情况下,技艺精湛的工匠们以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来绘图。对北魏时期来说,玻璃壁画的出现在公共陶瓷艺术中起了一定积极推广的作用。例如,大同九龙墙、观音寺三龙墙,而故宫玻璃釉面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玻璃釉”确实是一种铅和硝酸盐溶剂,它是由80(TC M900温-C度)制成的陶瓷釉铅釉。在唐代,以釉色鲜艳着称的彩色壁画深受世界欢迎。
而出现在公共环境中的陶瓷壁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中国的影响下,周边包括日本、韩国和欧洲等的许多地区也出现了这一陶瓷壁画的表达形式。日本是历经唐代中国制造陶瓷的技术演变,而日本地区在历经了常年的改进,特别是在1956年,以冈本太郎作为建筑大师创作的在旧东京市政厅创作了第一幅陶瓷墙绘画。他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和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产品,并且也开创了现代陶瓷墙艺的先河。然而,这些具象实体主要也只用于宗教寺庙、法院和墓葬等环境的应用中,不能为普通百姓的环境所适用。
当今时代,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快速生活的激烈节奏感使人们处于繁忙状态,现代人应该慢慢地停下来享受生活,并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充满乐趣以及和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的公共艺术——陶瓷壁画。那么,壁画艺术何时会向公众传播呢?在18世纪,地处欧洲地域的西方艺术的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推崇“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因此,当代艺术更加关注公众的参与,并紧密联系“公共”,“公共”和“艺术”。作为公共创作形式之一,陶瓷壁画当然也支持创新角色的转变。对比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陶瓷壁画形式的艺术往往具有更加夸张地色彩和表现形式,视觉上带有更加刺激的效果,内容更多的包含了创作者个人强烈的意识和风格,也更加能够充分地表露其当下社会情绪。这种夸张的表达形式能否被理解认同或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文明的进步性。例如,1948年在巴黎成立的“UTA”,在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区域和传统文化因素,并应更明确地阐述建筑和美术的结合,建筑师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使之变得更加时尚。例如,毕加索的壁画是在巴黎联合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总部设立的,米罗的兵马俑壁画被安置在建筑物的外面。从那时起,公共艺术的发展终于摆脱了“权利规则”不拘束于特定的室内或者室外的场景。相反,东方陶瓷壁画的艺术表达形式包含了民族的地域性,更加强调东方文化的点缀与浓缩。
二、陶瓷壁画的情感表达
陶瓷壁画具有独特的质地、丰富的想象力和持久良好的质量。在“公共艺术”的定义下,陶瓷壁画倾向于积极调整开放的空间,如图书馆、广场、大厅、市政厅等许多地方。例如,放在架子上,以及搁置于墙上的作品与周围的环境与之融合互补就能称之为环境艺术品。 就日本而言,它的壁画也经常能反映出东方文化的沉思风格。著名的建筑师名为会田雄亮,他的陶瓷壁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他善于利用粘土的可塑性来创建陶瓷壁画复杂的表面纹理, 并且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形成不同的涵义表达。在统一的自由线和几何结构中,画面的起伏是由表达技艺叠加而形成的,经过不同的泥质纹理,釉色和烧成成分,能够形成既丰富多彩,又简单朴素充满平和、强大的,既充满抒情又富有浪漫情调的作品。(如图1、图2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合理的或是感性的设计还是部分的演绎处理都应该充分展现出来。
图1 图2
三、《井冈山》陶瓷壁画创作概述
浮雕壁画《井冈山》是为庆祝建国10周年,在1959年的时候,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王锡良和康家钟创作了这幅有石雕般的质感的12平方米浮雕陶瓷壁画,以恢宏的气势和严谨的构图,表现出井冈山的雄伟气势和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釉上彩壁画,解决了传统壁画平面组合形式带来的呆板和拘谨。与陶瓷壁画已经相对发达地域相比下,使得我们中国的陶瓷壁画更具特色也减少与之差距,令中外来宾感受到井冈山特有的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陶瓷壁画的艺术创作中更趋向于自然美且传统美回归的精神境界。不仅如此,在《井冈山》陶瓷壁画创作应用于公共艺术中的的创作形式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来确立不同的主题氛围,其主要体现不仅仅在于创作的视觉尺度上而是在于形、色、质能营造出与公共空间相呼应所具有的特质的场景感受,拥有该环境不可或缺的景观特质。
(一)《井冈山》陶瓷壁画在图形上的创作
在古今中外画种中,尤其是国画、版画等技艺都是中国比较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艺术表达手法,无论是工笔画的重彩、描图装饰,还是兼工带写,都能通过特色的明暗差别对比技法通过作家的自由施展,这是任何材质壁画无法比拟的。两位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王锡良和康家钟创作者担任了《井冈山》图稿的设计工作,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创作,亲自来到以革命圣地著称的井冈山进行写生、作画,收集创作素材以获得更多的创作源泉。在经历了众多图稿的筛选,最后得以敲定《井冈山》陶瓷壁画的主图。
(二)《井冈山》陶瓷壁画在表达技艺与色料选择上的创作
在制作陶瓷浮雕壁画时,以通过不同的表达创作——浮雕、堆雕、捏雕等技法制作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具有光感和空间感的作品。当然通过灵活多变的烧造过程,打破了常见陶瓷釉面的固有色感,从而丰富了《井冈山》的肌理表情,表达了其相当丰富层次特征。他们采用了民间常出现的的钛白色、明黄色、灰绿色等常见的颜色用来移植到壁画中。在釉彩的选择上,陶瓷施釉除了传统工艺外,继承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创作手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烧制成功后,用油画颜料敷上色料。《井冈山》陶瓷壁画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促使壁画成为一种表现力独立的主题,表现出其所蕴含特有的精神力量。这种表达语言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足以动人心弦,使其作品达到具有其真正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因此,“情感表达”必须始终贯穿整个创作过程,陶瓷壁画的功能性和陶瓷壁画的创作不应该是原作的简单复制,而应该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这也是这幅陶瓷壁画创作的重中之重。
四、陶瓷壁画展望
对于未来陶瓷壁画的发展,期望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下,以及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之间的共同认知和交流下,可以将陶瓷壁画演绎应用于公共环境中的艺术类景观的构成。而艺术自身具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在传承了传统技艺之下,发扬当地特色的陶瓷壁画并可以为任何领域服务,可以与任何艺术形式跨界融合。每个人对公共艺术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特别的看法。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当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点,在陶瓷壁画的创作中,艺术家应创作符合公共空间中大众诉求,营造出一种公众的归属感,与现代的设计语言相结合并且要符合当下时代艺术的前卫。在对于陶瓷壁画在公共空间艺术中应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有着很大的探索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1996.
[2]贾玉宝.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J].山东陶瓷,2005,28(04).
[3]易宇丹.现代『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J].裝饰,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