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应该说,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本文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小练习及教学手段“合作学习”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提高 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改革的主体,新课改的理念就像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校园,唤醒了老师和学生。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然而,反思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热闹的课堂场景,却存在着无效的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从教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所以要作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出示
58 44 44 58
25 19 19 25
88 36 36 88
要求学生计算。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算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同学1回答:“我早就计算好了,结果是前后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一样的,所以计算前面一题的答案就可以了。”教师提问:“那同学们可以举出相同的例子来吗?”同学争先恐后得举手回答。老师再次提问:“你能用a、b两个字母表示数字,进行例式吗?把所例的式子写在本子上。”最终得出“a b=b a”结论。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这几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几个活动。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充分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促使每个环节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中,设计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难度一、简便计算下列各题:47 400 53,46 105 54 85。难度二、简便计算下列各题:(82 34) (66 18),(342 109) (58 191)。难度三、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306 149) 23,(62 148) (52 38),(68 76) 32 24。难度四计算: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这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交流学习”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往往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教学》时,让学生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究竟有什么特征,分下类。学生说:我把长方形分为一类,因为它是长长的,边平平的,正方形一类,方方的,边直直的,其他一类。另一位同学接着说:我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一类,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其他分成一类。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教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桌子上的小棒摆一摆。教师准备了红、黄、蓝、绿四种长度的小棒,如果要围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可以怎样拿小棒。(学生想)想好了,我们就要動手来摆一摆了。每位同学向小组长拿小棒,规定只能拿一次。拿错了,就不能换了。在卡纸上围出一个四边形。(学生选小棒、摆图形)摆出长方形的请举手。请你说说你拿了什么小棒?第一位学生说:我拿了2根红小棒,2根绿小棒。另一位学生说:我拿了2根红小棒,2根黄小棒。(再请了四、五位学生回答)你们发现他们都是怎样选小棒的吗?学生很快就说:都是2根2根选的。那么这一样长的2根小棒该怎么摆呢?学生说:上下摆,或者摆在左右。对啊一样长的小棒总是面对面摆放的,这是长方形的对边。所以长方形对边有什么特征?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相等。那如果摆正方形,你会怎么选小棒?学生回答:4根一样长。探究活动是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先思考,然后操作,最后讨论交流,人人有体验,一切井然有序,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用了不多的时间,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堂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提高 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改革的主体,新课改的理念就像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校园,唤醒了老师和学生。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然而,反思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热闹的课堂场景,却存在着无效的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从教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所以要作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出示
58 44 44 58
25 19 19 25
88 36 36 88
要求学生计算。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算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同学1回答:“我早就计算好了,结果是前后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一样的,所以计算前面一题的答案就可以了。”教师提问:“那同学们可以举出相同的例子来吗?”同学争先恐后得举手回答。老师再次提问:“你能用a、b两个字母表示数字,进行例式吗?把所例的式子写在本子上。”最终得出“a b=b a”结论。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这几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几个活动。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充分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促使每个环节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中,设计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难度一、简便计算下列各题:47 400 53,46 105 54 85。难度二、简便计算下列各题:(82 34) (66 18),(342 109) (58 191)。难度三、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306 149) 23,(62 148) (52 38),(68 76) 32 24。难度四计算: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这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交流学习”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往往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教学》时,让学生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究竟有什么特征,分下类。学生说:我把长方形分为一类,因为它是长长的,边平平的,正方形一类,方方的,边直直的,其他一类。另一位同学接着说:我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一类,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其他分成一类。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教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桌子上的小棒摆一摆。教师准备了红、黄、蓝、绿四种长度的小棒,如果要围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可以怎样拿小棒。(学生想)想好了,我们就要動手来摆一摆了。每位同学向小组长拿小棒,规定只能拿一次。拿错了,就不能换了。在卡纸上围出一个四边形。(学生选小棒、摆图形)摆出长方形的请举手。请你说说你拿了什么小棒?第一位学生说:我拿了2根红小棒,2根绿小棒。另一位学生说:我拿了2根红小棒,2根黄小棒。(再请了四、五位学生回答)你们发现他们都是怎样选小棒的吗?学生很快就说:都是2根2根选的。那么这一样长的2根小棒该怎么摆呢?学生说:上下摆,或者摆在左右。对啊一样长的小棒总是面对面摆放的,这是长方形的对边。所以长方形对边有什么特征?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相等。那如果摆正方形,你会怎么选小棒?学生回答:4根一样长。探究活动是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先思考,然后操作,最后讨论交流,人人有体验,一切井然有序,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用了不多的时间,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堂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